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

1980年美國電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帝國反擊戰》(英語:The Empire Strikes Back),也通稱作《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Star Wars: Episode V – The Empire Strikes Back),是爾文·克許納執導、利·布拉克特勞倫斯·卡斯丹根據佐治·魯卡斯構想編劇的1980年美國太空歌劇史詩片。本片為《星球大戰:新的希望》的續作兼《星球大戰》的第二部電影(按劇情順序為《天行者傳奇》的第五章)。本片情節發生前作的三年後,莉亞公主帶領反抗軍同盟對抗皇帝為首的邪惡銀河帝國盧克·天行者練習掌握原力對抗強大的西斯頭目黑武士。電影群星薈萃,主要演員包括麥·咸美夏里遜·福嘉麗·菲莎比利·迪·威廉斯安東尼·丹尼爾斯大衛·普羅斯肯尼·貝克彼得·梅休法蘭克·歐茲

快速預覽 帝國反擊戰The Empire Strikes Back, 基本資料 ...
帝國反擊戰
The Empire Strikes Back
Thumb
院線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爾文·克許納
監製加里·庫爾茨
編劇
  • 利·布拉克特
  • 勞倫斯·卡斯丹
故事佐治·魯卡斯
主演
配樂約翰·威廉斯
攝影彼得·蘇希茨基
剪接保羅·赫希
製片商魯卡斯影業
片長124分鐘
產地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
  • 1980年5月6日 (1980-05-06)自治領劇院
  • 1980年5月21日 (1980-05-21)(美國)
  • 1980年8月8日 (1980-08-08)(香港)
  • 1981年2月5日 (1981-02-05)(台灣)
發行商二十世紀霍士
預算3050萬美元
票房5.38至5.49億美元[注 1]
前作與續作
前作星球大戰四部曲:新的希望
續作星球大戰:武士復仇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星球大戰V:帝國反擊戰(影碟)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福斯
香港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
臺灣星際大戰五部曲:帝國大反擊
關閉

魯卡斯在《星球大戰》大賣後聘請布拉克特編寫續作,後者1978年去世時已寫完《天行者傳奇》系列大綱和續集劇本初稿,魯卡斯自行編寫第二版後邀請《奪寶奇兵》編劇卡斯丹修改。執導《星球大戰》的巨大壓力令魯卡斯心有餘悸,請克什納接手,專心提升自家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電影1979年3至9月在挪威芬瑟和英格蘭埃爾斯特里製片廠攝製,途中遇到演職人員傷病、火災、成本上漲且難以補充資金等重重困難,八百萬美元初步預算到項目完工已升至3050萬美元。

《帝國反擊戰》1980年5月21日上映時可謂萬眾瞻目,全球票房約4.01億美元,是年度票房冠軍。與風格輕快的《星球大戰》相比,本片主旨更加黑暗和成熟,影評人和影迷看法不一。影評人稱讚電影採用布偶演繹矮小外星人、盧克師傅尤達的表情與情感。影片獲奧斯卡金像獎、格林美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肯定,多次重新發行把全球總票房提升到5.38至5.49億美元,計入通貨膨脹至今仍居美加兩國影史第13位

白駒過隙,《帝國反擊戰》頂住時間考驗,評價不斷提升,如今已有《星球大戰》系列最佳和影史傑作美譽。本片對流行文化和電影製作影響深遠,是續集超越前作的典範,片尾維達自承乃盧克之父的高潮橋段被譽為影史絕佳大逆轉。影片催生電子遊戲、廣播劇等各種改編作品和其他商品。2010年,本片因「文化、歷史和美學領域的顯著成就」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影片登記表。1983年續集《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上映,為正傳三部曲劃上句點;圍繞《天行者傳奇》系列的前傳後傳三部曲均已發行。

劇情

反抗軍摧毀死星三年後[注 2]黑武士帝國艦隊在銀河系掃蕩,派探測機械人四處搜尋莉亞公主帶領的反抗軍同盟。機械人在冰雪行星霍斯找到反抗軍基地,盧克·天行者調查機械人來歷時遇到雪地怪獸被俘,後利用原力取回光劍打傷怪獸。盧克在嚴寒垂死之際看到已故導師歐比王·肯諾比的原力之魂,指示他前往沼澤星球達可巴拜師絕地武士尤達韓·蘇羅發現暈倒的盧克,把他放入死掉的雪地蜥蜴體內隔絕低溫,第二天早上兩人獲救。

銀河帝國發現反抗軍方位後用步行機發動大規模進攻,反抗軍被迫放棄基地。韓·素羅、莉亞、C-3PO朱兒千歲鷹號逃跑,但因超光速推進器故障無法遠遁,只能藏身小行星帶,共患難的韓與莉亞逐漸走到一起。維達召集波巴·費特等賞金獵人搜尋千歲鷹號,韓等人為避開帝國艦隊前往貝斯平行星雲城,城主藍道·卡利森是韓的老友。維達算準他們會來雲城投靠朋友,費特趕到後偷襲韓等人,藍道在維達重壓下交出前來避難的反抗軍。

盧克駕駛X翼戰機帶着R2-D2趕到達可巴但在降落時墜機,身材矮小的尤達起初無意教導盧克,與歐比王的靈魂交流後勉強改變主意。他訓練盧克掌握原力的光明面,抵制已把維達引向黑暗面的邪惡思想。盧克一度難以控制憤怒和衝動,親眼目睹尤達隔空將X翼戰機拉出沼澤才理解原力的強大本質。盧克預感韓和莉亞遭遇重大危機,不顧歐比王和尤達反對前往營救。歐比王深信盧克是絕地武士唯一的希望,但尤達認為「一定會有下一個」。

維達把韓碳冷凍化,驗證能否以此手段囚禁盧克且不傷及生命,莉亞在韓碳化前示愛。維達把韓解凍後交給費特去向赫特人賈巴收賞金,蘭多救出莉亞和朱兒但來不及阻止費特逃離。莉亞一行殺出重圍,乘千歲鷹號離開雲城。盧克趕到並與維達在雲城中央通風管道用光劍決鬥,但實力不繼被砍掉右手。維達要求盧克接受黑暗面的強大力量,與他一起打倒皇帝、共同統治銀河系。盧克堅決不從,引述歐比王的話指控對方殺父之仇不共戴天,萬沒想到維達揭露真相,他正是盧克的父親。盧克絕望之下從通風井掉出雲城掛在天線上,用原力向莉亞求救,千歲鷹號趕回把他接走。鈦戰機一路追殺,R2-D2在維達所乘殲星艦馬上就要拿下千歲鷹號之際修復超光速推進器助眾人逃出生天。

工作人員為盧克的右手裝上機械假體,他與莉亞、C-3PO、R2-D2看着蘭多與朱兒登上千歲鷹號去找韓。[注 3]

演員

Thumb
Thumb
Thumb
左起:麥·咸美(2019年)、夏里遜·福(2017年)、嘉麗·菲莎(2013年)

阿力·肯尼斯飾演歐比王·肯諾比,約翰·霍林斯詮釋蘭多的助手洛博特。片中反抗軍勢力包括布魯斯·博阿演出瑞肯將軍[18]約翰·拉岑貝格爾扮演德林少校[19][20],凱爾·奧爾德(傑克·麥肯齊飾)[20]、達克·拉爾特(約翰·莫頓飾)[20][21]韋奇·安蒂列斯丹尼斯·勞森飾)[18]、澤夫·塞內斯卡(克里斯托夫·麥爾科姆飾)[22][23]、霍比·克利維安(理查德·奧德菲爾德飾)[24]

銀河帝國勢力包括皮耶特上將肯尼斯·考利)、奧澤爾上將(米高·謝爾德飾)、維爾斯將軍(朱利安·格洛弗飾)、尼達艦長(米高·凱爾弗飾)[18]、帝國皇帝(伊萊恩·貝克飾,克里夫·雷維爾配音)[25][26]:308。其他演員包括:傑瑞米·布洛奇飾賞金獵人波巴·費特,配音的傑森·溫格林身份直到2000年才公開[18][27];莫里斯·布殊詮釋賞金獵人登加,艾倫·哈里斯演出類人蜥蜴博斯克[28][29]

