斯坦福棉花糖實驗(Stanford Marshmallow Experiment)是史丹福大學沃爾特·米歇爾博士1966年到1970年代早期在幼兒園進行的有關自制力的一系列心理學經典實驗。在這些實驗中,小孩子可以選擇一份獎勵(有時是棉花糖,也可以是餅乾、巧克力等等),或者選擇等待一段時間直到實驗者返回房間(通常為15分鐘),而得到兩份獎勵。[1]

在後來的研究中,研究者發現能為偏愛的獎勵堅持忍耐更長時間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現,如更好的SAT成績、教育成就、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其他指標。然而現在有疑問提出,自制力,而非戰略策劃能力(strategic reasoning),是否是影響行為的因素之一。可是沒吃掉獎勵的人,通常都比吃掉的成功,因為他們都能克制自己,因此自制能力很強。[2]

實驗過程

最初實驗的原型是在千里達島上,Mischel注意到生活在這個島上的不同族裔彼此擁有對比鮮明的行為模式,尤其在魯莽,自製,以及獲得快樂的能力上。在這個小實驗中(樣本總量N=53),當地的一個學校里一些7-9歲的孩子(35個非洲族裔,18個印第安族裔)可以選擇立刻得到一顆糖果或者一周後得到10顆糖果。Mischel記錄到族裔間和年齡間的顯著行為差異,而社會經濟差異因素在該實驗中則未顯示出顯著影響。 [3]

非洲族裔的孩子通常沒有父親(而在印第安族裔中很少發生),這一變量顯示出與延遲滿足強烈的相關性;來自完整家庭的孩子通常表現出更強的延遲能力。

沃爾特·米歇爾先後把六百多名幼兒園史丹福大學附屬託兒所進行了這個實驗。只有30%的孩子堅持了15分鐘。[4]

評價

實驗的評估標準首先可能受到質疑,一個SAT分數優異、人際關係活躍的學生,難以判定必定比分數略低、人際交往較少的學生更加優秀。側重感知的人群較側重規劃、改變的人群,通常更善於理解事物,因此顯性標準(事業成就等)可能難以體現這一差異。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