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昭仁殿滿語ᠵᠣᠣ
ᡰᡳᠨ
ᡩᡳᠶᠠᠨ
穆麟德轉寫joo žin diyan),是位於北京故宮乾清宮東側的小殿。

歷史

昭仁殿始建於明朝,原名弘德殿,萬曆十四年(1586年)改名「昭仁殿」,是乾清宮東側的小殿。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崇禎帝出紫禁城到景山自縊之前,在昭仁殿砍殺其女昭仁公主[1]

清朝時,昭仁殿成為皇帝讀書之所。殿後西室有「慎儉德」匾,再往西有「五經萃室」匾。乾隆九年(1744年),乾隆帝下詔自宮中各處藏書內選出善本呈覽,在昭仁殿內列架收藏,並且御題「天祿琳琅」匾懸掛在昭仁殿內。乾隆四十年(1775年),乾隆帝又命大臣重新整理,剔去贗刻,編為《天祿琳琅書目前編》十卷,記載每部藏書的刊刻年代、收藏、流傳、鑑別等方面情況。當時,昭仁殿內共收藏有宋版、金版、元版、明版藏書429部。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乾隆帝認為南宋岳珂校刻的《詩》、《書》、《禮記》、《易》、《春秋》五經很重要,乃命諸臣在昭仁殿後室特別闢出一小室,賜名「五經萃室」並御題匾額,懸掛在室內,又設圍屏,圍屏上刻有「五經萃室記」,兩側有對聯:「有秋歷覽登三輔,旰食惟期協九經」。後來,嘉慶帝也常到該室閱覽,並且作有《五經萃室觀書詩》。嘉慶二年(1797年)十月,乾清宮失火,延燒到昭仁殿,將《天祿琳琅》藏書焚毀。同月,嘉慶帝命重輯《天祿琳琅續編》,於嘉慶三年(1798年)完成。嘉慶三年(1798年)重建昭仁殿,收藏《天祿琳琅續編》圖書659部,12258冊。「五經萃室」也被恢復,藏有《相台五經》。昭仁殿藏書中,宋版本、金版本採用錦函,元版本採用青絹函,明版本採用褐色絹函,分架排列整齊,皇帝可隨時閱覽。[1][2]

Remove ads

建築

昭仁殿坐北朝南,單檐歇山頂,上覆黃琉璃瓦。面闊三間,正中明間辟有門,兩次間安有檻窗。殿前接有抱廈三間。明朝時,殿前有斜廊通往乾清宮及東廡,清朝改斜廊為磚牆,從而自成一院落,昭仁殿位於院落北部,院落南牆上西側有隨牆門一道。乾清宮東穿堂的東山牆上靠南也有一道小門與該院落相通。昭仁殿後接室三間,都是藏書之處。昭仁殿以東設有龍光門,明朝時已有,是正宮通往東路的安全出口。龍光門的形制與弘德殿西側的鳳彩門相同。[1]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