製作

前期開發

Thumb
佐治·魯卡斯(攝於2011年)全力從各方面參與本片製作,但不想再擔當導演的重壓

星球大戰》意外熱賣並成為文化現象級電影,續集馬上提上日程[26]:2–3[30][31][32]。主創人佐治·魯卡斯預留後路,萬一《星球大戰》票房失利就請亞倫·迪恩·佛斯特編寫低成本續集劇本(後改編成小說《心靈之眼的碎片》發行)[33][34]。電影大賣已成定局之際,魯卡斯又覺得當導演壓力太大,影響身體健康,不願再執導續集[17][35][26]:2–4。電影為魯卡斯帶來財富與名望,也有許多人只想得到他的經濟支持,為此甚至訴諸威脅[26]:2–3

魯卡斯深知續集必然在耗資等各方面超越原作,但自創的魯卡斯影業規模太小,連辦公室都是臨時的,考慮把項目轉賣二十世紀霍士換取利潤分成[17][35][26]:3。《星球大戰》令他進賬頗豐,短期內根本不需要工作賺錢,但在創作上已投入太多心血,無法將其託付他人[26]:4[17][35][36]。他對續集已有構想,但還沒有完整結構[33],知道劇情會更陰暗,對主題、人物關係、原力本質的探索更成熟[17]。魯卡斯打算用《星球大戰》所賺1200萬美元利潤獨立製作續集,擴張旗下特效公司光影魔幻工業,在加利福尼亞州馬林縣創立天行者英語Skywalker Ranch電影牧場英語Movie ranch,用剩餘資產抵押,從美國銀行貸款八百萬美元作為預算[36][17][37]:123–124[26]:10,30–31, 52, 53

霍士有權率先協商或拒絕參與《星球大戰》續作,該司與魯卡斯各派代表從1977年中期開始談判。霍士此前認為《星球大戰》上映後必然慘澹收場,項目分文不值,同意魯卡斯主控周邊商品和續作開發。[26]:4公司高管小艾倫·拉德英語Alan Ladd Jr.一直支持《星球大戰》,非常希望儘早推出續集,受其影響雙方在續集條款達成共識的速度遠超前作[26]:10,190。1977年9月21日雙方簽訂百頁合同,霍士負責發行但無權干涉電影創作,換取前兩千萬毛利的一半,如果毛利超出一億美元,製片方分成將提升至77.5%。電影必須在1979年1月結束前開拍,1980年5月1日上映。[36][26]:10,11合約為魯卡斯提供豐厚利潤空間,但要是票房慘敗,他也會血本無歸[17][37]:124

魯卡斯為減輕風險創辦「第二章公司」,控制項目開發並分擔責任[26]:10,30。他為新公司與魯卡斯影業簽訂合同,分走半成票房毛利[26]:58。他還創辦「黑隼」為《星球大戰》商品營銷授權,收益投入開發項目[26]:54。1977年8月項目開始開發,暫定名《星球大戰第二章》[26]:7

魯卡斯得知加里·庫爾茨在《星球大戰》拍攝期間一度玩乎職守,放任遇到的問題不管,打算改請霍華德·卡贊強製片,但考慮到庫爾茲多年來對他忠心耿耿而且很了解《星球大戰》系列而改變心意[26]:34–35。魯卡斯擔任執行監製,能抽時間應對《奪寶奇兵》項目開發等事務[17][36][37]:122。庫爾茨1977年結束前就聘請美術總監諾曼·雷諾茲、佈景顧問約翰·巴里、化妝師史超域·弗里伯恩、第一副導演大衛·湯布林等主要劇組人員[17][26]:11,51,魯卡斯再度邀請拉爾夫·麥克奎里喬·約翰斯頓,確保續集視覺風格與原作一致,三人同年12月開始構想冰雪行星霍斯的大戰[26]:12,31。電影預算此時已升至千萬美元[26]:30。魯卡斯決定請他人執導,希望此人支持他的構想,而且同意魯卡斯掌握決定權[17]。他一度考慮亞倫·帕克約翰·班德漢姆等近百名導演,最後在1978年2月拍板老相識爾文·克許納[17][26]:34。克什納不大願意為《星球大戰》這樣的熱門巨作拍續集,朋友也勸他不要接受,萬一票房慘敗難免受千夫所指[17][38]。魯卡斯表示《星球大戰》系列有更宏大的結構,本片與其說是續集,不如與原作一樣看成其中章節,還承諾克什納可以按自有構想拍攝[38]

編劇

Thumb
Thumb
利·布拉克特(左,攝於1941年)寫完劇本初稿後於1978年去世,魯卡斯自行編寫劇本後聘請勞倫斯·卡斯丹(攝於2015年)修改

魯卡斯1977年8月開始構思續集,如銀河帝國皇帝、盧克失蹤的妹妹,哈米爾在拍完《星球大戰》後因事故導致面部受傷,在片中應該如何解釋——魯卡斯曾告知哈米爾,如果後者死於事故,他不會另請人選扮演盧克,而會替換人物[26]:7,10。據哈米爾回憶,得知盧克的妹妹可能是莉亞後他頗感失望[39]。魯卡斯曾編劇《星球大戰》,但無意在原作架構基礎上發散[26]:15。他透過朋友結識當時身患癌症的科幻作家利·布拉克特(其夫艾德蒙·漢彌頓亦為科幻作家,代表作有《太空突擊隊》等),後者比魯卡斯更擅長創作快節奏對白[17][26]:15[33][37]:123

1977年11月28日至12月2日,布拉克特與魯卡斯開會討論故事情節[33][26]:15, 19。魯卡斯已有核心構想,希望布拉克特能拼湊起來[17][26]:15。他設想的核心劇情包含三大分支,共有60組場景、百頁劇本,片長約兩小時[26]:19–21。兩人構想的大綱和情節如武技人故鄉、新外星人種、銀河皇帝、韓·素羅好賭的過往、水行星與城市行星、盧克失蹤的雙胞胎妹妹、身材矮小類似青蛙的尤達[33][26]:15,19–21[40]。魯卡斯從各類文藝作品吸取靈感,如電影《怪人》、小說《沙丘》、電視劇《飛俠哥頓[26]:19。庫爾茲在這段時間想出片名《帝國反擊戰》[26]:15,19–21[33][40][41],力圖避免《星球大戰2》這類片名,覺得帶「2」字顯得電影較前作遜色[36]

布拉克特1978年2月完成初稿《星球大戰續集,盧克·天行者歷險記》[38][37]:123[26]:38,其中包含雲城、小行星帶追逐、霍斯星大戰、盧克與維達的高潮決鬥等戲碼,更關注盧克、韓、莉亞的三角戀情,莉亞純屬落難少女。盧克之父與歐比王的英靈均有出場,維達身份另有其人。莉亞不是盧克的妹妹,韓向強大的繼父求助,蘭多是克隆戰爭留下的複製人。[33]魯卡斯寫下詳細筆錄並聯絡布拉克特修改,但她已病重入院,幾周後就在3月18日死於癌症[17][26]:39,43[26]:43

改寫

為滿足嚴格日程安排,魯卡斯只能親自撰寫第二稿劇本[17][37]:123[26]:43。布拉克特遵循魯卡斯的大綱創作初稿,但人物與他的設想不符[26]:39。經過六周創作,魯卡斯在4月1日完成121頁手寫稿,標題改成《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26]:44。創作時他對星戰世界已經更加了解,不像創作《星球大戰》那麼辛苦;但他對結局不滿意,希望留下第三部電影的發展空間[26]:43–44,46,59。魯卡斯版中盧克的妹妹也是新角色,經歷與兄長類似[26]:21;劇本還涉及維達的城堡、他對皇帝的恐懼[26]:12,23、控制原力的不同等級[26]:24、尤達異於人類的語言習慣[26]:44、波巴·費特等賞金獵人。費特在魯卡斯筆下與奇連·伊士活無名客三部曲(即《獨行俠連環奪命槍》、《獨行俠江湖伏霸》、《獨行俠決鬥地獄門》)扮演的無名客類似,結合此前放棄的超級帝國風暴兵形象塑造而成,是人狠話不多的典型。[26]:43–44魯卡斯的手稿稱維達乃盧克之父,但在打字機輸入時省略。魯卡斯自稱一直把維達設想成盧克的父親,省略只為防止劇透,這和盧克之父英靈的情節衝突。[17][26]:44–45他納入韓欠賈巴錢的情節,改寫盧克為救朋友離開達可巴的內容;布拉克特筆下盧克聽從歐比王教導離開,魯卡斯改成自主決定離開。他刪除盧克陷入黑暗面殘殺風暴兵的情節,決定留待下一部續集探索。[26]:43魯卡斯認為有必要確保劇中人給予觀眾啟發,方便兒童理解[26]:12–13

