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共同體(英語:East Asian Community,縮寫:EAC),是一個設想中的區域合作組織,2009年日本曾試圖推廣此構想,效仿歐洲聯盟,在東亞、南亞、大洋洲建立緊密合作。[1]
歷史
1967年東南亞國家聯盟成立,針對越南作為反共產黨的宣示,1997年發展為東盟自由貿易區,並在其建議下,2005年成立東亞峰會。東亞峰會和東盟的關係不甚明朗。
2009年日本政府在競選期間提出東亞共同體。
日本外務省被視為較為積極推動的一方。自民黨及民主黨均在政綱中提到在東亞地區建設一個共同體的構想。特別是在政黨中提倡「與亞洲共生」的民主黨更為屬意。日本國外則主要由韓國的保守政治家所提倡。這個構想曾在ASEAN+3、印度、澳洲、紐西蘭參加的2003年第9屆東盟峰會上作為議題。2009年10月10日,第二次中日韓領導人會議在北京舉行,敲定未來合作大方向:共建東亞共同體。大多數的贊成者主張應先朝向東亞地區共同的經濟圈作為目標,然後再以歐元作為榜樣導入區域貨幣。這是從「流通貨幣」到區域貨幣作為的一籃子貨幣概念的構想。但也有憲政民主、市場經濟以及漢字文化等共同價值觀的意見。
然而2011年以後中日雙方因釣魚台問題遭到阻礙、2012年安倍晉三再度執政後關係更形惡化,此議逐漸沉寂,現已不活躍。[2]
回應
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的習近平在2009年12月14日訪問日本前表示,日本首相鳩山由紀夫提出建立東亞共同體,顯示了日本政府重視東亞區域合作的積極姿態。這一構想符合亞洲一體化進程的大趨勢,也是包括中日兩國在內本地區各國共同追求的目標。構建東亞共同體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立足現實,又要着眼長遠。當前最重要的是各國應加強對話溝通,形成共識。[3]
相關人物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