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格陵蘭諾爾斯語是一種已絕滅的、至十五世紀晚期止通行於格陵蘭諾爾斯人殖民地的北日耳曼語言。這個語言的紀錄主要是來自於八十多個盧恩字母碑銘,這些碑銘有許多都難以定年,且並不一定每個都是格陵蘭的居民所刻的。[1]

關於愛斯基摩-阿留申語系的語言,請參見格陵蘭語
快速預覽 格陵蘭諾爾斯語, 區域 ...
格陵蘭諾爾斯語
區域格陵蘭西殖民地東殖民地
滅亡十五世紀晚期(最遲至十六世紀)
語系
印歐語系
語言代碼
ISO 639-3
關閉

歷史

由於材料的缺乏,因此難以確定格陵蘭諾爾斯語在語言學上的特徵為何。不過某些碑銘卻顯示出人們將t用在發音本是þ的地方,如用torir代替þorir、tana代替þana即為其例。這項變化和挪威語在中古晚期的變化相互對應[1]。另一方面,格陵蘭諾爾斯語似乎保存了一些在其他斯堪的納維亞語言中已發生變化的特徵,這包括了除此之外只在冰島語中保存的、字首的hl和hr,以及在冰島語中和æ合併,但在古挪威語中依舊留存的長音œ。[2]

格陵蘭諾爾斯語被認為曾和當地因紐特人的語言格陵蘭語(卡拉里蘇特語)發生語言接觸的現象,並在該語言中留下一些痕跡。特別地,格陵蘭語(卡拉里蘇特語)的用來稱呼「格陵蘭人」的單詞Kalaaleq,其起源被認為是諾爾斯語言用來指稱他們(諾爾斯人)在北美洲遇到的原住民的詞Skrælingr。[3]另外還有人認為指稱「女人」的字詞kona也是源自諾爾斯語言的。[4]

已知的證據並未顯示出語言磨蝕(Language attrition)的狀況,這種語言可能是與使用這個語言的族群一起消失的。[1]

例文

大約1300年左右製作的、在諾爾斯殖民地北方的烏佩納維克附近發現的青吉托爾蘇阿克盧恩石刻(Kingittorsuaq Runestone)被認為是諾爾斯探險者所刻的。

轉寫
el=likr * sikuaþs : so=n:r * ok * baan=ne : torta=r son :
ok enriþi * os son : laukardak*in : fyrir * gakndag
hloþu * ua=rda te * ok rydu :[5]
翻譯
Ellikr Sikuaþssonr與Baanne Tortarson
與Enriþi Osson,在公禱節(Rogation Sunday,4月25日)前的星期六,
清理並立起此石。
Thumb
青吉托爾蘇阿克盧恩石刻(Kingittorsuaq Runestone)

Tortarson (古諾斯語相對應的字:Þórðarson)這個父名顯現了自þ至t的轉變,而hloþu(對應至古冰島語的hlóðu和古挪威語的lóðu)這個字顯現了字首hl的留存。

參見

  • 北美洲已絕滅語言

腳註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