魯卡斯對勞倫斯·卡斯丹編劇《奪寶奇兵》的表現很滿意,1978年6月花六萬美元請他修飾本片劇本[17][37]:123[26]:54,64。兩人和克什納七月上旬開會,以魯卡斯版劇本為藍本討論劇情[26]:58[37]:123。三人交流對各情節的看法,質疑不合理的內容,魯卡斯從善如流[17][26]:64–65,80。卡斯丹每兩周必須交付兩成劇本,他的改寫注重人物關係和心理,最後在八月初寫完第三稿[26]:54–55,59,64,70。原本粘糊糊的尤達變成藍色小個子,名字經歷多輪變更但都突出人物的長壽與智慧[17][33]。尤達教導盧克切勿以貌取人,尊重所有個體,這種思想與觀眾期望不符[17]。劇本收縮或擴張對白改善動作場面節奏,增加愛情戲碼,新增或變更地點,如將維達在太空船甲板上的戲改到私人隔間[26]:70。魯卡斯刪掉蘭多蓄意背叛人民、要求盧克通過原力而非歐比王英靈聯繫莉亞的情節[26]:78。10月24日上交的第四稿與第三稿基本相同,不過動作戲描寫更詳盡[26]:80

布拉克特所創作的盧克在達可巴受訓等情節保留,但對白和人物塑造只能刪除[33][26]:43,70。卡斯丹認為她的創作與《星球大戰》根本「不在同一時代」,故事基調都不合適[26]:39。卡贊強覺得美國編劇工會不會認可《帝國反擊戰》是布拉克特與卡斯丹共同編劇,但魯卡斯主張已故的布拉克特應該分享功勞,還向家屬支付超出合約所訂定的報酬[26]:43,70[33]。1979年2月第五稿定稿,修改部分橋段並納入克什納設計的霍格星人,但魯卡斯對這種外星人的奴隸身份不以為然[26]:104

選角

Thumb
比利·迪·威廉斯(攝於1997年)加入劇組扮演藍道·卡利森

演出《星球大戰》的哈米爾(盧克)、費雪(莉亞)、福特(韓)、梅猶(朱兒)、貝克(R2-D2)回歸續集[36][37]:125。哈米爾和費雪已簽訂演出四部電影的合約,福特因此前某些不愉快經歷謝絕類似條件,他同意演出本片,希望提升自己在《星球大戰》電影的表現[26]:50,54。為演好特技鏡頭,哈米爾花四個月健身並學習空手道、劍擊、劍道[26]:104

鮑羅斯對是否再度扮演黑武士頗感猶豫,覺得這種一直沒有露臉的工作缺乏安全感,得知再拖時間劇組就要另請高明後回歸[26]:84。瓊斯繼續為維達配音,但還是像《星球大戰》那樣謝絕列名,自認只是鮑羅斯演出的「特效」。他的工作量只有半天,收入1.5萬美元外加少量利潤分成。[26]:92[42]丹尼爾斯因片酬「合理」回歸,《星球大戰》把C-3PO當真人描繪,他的演出難獲公眾認可,所以起初不大情願[26]:122。吉尼斯因視力衰退需避開強光,謝絕繼續演出歐比王[26]:34。劇組一度考慮找人替換,但魯卡斯就是希望吉尼斯回歸,1979年8月末雙方達成協議,吉尼斯只需工作幾小時就能拿到電影0.25%的票房[26]:210,236,241

比利·迪·威廉斯加入本片扮演蘭多·卡瑞辛,是《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首次由非裔美國人詮釋主要人物[43][37]:125。他對人物的斗篷和亞美尼亞姓氏很感興趣,認為這些因素給予人物發展空間,還稱蘭多就像他一樣「很酷」[10]。威廉斯認為卡瑞辛純屬象徵角色,但劇組打包票稱人物創作時沒有考慮演員膚色[26]:88。克什納聲稱威廉斯擁有「密西西比河船騙子」的神奇魅力[26]:88,劇組還曾考慮請小霍華德·羅林斯、特瑞·亞歷山大、羅拔·克里斯蒂安、瑟曼·史葛、耶佛·哥圖扮演卡瑞辛[26]:80[44]。弗蘭克·奧茲操縱布偶並配音演出尤達,嘉芙蓮·馬倫大衛·巴克利溫迪·弗勞德協助[26]:224。魯卡斯本想為尤達另找配音,但擔心他人難以配合奧茲的布偶演出而作罷[26]:308

傑瑞米·布洛奇沒有參與費特一角試鏡,卻因服飾合身獲選演出。費特的服裝很重,穿上很不舒服而且難以保持平衡,面罩經常起霧。人物對白很少,布洛奇覺得肯定會在後期配音。[45]配音演員維格林的身份直到2000年才公開。布洛奇還飾演在貝斯平行星控制住莉亞的銀河帝國軍官,當時其他演員都騰不開身,庫爾茨安排布洛奇馬上換掉服裝頂替,約翰·莫頓在同一組鏡頭詮釋費特[45][18][27][20]

銀河帝國皇帝基本沒有試鏡,魯卡斯直接從幾人中挑選克里夫·雷維爾配音,年過古稀的女演員瑪喬麗·伊頓在樣片扮演皇帝,事實證明效果不佳。特效化妝師里克·貝克為人物製作厚實的面具,放在夫人伊萊恩臉上實驗,在臉上疊加人造黑猩猩眼睛,還曾考慮猫眼甚至助理會計勞拉·克羅克特的假眼。[25][26]:308[39]

前期準備

1978年初電影進入為期一年的前期準備階段,時長只有導演預想的一半[26]:38,94。 選址偵探為冰雪星球霍斯探訪北極圈和芬蘭、瑞典等北歐國家,地點需要沒有樹木,附近又有大量人口方便劇組獲取便利設施[26]:51。克什納聲稱推薦挪威芬瑟的是霍士公司人員,但庫爾茲記得是諾曼·雷諾茲推薦[26]:51。選址偵探在中非、肯雅、斯堪的納維亞尋找沼澤行星達可巴取景地,魯卡斯不想去這些地方拍外景,自掏腰包在倫敦埃爾斯特里製片廠建造3.5萬立方米的「《星球大戰》攝影棚」,在此搭建達可巴和反抗軍基地等外景。工程同年八月啟動,耗資兩百萬美元。[36][26]:58,84佈景在各單項支出數額最大,達350萬美元;年底電影預算已漲至2150萬美元,比初步估計翻倍不止[26]:83,88。第二章公司財務預測顯示1979年末公司月度赤字將達500至2500萬美元,兩百多萬美元是電影製作成本,40萬美元注資光影魔幻工業公司[26]:80

1979年1月電影開拍前不久,正拍攝《閃靈》的埃爾斯特里三號片場發生火災,原計劃用於本片佈景的位置被毀[40][26]:98。事故影響很大,《帝國反擊戰》劇組只能讓出兩個攝影棚以便《閃靈》繼續拍攝。劇組需調整九個攝影棚的64處佈景位置,工作日程只能重新安排。惡劣天氣延誤片場、佈景搭建和必要道具製作。[26]:98選址人員2月25日前趕到芬瑟接收空運來的設備集裝箱,開始為大戰橋段挖戰壕[26]:102–103

音樂

《帝國反擊戰》配樂由約翰·威廉斯作曲並指揮倫敦交響樂團演奏,耗資約25萬美元[46]。他1979年11月開始規劃,估計電影需要107分鐘音樂[26]:266。威廉斯聖誕節後兩周在倫敦百代錄音室和安維爾錄音室錄音18次,每次持續三小時[26]:278–279。樂曲最多有104人參加演奏,採用的樂器包括雙簧管、短笛、鋼琴、豎琴[26]:278

