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朝鮮新年(韓語:설날), 也叫歲首(세수/歲首)、元旦(원단/元旦)、元日(원일/元日)或者新元(신원/新元),是朝鮮曆一年中的第一天,亦即農曆新春,是朝鮮民族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傳統上朝鮮新年的日期是從初一(除夕)開始到十五的正月大滿月(元宵節),現代的慶祝活動則主要集中在除夕至大年初二,持續三天左右。韓語的「설날」通常是指農曆的1月1日,即舊正(韓語:구정/舊正),但在某些情況下也會指公曆的1月1日,即新正(韓語:신정/新正)。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4年3月18日) |
關於朝鮮新年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的史書《隋書》和《唐書》中有關新羅新年的內容,當時有記載新羅人在正月初一會互相慶賀和拜祭月神和太陽神[2]。
朝鮮人講究除夕之前必須回家探親,店舖大都由除夕開始休息,稱為「三十不開門」。人們除夕當天會吃年夜飯,年夜飯必須是自家動手,並在家裏就餐。又會祭奠祖先,傳承孝道的大事。除夕吃團圓飯不僅難得,而且象徵家族興旺。
到年初一,這天稱為「歲首」,這天象徵新的開始,為免帶來厄運,人們都會謹言慎行,故又稱慎日(신일∕愼日),傳統上會穿上傳統服裝韓服。人們一大早就會到祠堂或對着家中神龕拜祭祖先,這儀式稱為「正朝茶禮」。祭祖有嚴格的規範,僅供桌的擺法就有「魚東肉西」、「頭東尾西」、「紅東白西」、「棗栗梨柿」、「生東熟西」、「左飯右羹」等規則,祭祀的程序也很嚴格。祭祀時由長子為祭主,代表全家拜祭。在祠堂則由宗族中的長房長子帶領全宗族成員祭拜。在神主牌前供上各種食物後,子孫們倒上酒然後行禮。向祖先表達子孫們的感激之情,並祈求祖先保佑一年期間的平安和健康。祭祀結束後,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湯。朝鮮人把年菜統稱為「歲饌」,米糕片湯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道。但近年來,一些小的家庭會隨意一些,穿着其他形式的服裝或採取更簡易的形式[2]。
1月1日,晚輩就要給長輩拜年,長輩要給拜年的晚輩壓歲錢。拜年的順序依輩份定先後,先向輩份最高者拜年,然後再按輩份及同輩之間的長幼順序拜年。新春期間,平輩人見面的寒暄是「新年多福」(새해 복 많이 받으세요∕새해 福 많이 받으세요)。新年期間要多說吉祥話,稱為「德談」(덕담∕德談)[2]。
朝鮮人新年也有專門講究吃的食品,統稱為「歲饌」。流傳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歲饌是「米糕片湯」。古代的韓國人崇尚太陽,白色的小圓狀打糕就代表着太陽,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湯代表着迎接太陽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着辭舊迎新、萬物更生復活之際的嚴肅和清潔。中部和北部地區還喜歡在米糕片湯里加入山雞肉、綠豆芽、蘑菇和泡菜為餡的餃子。但古時是只用不摻其它東西的白條糕做湯,表示心懷辭舊迎新的神聖感。現在也在操辦祭祀時擺上白米圓餅和切片餅等。[2]。
新春時也有像藥菓、油菓等韓菓。傳統上是自家製作,現在則多在百貨公司的美食街、傳統茶店、仁寺洞等地方購買。其它的菜餚還有牛肉、海鮮、韓式火鍋,還有受中國過年習俗影響的五辛盤(春餅),加上各種蔬菜。
朝鮮的年夜飯講究很多,最大的特點是飯菜一律為傳統飲食,而且全部出自媳婦之手。全家要吃「五穀飯」,即雲豆、大豆、小豆、黑豆和大米混合做成的米飯。另外還要做「打糕」,包韓式饅頭。主菜除銅板烤肉外,還要擺上十幾種山野菜或泡菜。大年初一早上,全家舉行鄭重而莊嚴的「祭禮和歲拜」。儀式完畢後,才能吃第一餐——米糕片湯。
朝鮮人在過年前會掛上一些年飾,最常見的有歲畫和福笊篱。歲畫即年畫,以吉祥事物為題材,人們相信歲畫可以辟邪。掛福笊篱則寓意留住福氣,類似日本新年掛的熊手[2]。在農村地區還會在庭院或重要事物如泡菜甕圍上禁繩來辟邪[3]。
相傳年初一會有夜光鬼到來人間,偷穿人的鞋子,合腳就會帶走,被帶走鞋子的人全年都會走霉運。為了防止鞋子被偷,這天小孩在家裏也要穿着鞋子,睡覺時則把鞋子放在閣樓( 傳統上朝鮮人會把鞋子放在門外 ),鎖上大門,並且在庭園圍起禁繩,擺放很多洞的竹簍和福笊篱,使夜光鬼顧着數洞而忘記偷鞋,到天亮就要離開返回天上[2][3]。
韓國新春一家人湊在一起玩得最多的桌上遊戲有柶戲、升官圖、花鬥、鬥牋、擲錢等。戶外活動則有板舞戲、踢毽子、投壺、放送災風箏等活動[2]。
柶戲除了遊戲用途,柶戲牌還可以用來占卜,擲牌所得的數字表示來年的運氣。擲錢則是一種博彩性質的遊戲[2]。
其中板舞戲傳統上是女性的活動,放送災風箏則有送走災厄的意義,所用的風箏會寫上「送厄」或「送厄迎福」等字樣,放上天後要把風箏線割斷,寓意災厄隨風而去[2]。
在韓國,新春作為一個傳統的節日,在韓國經歷一段等待的歷程,直到1985年它才以民俗日的名稱再次出現。1999年,韓國正式恢復新年這個節日。[4]
每年除夕之前,就會出現一幅數千萬大軍流動的回鄉場面,在車站會有大批人員搶票,被稱為春運。平時座無虛席的飯店也掛上「連休停業」的牌子。
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金日成消滅甲山派之後,在1967年7月下達「根除封建殘餘」的指示,從此農曆新年、端午節、秋夕(中秋)等傳統民俗節日紛紛從朝鮮消失。改以金日成主席、金正日總書記的生日代替農曆新年等傳統民俗節日,並成為朝鮮最大的「節日」。1989年才重新開始規定新年、端午、秋夕為「三大民俗節日」,並下達恢復過節的指示。但慶祝規格低於最高領導人的生日。[5]
朝鮮新年一般在冬至後第二次新月時到來,除非前一年有閏十一月或閏臘月。在這種情況下,新年改在第三個新月。 朝鮮新年一般與春節時間相同,但如果新月在協調世界時(UTC)15時(韓國標準時間0時)和16時(中國時間0時)之間出現時,韓國的朝鮮新年會比農曆新年晚一天。 另外,朝鮮在2015年8月15日至2018年5月4日實施平壤時間期間,如果新月在協調世界時15時(韓國標準時間0時)和15時30分(平壤時間0時)之間出現時,朝鮮的朝鮮新年和中國春節在同一天,而比韓國的晚一天;如果新月在協調世界時15時30分(平壤時間0時)和16時(北京時間0時)之間出現時,朝鮮的朝鮮新年和韓國在同一天,而比中國春節晚一天。
日本殖民時期,過農曆新年被嚴格禁止,民眾要跟隨日本於明治維新後的習慣,改為過西曆新年。當時如果某個孩子的飯盒裏被發現祭祀用食品,這個孩子就會受到處罰。[來源請求]
韓國和朝鮮的假期都是正月首三天。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