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明宗

朝鮮王朝第13代國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鮮明宗韓語:조선 명종朝鮮 明宗 Joseon Myeongjong;1534年7月3日—1567年8月2日),是朝鮮王朝的第13代君主,1545年至1567年在位。姓,諱韓語:이환李峘 Yi Hwan),字對陽廟號明宗諡號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明朝賜諡恭憲),葬於楊州康陵

快速預覽 朝鮮明宗, 年號 ...
朝鮮明宗
朝鮮國第13代國王
在位期間:1545年8月7日-1567年8月2日(21年360天)
前任:朝鮮仁宗
繼任:朝鮮宣祖
年號嘉靖隆慶(沿用明朝年號)
姓名李峘
封號慶原大君
對陽
出生(1534-07-03)1534年7月3日
(中宗二十九年五月廿二)
逝世1567年8月2日(1567歲—08—02)(33歲)
(明宗二十二年六月廿八)
諡號恭憲獻毅昭文光肅敬孝大王
陵墓康陵
父親朝鮮中宗
前母端敬王后慎氏
章敬王后尹氏
母親文定王后尹氏
王后仁順王后沈氏
姊妹懿惠公主李玉蕙(姊)
孝順公主李玉蓮(姊)
敬顯公主李玉賢(姊)
仁順公主(妹)
異母兄弟朝鮮仁宗李峼(兄)
異母姊妹孝惠公主李玉荷(姊)
關閉

生平

明宗是中宗的嫡二子,生母為文定王后尹氏,中宗二十九年五月二十二日誕生,初封慶原大君

兄長仁宗猝逝之後,慶原大君即位,是為明宗。然而,朝政大權卻由尹大王大妃(文定王后)及尹元衡所掌握。這時,大尹派已失勢,尹任被殺,引起乙巳士禍,而小尹派的首領尹元衡被封為領議政李芑等人被封第一功臣。明宗三年(1547年),衛社功臣李彥廸雖被封為第三功臣,但是因良才驛事件牽涉而被殺。明宗異母兄鳳城君亦因此被殺,與此同時,尹元衡的親兄尹元老因為與尹元衡敵對,他及他的追隨者亦被尹元衡所殺。由於尹大王大妃崇佛排儒,任用普雨,設立僧科。明宗不忍大權旁落,任用外戚李樑。但是李樑同樣貪污跋扈,被外戚沈義謙彈劾而被處死。明宗十年(1555年)曾發生乙卯倭變

明宗二十年,尹大王大妃薨,尹元衡失勢,其妻鄭蘭貞跳海自盡,尹元衡本人服毒自盡。明宗得以掌握實權,決定廣延招覽賢士,引來退溪李滉栗谷李珥被推薦。明宗在之後又廢除尹大王大妃設立的僧科。

明宗於二十歲領政後,結合沈王妃(仁順王后)外戚一方牽制尹大王大妃一黨,等到尹大王大妃逝世後才得以親政,可惜才維持兩年,明宗二十二年(1567年),升遐於景福宮養心堂,在位二十二年,享年三十四歲。

家庭

更多資訊 身分, 稱號 ...
身分 稱號 生卒年 本貫 父母 備註
王妃 仁順王后沈氏 1532年-1575年 青松 靑陵府院君沈鋼
完山府夫人李氏
亦稱「懿聖王大妃」。
後宮 慶嬪李氏 1541年-1595年 全義 李添貞
全州李氏
原為淑儀,因為是宣祖後宮、元宗生母仁嬪金氏的表姊,所以被英祖追贈為「慶嬪」。[1]
後宮 順嬪鄭氏[2] ?-1593年[3] 尚州判官尹堅鐵為其族姪[4]。 在宣祖初年,由於壬辰與丁酉之亂而逃至到林川。宣祖二十六年病逝,臨時置棺於郡地,於宣祖三十七年(1604)八月,下令將鄭氏返葬於交河舊隴。
後宮 貴人慎氏 ?-? 居昌 慎弘濟 端敬王后叔父慎守英之孫女。[5]

宣祖二十六年(1593)為淑儀[6],宣祖三十三年(1600),懿仁王后去世時為貴人[7]

後宮 昭儀申氏 1533年-1565年 平山 申彥淑
海州崔氏[8]
明宗三年被選為淑儀[9]
後宮 淑儀鄭氏 ?-? 溫陽 鄭龜朋 明宗三年被選為淑儀[9]
後宮 淑儀鄭氏 ?-? 東萊 鄭銖 ①成宗時期領議政鄭昌孫之玄孫女。[10]
後宮 淑儀韓氏 ?-1594年[11] 事蹟不詳。
關閉

更多資訊 身分, 稱號 ...
身分 稱號 生卒年 生母/父母 配偶 備註
嫡長子 順懷世子 1551年-1563年 仁順王后 恭懷嬪茂松尹氏[12]
(1553年-1592年)
幼名崑齡[13](崐齡[14]),字重明。
②明宗六年(明嘉靖三十年)五月二十八日誕生,十六年行嘉禮,十八年九月二十日卒。
養子 宣祖大王 1552年-1608年 德興大院君李岹
河東府大夫人鄭氏
懿仁王后潘南朴氏
仁穆王后延安金氏
初名鈞,封河城君。朝鮮王朝第14代君主。
關閉


曾飾演明宗的藝人

註釋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