攝製

挪威開拍

Thumb
充當冰雪行星霍斯的哈當厄爾古蘭冰川(攝於2007年)

1979年3月5日,電影在挪威芬瑟附近的哈當厄爾古蘭冰川開始主體拍攝,首先是冰雪行星霍斯的鏡頭[26]:108[37]:125[36][47]:7,原計劃6月22日拍完,但第一周結束時就顯然需要更長時間和更大投資[36][26]:108,122–123,153

劇組一度考慮搭建佈景拍攝霍斯行星戲段,但因擔心效果太不真實放棄。外景攝製恰逢當地半個世紀以來最猛烈的暴風雪,暴雪、時速64公里大風、零下32到39攝氏度低溫令拍攝受阻。[37]:125[26]:107[48][17][36]。天氣僅放晴兩次,有時連續幾天不能開工[26]:115–116。寒冷令菲林變脆,鏡頭結冰,雪水滲入設備,罐裝特效顏料凍結[17][26]:103,108–109。劇組把鏡頭放在寒冷環境,加熱相機保護菲林、電池,防止攝影師凍傷手[26]:109。演職人員頂着空氣稀薄、視野有限等重重困難每天外出工作11小時,許多人輕度凍傷,還有人滑倒並折斷兩根肋骨[26]:109,115, 139–140。不過,艱苦環境令演職人員團結一心、眾志成城[26]:112

雪崩阻斷直達路線,挖出的戰壕很快堆滿積雪。許多鏡頭只能提前幾小時準備,不少橋段就在演職人員入住酒店旁拍攝,應對天氣多變帶來的不同風景。[17][26]:110, 112費雪沒有需在挪威拍攝的戲份,但為了解攝製過程前往[26]:104。福特也沒有需在芬瑟取景的戲碼,但為補上延誤的製作時間,劇組把他請到外景地。福特接到通知後數小時就抵達芬瑟,乘雪犁在積雪中行進至少37公里。[26]:110劇組大部分人員一周後返回英格蘭,哈米爾留在芬瑟再拍一天,第二攝製組在挪威持續工作到三月,拍攝爆炸、附加鏡頭,還有35名山地滑雪救援人員充當戰鬥場面臨時演員。為感謝滑雪救援人員,劇組向挪威紅十字會捐款。[26]:112,116

工作人員為拍攝機械人着陸在冰川放置八條炸藥,攝製日出時的爆炸,但負責引爆的爆破專家意外碰掉對講機電池,導致沒有及時收到通知引爆[26]:139–140。片頭的火力掃射鏡頭利用飛到1.5萬米高空的直升機以每小時48公里速度掉落攝製[26]:141。拍攝工作延遲四周,以便為直升機建造加熱停機庫房[26]:103。第二攝製組原計劃在芬瑟拍攝三周,實際停留八周[26]:141。眾人返回倫敦時只完成原計劃鏡頭的一半,用於特技鏡頭的背景畫面還存在不規則等缺陷[17][48][26]:151。為補償缺失鏡頭,部分內容需要重拍,再加上延誤影響,電影預算增至約2200萬美元[37]:127

埃爾斯特里製片廠

Thumb
《帝國反擊戰》在英格蘭赫特福德郡埃爾斯特里製片廠(攝自2009年)實地拍攝

電影3月13日在埃爾斯特里製片廠繼續拍攝[37]:127。三號片場毀於火災導致製作進度不見起色,「《星球大戰》攝影棚」尚未建好,無從抵禦寒冷天氣。劇組必須把握一切可利用空間。[26]:120冰洞和醫療灣等部分鏡頭同時拍攝來節省時間[26]:127。克什納希望每個角色都有獨一無二的出場,維達出場時前方風暴兵被聚苯乙烯假冰絆倒,身後特技演員踩到鮑羅斯的斗篷,致使斗篷撕裂,鮑羅斯摔在風暴兵身上[26]:135

攝製工作非常辛苦,陷入重重困境[17][26]:132。費雪患上流感和支氣管炎,每天工作12小時,體重降至39公斤,因對蒸汽或噴漆過敏暈倒,還對大部分化妝品過敏[26]:132, 142, 169。她服用致幻劑和止痛藥過量[26]:142,反抗軍演講橋段演出時焦慮發作可謂雪上加霜[26]:161。壓力與個人創傷導致哈米爾、費雪、福特經常爭吵[17][26]:166,福特與哈米爾都曾生病或受傷[26]:152。哈米爾演出時身邊大多是布偶、機械人角色,即便真人演出往往也是後期加入或配音,這種與其他人幾近隔離的狀態令他陷入抑鬱[39][26]:195。他用耳機聆聽奧茲的台詞,但各種因素導致兩人配合不佳,哈米爾與尤達對戲時很難找到感覺。達可巴星球佈景噴有大量礦物油,又令哈米爾長時間身體不適,他覺得參與本片演出期間「肉體時刻受到折磨……但我其實不在意。」[39]奧茲一度表演豬小姐皮吉逗哈米爾開心,後者還記得本該念台詞的福特故意上前親他一口,逗樂眾人[39]。拍攝韓面臨刑訊的鏡頭時現場一波波噴出蒸汽,氣溫升至32攝氏度,身穿羊毛套裝的梅猶病倒[26]:201

成本上升促使美國銀行代表三月下旬到訪片場[26]:137,很少現身拍攝現場的魯卡斯得知攝製延誤、預算超支後於5月6日趕到[36]。魯卡斯影業以正式備忘錄要求工作人員把直接拍攝開銷謊報為1700萬美元[26]:153。庫爾茨與魯卡斯估計完成拍攝總共需要2500到2800萬美元[37]:127[26]:153。七月中旬美國銀行拒絕增加貸款,拍攝資金耗盡[17][26]:206。克什納等劇組人員對此一無所知,魯卡斯等人採用結薪周期從一周改成兩周、挪用黑隼公司資金等手段儘量推遲眾人得知的時間[26]:206。魯卡斯擔心缺錢完成拍攝的情況下只能把項目和關聯版權賣給霍士,喪失創意自主權,霍士威脅買斷債務接手電影拍攝[37]:127[26]:206。電影只剩兩成沒拍完,魯卡斯影業總裁查爾斯·韋伯牽線波士頓銀行融資3100萬美元,其中該行提供2770萬,另有三百萬由霍士擔保,換取票房收入分成比上升和一成衍生商品利潤。魯卡斯影業取得貸款並付直接責任。[17][37]:127[26]:206,214

五月上旬「《星球大戰》攝影棚」建成,但面積不足以容納反抗軍機庫、達可巴星球等佈景,需要繼續注資擴建。監製決定無論擴建是否完工,5月18日都必須開拍。[26]:154機庫橋段共有77名臨時演員扮演反抗軍,單日成本兩千英鎊[26]:159。約45.7噸枝晶硫酸鎂混合營造閃光效果拍攝雪景,混合物令許多演職人員頭痛發作[26]:159,161。第二攝製組導演約翰·巴里六月上旬突然去世,哈雷·科克利斯一周後接手[40][49][26]:156,166。第二攝製組通常專門拍攝費時的特效素材,但因日程已落後約26天,他們必須分擔主劇組任務,如盧克被怪獸抓入冰洞等鏡頭[26]:147,189。哈米爾拍攝飛行摩托特技跳躍鏡頭時傷到手,一連數日無法參與拍攝。劇組在哈米爾兒子出生當天要求他參加特技演出,拍攝過程令他筋疲力盡,現場的鹽漬導致傷口更加疼痛,哈米爾憤怒之下質問庫爾茨為什麼不安排替身演員。[26]:189,194克什納導演時習慣親力親為,他的演示令哈米爾非常反感,導演對哈米爾不聽建議頗感挫折[26]:199

