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梵語:ज्ञान,jñāna,或gñāna,巴利語:ñāna),又譯為知,音譯若那、闍那,梵文名詞,意思是智、知識,它的意義很多,要看上下文才能決定,在古印度哲學與印度宗教中有重要地位。在佛教中,智常與慧合稱「智慧」。
字源
它與般若(梵語:Prajñā,巴利語:paññā)有相同的字源,源自ज्ञा(jñā,意為知覺、知識或了解),印歐語同源詞包括gnoscere、希臘語gignoskein、俄語znat、英語know等。
佛教
在佛典中,智、慧二詞的意義很接近,兩者經常被混用,或合稱「智慧」。一般來說,智的範圍較窄,通常被用於指超越世間的智慧[1],有抉擇、決斷之意,如lokottara-jñāna(出世間智),而慧的意義較廣,則有世間慧與出世間慧。
「般若」一詞最早於東漢即有此譯名。至於「闍那」一詞則出於隋朝[2],是指對一切事物之道理,能夠斷定是非善惡。般若是依闍那而來,闍那越多,般若的境界就越高。《瑜伽論記》第十下云:「梵云般若,此名為慧,當知第六度;梵云若那(或闍那),此名為智,當第十度。」般若為六度波羅蜜,闍那為十度波羅蜜[3]。
印度教
印度教中的「智」通常指知識、智慧、智性。瑜伽中有智瑜伽(jñāna yoga),即是對知識和內智的精神訓練[4],印度教認為人可以藉由智性和虔信的訓練達到神的境界[5]。
註釋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