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梅夫人婦女會主樓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梅夫人婦女會

宗旨

梅夫人婦女會(The Helena May)是香港一座獨一無二的歷史建築,一家獨特的私人會所,位於交通便利的中環地段 ; 提供價格實惠的住宿,並為本地及國際會員提供多種社交活動、精緻的西式餐飲、休憩花園以及富特色的圖書館。其社區外展計劃延續了創辨人梅夫人的理念——關懷香港的女性與女孩,並已擴展至更多領域。該會所的使命 – 歷史的傳承、關懷社區與待客之道,一直延續至今,並在2016年度過了百年慶典。[1]

歷史

梅夫人是香港第15任總督梅含理爵士(Henry May)的妻子,她育有四名女兒,因此很了解在20世紀初香港這樣一個繁榮城市潛在的危險,年輕單身女性很需要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她發起籌劃建造這座會所,並在兩位熱心公益的成功商人——嘉道理爵士(Sir Ellis Kadoorie)和何甘棠先生(Mr Ho Kom Tong)——以及許多其他公眾的慷慨支持下於1916年完工。建築物選址於花園道35號,因其靠近中環的山頂纜車的下站。

梅夫人婦女會的主樓於1993年被列為法定古蹟——這是歷史建築的最高級別。它採用愛德華古典復興風格建造,並融合了其他風格如布雜藝術、巴洛克和矯飾主義的特徵。由於其歷史價值,主樓已被列入香港文物徑。

梅夫人婦女會大樓(最初稱為梅夫人院舍)開幕時,其三層樓包括辦公室、圖書館、供會員閱讀、用餐和社交的空間、臥室以及女舍監的住所。早期,面向花園的低層房間曾被間開用作舞蹈室和餐廳,現今用作圖書館。後來,建築物的北側和南側進行了擴建,以容納辦公室並增加客房數目。50年代末,因香港缺乏出租客房,網球場在當時被改建為庭園大樓。

在1920和1930年代,梅夫人婦女會因交通方便和寬敞的地面接待區,成為舉辦公眾音樂演奏會、講座和舞會的熱門場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會所被日軍佔領,接待區被改為辦公室和臨時圖書館。戰後,英國皇家空軍徵用了主樓,直到1947年,會所才恢復正常運作。次年(1948年),嘉露貝文芭蕾舞學校(Carol Bateman School of Dancing)在地下室開設兒童舞蹈班,至今該校的芭蕾舞課程仍在這裏進行。會所的圖書館重新積累了書籍,現已成為香港最大的私人英文圖書館,擁有約25,000本藏書,涵蓋多種類型。圖書館位於地下室,毗鄰花園,並設有專門的兒童圖書區。

在過去半個世紀,該婦女會保持其宗旨,並擴大了會員規模、活動和餐飲設施,同時增加了慈善籌款和社區外展計劃。其歷史建築也成為婚禮和宴會的熱門場地。

Remove ads

交通

更多資訊 交通路線列表 ...

外部參考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