按實際尺寸建造的機庫佈景於六月中旬拆除,另建實際尺寸的千歲鷹號周邊佈景。鏡頭必須儘快拍完,以便拆除千歲鷹號佈景,為達可巴佈景騰出空間。[26]:167–169碳化室橋段六月下旬開拍,第二攝製組同期儘可能找東西拍[26]:168–169。匆忙搭建的佈景遠稱不上完整,只能減弱照明並以蒸汽掩蓋明顯缺陷。霧和蒸汽帶來的熱量令許多演職人員患病,鏡頭共耗時約三周。[26]:168,172,194劇本中的韓與莉亞表白時互訴衷腸,克什納覺得這太顯「纏綿」,要求福特自行發揮,最後福特受不了,說只拍最後一次,對表白的莉亞回答「我知道」[17]。六月底,各演職人員的精氣神都很低落[26]:194

決鬥、達可巴、總結

Thumb
Thumb
大衛·普羅斯(2007年,左)與占士·艾·鍾斯(2013年)。為防黑武士身份泄密,鮑羅斯拿到的台詞不同,維達實際由瓊斯配音

哈米爾七月上旬回歸,拍攝盧克與維達的高潮大戰,維達由特技替身鮑勃·安德森飾演。安德森稱服飾與面具把視線擋得嚴嚴實實,跟蒙眼劍擊差不多。哈米爾用數周學習劍擊套路,最後頗感厭煩不願繼續。[26]:123,133,197下一場戲是維達自承乃盧克之父,劇組為保密挖空心思。鮑羅斯以經常泄密臭名遠揚,結果劇組給他的台詞寫着「歐比王·肯諾比正是你父親」[17]。知道實情的只有導演、監製、哈米爾[17][50]。哈米爾所站平台懸空11米,下面是大堆床墊[17],後來菲林受損導致整場戲在八月初重拍[26]:214,219。盧克與維達光劍決鬥橋段拍攝耗時達八周,哈米爾堅持儘量自行完成特技鏡頭,但保險公司不同意他親自演出盧克從4.6米高窗戶摔落的橋段。他從12米高、寬約23釐米的岸架摔下來,落地時連忙打滾以免受傷。[39]魯卡斯7月15日回到片場直到拍攝結束[26]:206,他刪減盧克在達可巴的戲碼確保兩周內拍完所有內容[26]:210

福特、費雪、威廉斯、梅猶、丹尼爾斯等大部分演員在八月初煞科[26]:210,219。哈米爾開始拍攝達可巴行星戲段,與尤達對戲。奧茲已定下參加其他項目的日程,戲碼必須12天內拍完。[26]:224,233電影製作已經延後50多天,卡贊強與副監製羅拔·沃茨接替庫爾茨[26]:236。留到末期拍攝的鏡頭包括盧克在達可巴探索黑暗面之樹。1979年9月5日,片場舉辦煞科聚會,紀念133天攝製正式結束,吉尼斯當天在藍幕前拍完戲份。[51][26]:238,241不過,克什納與第二攝製組接下來繼續拍攝盧克的X翼戰機從沼澤升起等鏡頭[26]:238,241。導演9月9日離開片場,哈米爾兩天後完成為期103天的演出[37]:127[26]:241–243。9月24日,第二攝製組與哈米爾特技替身拍完戲後收工[26]:243[37]:226。所有素材菲林約長120公里,時長80小時[26]:244

電影預算總額3050萬美元[26]:323[注 4],庫爾茲認為這主要是因為演職人員等各種資源成本因通貨膨脹大幅提升[26]:207,魯卡斯批評庫爾茲監管和財務規劃不足[17][26]:206–207。沃茲認為庫爾茲不善與人相處,一直沒和庫什納形成適當的工作關係,以致導演放飛自我之際他身為監製卻拉不下臉制止[26]:153,196。庫爾茲還因三號片場火災放鬆對導演的限制[26]:153,但克什納工作節奏慢,令魯卡斯頗感煩惱[17][52]。魯卡斯自認攝製風格很節儉,通常只拍兩三遍,為後期彌補失誤多拍的素材很少。沃茲和雷諾稱導演經常想找新角度、新方法,但這需要規劃,會進一步延誤進度。[26]:152克什納盡力照搬《星球大戰》的快節奏,避免在任何畫面停留太久,鼓勵現場發揮,調整戲碼與對白突出人物情感,如韓與莉亞即將接吻時被C-3PO打斷[17][37]:132[26]:122,125。卡贊強認為電影攝製過程頻繁出錯,對此庫爾茲應負主要責任,魯卡斯影業總裁韋伯、副總裁約翰·摩爾同樣責無旁貸[26]:32,206。約翰·莫頓覺得庫爾茲就像無名英雄,把拍攝戰爭片的經驗帶到《帝國反擊戰》[53]

後期製作

電影拍攝進度落後,尚未拍完就不得不開始後期製作,拍攝素材馬上送到光影魔幻工業公司開始製作特效[26]:151,155。1979年10月中旬初剪版完成,與最終成本相比基本只差特效[26]:248, 258。魯卡斯以31頁文檔說明調整意向,主要是修改對白、變更戲段時長[26]:258–259。瓊斯1979年末至1980年初錄製維達的對白[26]:305。1980年初,魯卡斯把計劃已久的盧克騎湯湯片頭改成滅星者發射機械人,繼續調整情節改善特效,但光影魔幻工業公司就算每天24小時運轉、每周只休一天也沒有足夠時間完成所有目標[26]:302–303。怪獸吐出R2-D2的鏡頭在魯卡斯家游泳池補拍[26]:298–299,帝國皇帝橋段1980年2月攝製[26]:308

霍士高管三月首次看到電影剪接版本[26]:315,321,魯卡斯同月決定新增霍斯星球情節,試鏡50名光影魔幻工業公司人員扮演反抗軍[26]:308。4月16日全長124分鐘的終剪版完工,霍士隨即向波士頓銀行支付一千萬美元[26]:315,321[54][55]。魯卡斯影業推出職員獎金計劃,安排公司職工分享本片利潤[26]:321。4月19日電影在三藩市試映,觀眾對湯湯出場的特效鏡頭反響不佳,但很喜歡莉亞示愛時韓回答「我知道」,魯卡斯對此不以為然,覺得按韓的為人應該不會這樣回答[17][26]:321–322。帶磁聲道可能從電影菲林剝落,庫爾茲請人全天候檢查,結果發現高達兩成二不良率[26]:323

電影進入院線發行後不久,魯卡斯認為結局還需調整,明確盧克、莉亞與蘭多、朱兒的關係。電影限量發行與全面上映間隔三周,魯卡斯、莊斯頓、特效藝師肯·拉斯頓在光影魔幻工業公司利用已有素材製作新鏡頭,採用新作配樂和修改過的台詞,製作微縮模型拍攝反抗軍艦隊及各自方位的定型鏡頭。[56]項目收尾之際,共有約七百人參與本片製作[26]:124

特效與設計

魯卡斯旗下的光影魔幻工業公司耗費八百萬美元製作本片特效,其中包括人員配備和馬林縣新設施成本[26]:323。1978年9月人員到位時大樓還沒建好,連工作所需必要設備都不夠[48][47]:7[26]:67。《帝國反擊戰》需要約六百特效鏡頭,《星球大戰》「只有」360[26]:250

特效製作由理查德·艾德蘭德布萊恩·尊遜負責,主要成員包括丹尼斯·穆倫、布魯斯·尼科爾森、洛爾恩·彼得森、史蒂夫·高利、菲爾·蒂貝特[47]:7、湯姆·聖阿曼德[26]:90、尼洛·羅迪斯-賈梅羅[26]:67。每天上百人參與製作,如史超域·弗里伯恩主要負責手工製作尤達布偶[38][26]:147。電影採用的特效手段多種多樣,如微縮模型、接景、定格動畫、關節模型、全尺寸運輸工具等[40][26]:166[47]:12,16,23

發行

背景

Thumb
1980年麥·咸美參與本片宣傳

業界專家預測,美國經濟衰退導致民眾心態沒落,喜劇與積極向上的娛樂作品將主導1980年院線。通常來說,經濟衰退會令觀眾走進電影院逃避現實,愛情片和描繪藍領生活的電影往往不受待見。[57][58]《星球大戰》令科幻電影人氣激增,大量低成本科幻片企圖借《星空奇遇記》、《黑洞》等大成本作品之勢分一杯羹,兩部大製作都只比《帝國反擊戰》早幾個月上映[36]。業界普遍認為續集熱度趕不上原作,周邊商品的市場預期也不強[26]:300,不過可口可樂雀巢通用磨坊托普斯均達成電影周邊收藏品協議[26]:255

