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李叔明(?—787年11月21日)。原名鲜于晉,字叔明,原籍河北道漁陽郡(今天津市薊縣),移為閬州新政人,唐朝官員。
唐代宗大曆末年(779年),閬州一個姓嚴的人奏稱他冒姓國姓李氏,請求恢復原姓。李叔明大感恥辱,抗表乞賜宗姓。代宗以他是一方鎮帥(東川節度使),許之,將嚴氏子法辦。遂名李叔明,字晉卿,後入京以本官兼尚書左僕射。
鲜于叔明初為劍南節度使楊國忠的判官。唐肅宗乾元(758—760年)後為司勛員外郎,作為漢中王李瑀的副手出使回紇,斥責回紇恃功而傲,對唐使不敬。回國後遷司門郎中。擢拜商州刺史。唐代宗即位後超遷京兆少尹,不久以病辭職,除太子左庶子,永泰元年(765年)十月,劍南節度使郭英乂為其檢校西山兵馬使崔旰所殺,蜀中大亂。二年(766年),劍南節度使分為東川、西川節度使,秋八月,李叔明出為邛州刺史兼御史中丞、邛南八州都防禦觀察等使。
大曆三年(768年)五月,鲜于叔明拜東川節度使、遂州刺史,後移鎮梓州,檢校戶部尚書。當時東川在兵兵荒馬亂之後,民生凋殘,叔明治理近二十年,招撫逃亡的百姓,撫慰藩夷部落,東川得以逐漸恢復安定。大曆末年,代宗正式賜姓李氏。
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因四鎮之亂和涇原兵變導致奉天之難,783年十月德宗與太子諸王妃主百餘人逃到奉天(陝西乾縣),李叔明之子李昪翊從。李叔明每次寫私信給兒子,誡勵他見危臨難,當以死報國。李昪奉父嚴訓,果著勛效,識者嘉之。
貞元二年(786年)四月,李叔明被征入朝為太子太傅,以本官兼右僕射,乞骸骨,改太子太傅致仕,封薊國公。三年十月丁亥(初七,787年11月21日)卒,諡曰襄。
五世祖鲜于緒,北周懷州刺史。
高祖鲜于明,唐蒲州刺史、定襄公。生匡贊、匡濟、匡紹。
曾祖鲜于匡贊生士簡、士迪。
曾叔祖鲜于匡紹,由太僕卿出牧於閬州並定居後,成為當地豪族。以侄子鲜于士簡為後。
祖鲜于士簡。
父鲜于令徵,遂寧郡太守,贈太常卿、左散騎常侍。兄鲜于仲通,天寶末年為京兆尹、劍南節度使。
娶硤州司馬贈渠州刺史楊英福之女楊氏為妻,封鄭國夫人,生一男一女。長子太子詹事兼御史大夫李昪,長女李氏嫁給刑部郎中廬江何邕,杜甫有詩《贈別何邕》即其人。
[編]
前任: 崔寧 |
唐朝尚書右僕射 786年 |
繼任: 賈耽 |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