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之珠》,羅大佑作曲的歌曲,題材是香港主權移交前的香港。有粵、國語兩版,粵語版在1986年推出,由關正傑演唱、鄭國江填詞、楊雲驃編曲,收錄於專輯《啟示》;國語版在1991年首次推出,由羅大佑演唱、填詞,並與花比傲共同編曲,收錄於專輯《皇后大道東》。
背景
1984年年底,中國和英國簽訂了《中英聯合聲明》,不少香港人對1997年回歸後的香港的前景表示憂慮,從而開始了長達數年的移民風潮,《東方之珠》就是在這個背景下創作的。羅大佑有意把東西方的音樂特質混合,體現香港華洋雜處的特點[2],於是以中國五聲音階譜寫主歌,副歌則運用了西方樂理中和弦分解的寫法[3]。歌詞有國粵語版,創作先後有兩種說法:一說為1986年夏,鄭國江受唱片公司邀請,把已有的國語詞改編為粵語版,收錄於7月發行的專輯《啟示》裏[4][5];一說為羅大佑1986年來港定居兩個月後,至1987年初國語詞才誕生[6]。
1988年,羅大佑在亞洲電視六週年台慶演唱重新填詞的國語版[7]。1991年,此版(指歌詞一樣)收錄於羅大佑的專輯《皇后大道東》中,作為專輯的最後一首。
國粵兩版差異
鄭國江的詞回顧香港過去百年所經歷的滄桑,並期盼香港未來更加輝煌,語調積極樂觀[9]。
相較於其他以香港為題材的歌(如羅文的《獅子山下》、陳美齡的《香港香港》),在台灣土生土長的羅大佑以外來人的角度書寫。樂評人黃夏柏指其語調冷靜和疏離,內容抽象而有解讀的空間[10]。另一樂評人方國鴻形容詞曲「嚴肅凝重」。文化評論人潘國森則認為「鄭詞平實而羅詞虛浮」[11]。
兩版編曲最大的差異是後者加入了軍鼓[9],以及緩起、急升然後剎停的全新間奏[12]。
樂評人Muzikland指粵語版是當時電台着力推介的主打曲,但反響卻不如多年後推出的國語版[13]。
其他版本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