霍士對本片充滿信心,廣告花費很少,報紙上刊登的廣告由整版改成小方塊[54]。公司開展的市場調研表明六成意向觀眾為男子[26]:335。魯卡斯影業開設電話專線,致電觀眾可聽到片中演員講話[26]:324。此時美國大片的公映周期通常是12周,霍士要求至少28周[26]:321。扣除營銷、分銷、貸款利息等成本,估計《帝國反擊戰》需進賬5720萬美元才能盈利[26]:154,323

片名與列名字幕

魯卡斯希望續集與原作一樣把所有演職人員信息放在片尾,避免影響片頭。美國編劇工會美國導演工會同意前作如此安排的根本原因是該片由魯卡斯執導,電影開頭就是以他命名的魯卡斯影業商標。但這對《帝國反擊戰》不適用,兩家工會要求片頭和片尾都必須標明克什納和第二攝製組導演姓名,或至少顯示克什納的名字。魯卡斯不置可否,結果被處25萬美元罰款,工會還要求院線中止放映。[37]:132電影在英國製作,魯卡斯的做法不違反英國法律,無權制裁的美國導演工會把氣撒在克什納頭上,罰款2.5萬美元[26]:335。魯卡斯支付罰款後非常不滿,以致直接退出兩工會和美國電影協會,導致他此後無法直接參與許多電影的導演或編劇工作[37]:132[59]

片名1978年8月正式公佈,但《荷里活報道》早在年初便泄密[26]:34,37。片頭顯示的名稱是《星球大戰5:帝國反擊戰》,表明魯卡斯打算製作九部《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前作隨之更名《星球大戰4:新希望》[60][61]。羅渣·卡斯特爾設計本片院線海報[62]

票房

Thumb
《帝國反擊戰》北美首映禮在約翰·甘迺迪表演藝術中心(攝於2010年)舉行

《帝國反擊戰》1980年5月6日在倫敦自治領劇院首映[26]:328,17日在哥倫比亞特區甘迺迪中心辦首映禮,主要演員、包括特殊奧運選手等六百名兒童出席[63][26]:328。5月20日電影在倫敦歐狄恩萊斯特廣場舉行全球首映禮,活動號稱「帝國節」,演員扮成風暴兵在全城各地與市民互動[64][65][26]:328

電影5月21日在北美洲126家院線上映,迎接亡兵紀念日長假周末[66]。發行商有意限制上映院線數量,大搞飢餓營銷,通常只有預計口碑良好、想靠口耳相傳推廣的電影才會採取如此戰術[54]。影片上映當天收入130萬美元,平均每家院線10581美元[67],周末進賬490萬美元,加上周一(亡兵紀念日)150萬共640萬美元,平均每家電影院50919美元,遠超同樣新上映的競爭對手《滑稽秀》(150萬美元)和《閃靈》(60萬美元)登頂周末票房榜[66][68][69]。電影上映首周共收入960萬美元,比《星球大戰》高六成,平均每家院線76201,創下上百家電影院的新紀錄[54][70][71]

《帝國反擊戰》兩連莊後在第四個周末以360萬美元跌至第三,落後西部片《硬漢比利》(370萬美元)和喜劇片《天命》(362萬美元)[67][72]。上映院線增至823家後本片在第五個周末以1080萬美元再度登頂[67][73]。加上工作日收入,《帝國反擊戰》以近兩千萬美元刷新周票房紀錄,一年後才被《超人II》以2400萬美元超越[74][75][76]。電影此後連續七周衛冕,上映第13周以430萬美元位居第二,落後新上映的《橫衝直撞斗飛車2》(1090萬美元)。《帝國反擊戰》的院線發行周期長達32周,最多在1278家影院上映,後期票房數據已不可考。[67][77]

電影以約1.81至2.09億美元高居年度票房榜首,遙遙領先熱門喜劇片《朝九晚五》(1..03億美元)、《油腔滑調》(1.01億美元)、《逢凶化吉滿天飛》(8350萬美元)[57][78][79]。雖說不及前作,但絕對是熱賣之作,業界專家估算影片為製片方帶來1.2億美元收入[52][57][79]。魯卡斯收回投資並清償債務[26]:336,還向僱員發放五百萬美元分紅[37]:132。本片1980年在北美洲以外國家和地區上映的票房收入缺乏文獻記載,《紐約時報》發文稱電影在英國和日本熱賣,《綜藝》稱影片海外總票房1.92億美元,加上美國和加拿大共計4.01億美元[注 5],高居1980年電影首位[1][2][3]。不過,《帝國反擊戰》沒能獲得前作反覆上映的優待,魯卡斯認為這主要是因為續集的開放式結局[52][26]:346,348

《帝國反擊戰》此後多次重新進入院線,其中1981年7月收入2680萬美元,1982年11月進賬1450萬美元,1997年2月經魯卡斯修改的特別版收入6760萬美元[79]。電影的北美票房總額由此升至2.9至2.92億美元[79][80][4][5],估計全球票房達5.38至5.49億美元[4][5]。計入通貨膨脹後,本片的北美票房位居影史第十三[81]

反響

專業評價

與廣受好評的前作不同,《帝國反擊戰》上映之初反響不一[52][26]:332[82],在24位影評人的年度十大佳片榜單最高排第四[26]:346。影迷觀感不一,主要關注續集與原作顯著的基調變更和劇情發展,特別是莉亞對韓的感情超過盧克、維達居然是盧克的父親[83][84]

影評人認為續作是好電影但沒《星球大戰》好看[85][86][87],覺得《帝國反擊戰》基調變得黑暗,劇情走向成熟,但風趣中冒着傻氣的原作更有魅力[85][87][88]。《華爾街日報》的喬伊·古爾德·博尤姆覺得為輕快的《星球大戰》增加正劇權重實屬「荒謬」,令作品純真的一面受損。加里·阿諾德在《華盛頓郵報》發文,稱讚續集隱線更黑暗,敘事規模更宏大,營造更多可供探索的戲劇主線。[89][87]紐約客》刊登大衛·丹比的文章,宣稱電影比原作更引人入勝,但在坎普風方面尚有欠缺[88]。《荷里活報道》的亞瑟·奈特認為原作構思新穎,結合其後面世的大量太空歌劇電影令本片頗具衍生作品意味,但《帝國反擊戰》仍是《星球大戰》過後最優秀的太空歌劇[86][89]。傑拉爾德·克拉克在《時代雜誌》發文,認為續集在多方面超越前作,視覺和藝術角度都更勝一籌[90]。《紐約時報》刊登文森特·坎比的評論,認為續集更顯機械,缺乏懸念[85]

洛杉磯時報》刊登查爾斯·尚普林的文章,認為電影懸念結局構思巧妙,完成敘事的同時又吸引觀眾期待下集;但克拉克覺得如此結局難令觀眾滿意[91][92]。坎比與《芝加哥讀者》作家戴夫·科爾都認為電影中場應該更注重敘事發展而非闡述,還覺得本片從頭到尾情節幾乎沒有進展[85][93][87]。《華盛頓郵報》專欄作家朱迪思·馬丁把《帝國反擊戰》批為「垃圾好片」,缺乏獨立劇情導致乍一看挺能唬人但轉瞬即逝[94]。奈特與克拉克感覺劇情有時難以理解,奈特不適應第三幕的多主線切換,克拉克認為劇情節奏太快,令人應接不暇甚至錯過重要內容[86][92]。科爾和《視與聽》寫手理查德·庫姆斯認為電影似乎把特效看得比人物塑造還重要,視覺奇觀與動作場面對情節幾乎毫無推動[93][95]

主要演員的演出同樣評價不一[87][91][93]。奈特稱讚人物經過克什納執導後多一分真實,少一分原型感[86]。哈米爾、費雪、福特的演出贏得讚譽,尚普林稱哈米爾的演繹充滿「少年純真」、令人着迷,費雪的人物塑造獨立自主[86][91][96]。阿諾德認為電影人物發展不足,似乎更注重「派頭」,人物基本沒有變化[89],科爾感覺失去魯卡斯指導後人物更顯「僵硬」[93]。奈特覺得吉尼斯演出不夠專心[86]珍妮特·馬斯林批評片中唯一的黑人主角蘭多「誇誇其談、不可信賴、裝腔作勢」[97]吉恩·西斯克在《芝加哥論壇報》發文,認為片中以機械人、朱兒等非人類角色最討喜,尤達是電影精華所在[98]。奈特、古爾德·博尤姆、阿諾德讚揚布偶人物表情真假莫辨,簡直就像演員的臉已經融入布偶[86][87][89]。坎比批評真人角色平淡無奇、不值一提,機械人角色提供的觀影樂趣逐漸消逝,只有尤達偶爾出場時效果還不錯[85]

阿諾德認可克什納的導演功底,其他評論認為魯卡斯的監督痕跡很重,克什納導演風格不顯。丹比感覺《帝國反擊戰》沒有克什納的導演特點,坎比甚至認為單看電影根本不可能判斷哪些部分由克什納貢獻。[85][88][89]庫姆斯指出,導演在本片注重人物未免不智,有損《星球大戰》連續漫畫式節奏[95]。影評人稱讚攝影師彼得·蘇希茨基的視覺呈現,色彩選擇膽量十足[86][89],特效「嘆為觀止」[87]、「新穎獨特」[86]、看上去眼花瞭亂[89]吉姆·哈伍德指出,大家的失望純屬前作太過出色,其他電影一直在效仿[96]。尚普林認可電影沒有把特效當成主角,而是用來改善觀感[91]

榮譽

Thumb
為本片作曲的約翰·威廉斯贏得兩項格林美獎,入圍奧斯卡金像獎金球獎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

《帝國反擊戰》獲第53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音效比爾·瓦尼斯蒂夫·馬斯洛格雷格·蘭德克彼得·薩頓)和視覺效果類特別成就獎(布萊恩·尊遜、理查德·艾德蘭德、丹尼斯·穆倫、布魯斯·尼科爾森),入圍最佳藝術指導(諾曼·雷諾茲、萊斯利·迪利哈利·蘭格、阿蘭·湯姆金斯、米高·福特)和最佳原創配樂(約翰·威廉斯)[99]

威廉斯入圍第39屆金球獎最佳原創配樂[100],在第23屆格林美獎角逐拿下最佳器樂作曲最佳視覺媒體配樂[101],還在第34屆英國電影學院獎奪得最佳電影配樂,影片另獲最佳音效(薩頓、瓦尼、本·貝爾特)、最佳藝術指導(雷諾茲)提名[102]。電影在第八屆土星獎角逐獲最佳科幻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哈米爾)、最佳特效(約翰遜、艾德蘭德)四項大獎[103],還奪得雨果獎最佳戲劇表現人民選擇獎最佳影片[104][105]

後續

特別版及其他變更

魯卡斯計劃在20世紀末開發前傳三部曲,把《帝國反擊戰》等原版三部曲重製後起名《星球大戰三部曲:特別版》發佈,檢驗近20年來特效手段的進步。重製過程不乏變更或新增內容,有些還與前傳電影關聯。魯卡斯表示,特別版採用現代科技重製,與他的原始構想更相符。變更內容如片頭雪地怪獸的全貌,地點、建築、人物的電腦合成影像鏡頭。[106]影評人對上述變更青眼有加,羅渣·埃伯特稱讚《帝國反擊戰》是原版三部曲最佳兼「核心之作」[107][108][109]

特別版發佈後幾經變更,2004年再度發行時,《星球大戰:武士復仇》開始扮演銀河皇帝的伊恩·麥克迪阿梅德取代雷維爾與貝克版[106];《星球大戰前傳:複製人侵略》裏扮演童年複製人費特的泰慕華·莫里遜為《帝國反擊戰》台詞配音,取代維格林[45]。2011年藍光版也有小變更,為機械人着陸形成撞擊坑新增火焰並調整顏色[110][111]。影迷對特別版看法不一,批評許多變更毫無必要或對原版改動太大[106][112]。未修改的原版三部曲在2006年發佈DVD後再沒推出商品,該版採用20世紀90年代初的鐳射影碟錄製,影迷為保護原版籌建推出「哈米非專業版[113][114]。2010年紀錄片《人人都恨佐治·魯卡斯》反映《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影迷、魯卡斯之間的關係[115]

家用媒體

《帝國反擊戰》的VHS錄影帶、激光影碟、電容式電視影碟1985年發佈,錄影帶和激光影碟此後多次再版,其中不乏原版三部曲套裝、收藏版,並有寬屏版、音效重製版之類小調整。1992年特別收藏版包含紀錄片《從星球大戰到武士復仇:傳奇製作》;1997年原版三部曲特別版又發佈錄影帶。[116][117]。1987年11月《帝國反擊戰》在電視首播,播出前是黑武士以第二人稱視角介紹,包裝成地球播放銀河帝國電視頻道[118][119]

本片2004年與《星球大戰》、《武士復仇》一起發行DVD,三部電影均有改動,另附紀錄片《夢之帝國:星球大戰三部曲的故事》介紹三部曲製作[120]。魯卡斯表示修改後原三部曲更符合他的期望,不打算再將原版修復後發佈,但公眾需求最終促使限量DVD收藏版2006年問世,其中包含的未修改原版三部曲取自1993年權威版激光影碟,畫面顯示存在問題[116]

《帝國反擊戰》特別收藏版藍光光碟2011年發佈,既有修復過的原版三部曲,又有原版、前傳三部曲加電影製作花絮版[110][121][122]。2015年,《帝國反擊戰》等電影在眾多平台數字發行,經1997年特別版菲林修複製作的4K解像度版2019年在Disney+發佈[123][124]。2020年27碟天行者傳奇盒裝包含全部九部電影,每部都有藍光影碟、4K超高清藍光光碟共三碟,其中還有取自2011年版的特別花絮[125]

其他商品

《帝國反擊戰》的周邊商品包括海報、兒童讀物、服飾、人物半身像和雕塑、可動人偶、家具陳設、樂高套裝[注 6]唐諾·葛勒特將電影改編成小說並在同年發佈,熱銷兩到三百萬本[26]:344[132]漫威漫畫1977年發佈阿奇·古德溫英語Archie Goodwin (comics)卡邁恩·因凡蒂諾創作的《星球大戰》漫畫,根據原版電影三部曲改編,其中《帝國反擊戰》部分1980年開始連載[133][134]喬納森·林茲勒著作《帝國反擊戰製作》2010年出版,全面介紹電影製作過程,還有幕後照片和演員訪談[129][135]

《帝國反擊戰》是第一部改編成電子遊戲的《星球大戰》系列電影,帕克兄弟1982年針對雅達利2600平台發佈《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136][137],1985年同名街機遊戲問世[138]。1998年的《星球大戰三部曲街機》包含霍斯星球關卡[138],1992年《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發佈紅白機Game Boy版,1993年又推出《超級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超級任天堂[137]。1998年《星球大戰:俠盜中隊》、2007年《星球大戰前線:叛變的軍團》等遊戲採用《帝國反擊戰》電影畫面[137][139]。《帝國反擊戰》彈珠台與電影同年面世,是首款官方授權《星球大戰》彈珠枱,僅在澳大利亞製作350台,今已是收藏品[138]

主題分析

神話與啟示

評論分析認為《帝國反擊戰》從許多文藝作品汲取靈感,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的《飛俠哥頓》系列,其中就有類似本片貝斯平行星的雲城。影評人提姆·羅比指出,黑澤明的作品對魯卡斯很有啟發,本片大量意象與敘事手法都能同1975年黑澤明導演的《德蘇烏扎拉》聯繫起來。[140][141]穆倫稱片中步行機掃蕩霍斯星意指越南戰爭,特別是侵略方裝備不適合該星球地形方面[26]:55

克拉克把盧克視為普羅米修斯伊阿宋加拉哈德等神話英雄的後人,傳統型師長歐比王對他承諾命運,直到尤達取而代之[142]。安妮·蘭開夏認為尤達就像傳統神話中充滿智慧的老年大師,教導英雄放棄過去一切成見[143]:40。克拉克認為盧克的旅程就是英雄冒險進入未知世界,接受自身黑暗衝動考驗並最終克服。在他看來,這代表人控制內心不理智衝動,追求愛、秩序、公正的能力。[142]

魯卡斯想把尤達塑造成傳統童話或神話人物,類似青蛙或謙遜老人,傳達不以貌取人、尊重一切個體的理念[144]。《紐約觀察家報》刊登布蘭登·卡茨的文章,稱尤達通過哲學強化原力,展示一切生物在靈與肉之外都有閃光點,絕地武士就像禪宗勇士,與原力和諧共處。卡斯丹認為絕地武士類似日本武士階層,就像開明的牧師。[26]:344[144]

信仰

根據魯卡斯的設想,原力代表各種信仰在共同特徵下統一的核心本質,世上既有善惡,也有神明。魯卡斯本人信仰上帝和基本道德,如公平對待他人、不得殺人。《長老會雜誌》認為片中宗教信仰理念與猶太教與基督教相比更類似祆教佛教東方宗教,以抽象概念呈現善惡。神與原力類似,都是沒有人格化的實體,不會直接採取行動。《今日基督教》指出,《帝國反擊戰》的戲劇衝突源自正義之神缺席,或至少缺乏正義之神的直接引導。[26]:344

蘭開夏與林茲勒稱盧克的旅程完全取材基督教義,重視命運與自由意志,盧克類似耶穌,維達是企圖引誘他轉向邪惡的墮落天使[143]:41,44[26]:344。克什納表示電影無意包含宗教象徵,他想強調的不是魔法,而是個人未開發潛力蘊藏的力量[26]:344

二元對立與邪惡

蘭開夏將《星球大戰》的理想主義、英雄氣概、友誼與《帝國反擊戰》更為複雜的敘事色調對比[143]:39。續集挑戰前作觀念,盧克不再是純潔白紙,不再相信純粹的好人或壞人[145][143]:40,42。他鑽進達可巴黑暗面洞穴,代表憤怒會把他引向黑暗面,迫使他不再堅信自己完全站在原力光明面[142][143]:40。克什納指出,黑暗面洞穴是對盧克的考驗,直面自身最大的恐懼;他帶着武器面對心中恐懼,自以為不得不使用武力[26]:258。戰勝維達的化身後,面具裂開卻露出盧克的臉,代表他必須學會耐心、放下憤怒才能抵抗黑暗面的誘惑[143]:40–41

韓·素羅同樣遭遇黑暗面誘惑,他本是自私自利的走私客,對莉亞的感情日益滋長,不得不正視肩上責任,重視莉亞的奮鬥目標,蘭多代表他身為走私客的一面[143]:43–44。《帝國反擊戰》質疑友誼的代價,《星球大戰》呈現傳統友誼,續作中的友誼需要犧牲。韓在寒風刺骨的霍斯星球把取暖手段留給盧克,相當於自我犧牲;[145][143]:42盧克放棄渴望已久的絕地武士訓練去救朋友。不過,這種犧牲同樣能理解成自私,違背尤達和歐比王的要求一方面是為朋友自我犧牲,另一方面也是放棄打敗銀河帝國的機會,背棄朋友的支持。[145][143]:42蘭開夏指出,片中人物的英雄氣概是通過為他人自我犧牲而非戰鬥體現[143]:48

蘭開夏認為,盧克急於趕往貝斯平說明他經過訓練仍然缺乏成長[143]:40–41。維達以黑暗面的力量引誘盧克,揭示他正是盧克之父[26]:344[142],希望與盧克合作戰勝皇帝,但這一切與善惡鬥爭無關,只是維達企圖自行統治銀河系[26]:344。盧克心中理想的父親形象就此坍塌,歐比王隱瞞他和維達的親子關係堪稱背叛,盧克從出身到心靈最後的純真灰飛煙滅[145][146][147]。克拉克指出,盧克決鬥時還不夠堅定,道德理念不足以同維達對抗,他跌入通風井,代表壞人有時的確能贏[142][145]。好爸爸和壞爸爸之爭在善惡觀念對立時一目了然,是人物發展過程常見的引喻手段[26]:344。盧克在片尾更加理解善惡關係和人的二元本質[143]:41

長遠影響

時代考驗

《帝國反擊戰》歷久彌新[53],扣人心弦的開放結局打破常規,與特技效果一樣對主流電影影響深遠[148][149][150][151]有線電視新聞網撰稿人布萊恩·洛瑞稱讚《帝國反擊戰》作為續集表現出類拔萃,《星球大戰》系列正是靠它打下的堅實基礎才有今日地位[152]

數十年來本片評價不斷提升,如今已有《星球大戰》系列最佳電影和史上傑作美譽[注 7]。《荷里活報道》2014年面向娛樂業人士的民調將本片排在影史第32位,《星球大戰》第11位,評論稱讚續作就像「莎士比亞悲劇」,至今也沒多少電影結局如本片般黑暗至極[162]。《帝國雜誌》把《帝國反擊戰》排在影史佳片第三位,是所有採用黑暗基調續集電影的鼻祖[155]。埃伯特1997年回顧時稱讚本片在原版三部曲排第一,足以令觀眾心生好奇,採用的劇情節奏精準把握敘事理念核心[163]。2003年電影參考書《有生之年非看不可的1001部電影》問世,本片榜上有名[164]。《商業內幕》25萬讀者經投票把《帝國反擊戰》評為影史最佳[165]。維達自承乃盧克之父被譽為影史絕佳大逆轉[注 8]。韓面對莉亞示愛居然回答「我知道」,被評為《星球大戰》系列電影標誌鏡頭,是電影史上極富盛名的臨場台詞[注 9]

《帝國雜誌》把本片排在史上最佳續集第六位,稱讚懸而未決的「大膽」結局,敢於違抗原作模式[176]極客巢穴網認為《帝國反擊戰》可謂魯卡斯代表作,在史上所有續集電影僅次於《異形續集》;《花花公子》把本片排在續集第三,讚揚片尾揭露盧克與維達父子關係堪稱「情感核心,令《星球大戰》(系列電影)飛升進入永恆現代傳奇的萬神殿」[153][154]英國廣播公司[177]Collider網站都把影片評為影史續集傑作[178],《時代雜誌》與《花花公子》認為《帝國反擊戰》是續集超越原作的代表[154][179]。評論匯總網《爛番茄》根據影評綜合打分把本片排在最佳續集第27位[180];《滾石》雜誌讀者投票排在影史續集第三[181]

《爛番茄》共收集本片105篇評論,認可度達九成四,平均評分8.9(最高十分)。網站共識評述寫道:「黑暗、邪惡,最終卻比《新希望》更引人入勝。《帝國反擊戰》突破觀眾預期,升華(《星球大戰》)系列情感層次。」[182]Metacritic收集本片25篇評論,綜合評分82(最高百分),代表「一致好評」[183]。片中首次出場的尤達、蘭多等人物已是《星球大戰》的標誌[注 10]美國電影學會2003年評選百大銀幕英雄與惡魔,黑武士位居惡魔榜第三,僅次於《沉默的羔羊》男主角漢尼拔·萊克特與《觸目驚心》男主角諾曼·貝茨[189]

文化影響

《帝國反擊戰》對英美兩國的文化影響幾乎無處不在[26]:336,如政治漫畫、「帝國節」活動。費迪·墨格利在1980年Queen樂隊音樂會接近尾聲時騎在黑武士扮相人士肩頭離場[64][26]:328,336[190]。克什納收到世界各地影迷來信請求籤名,心理醫生以尤達為媒介向病人解釋哲學思想[26]:339。大量影視作品和電子遊戲引述或戲仿本片[191][192],如漫威電影宇宙[193]、《太空炮彈》、《大青蛙布偶秀》、《特工老爹》、《衰仔樂園[191]、《辛普森一家[194]、《惡搞之家》、《機器雞[195]。2010年,《帝國反擊戰》因「文化、歷史和美學領域的顯著成就」入選美國國會圖書館國家影片登記表[196][197]

蘭登·帕爾默、埃里克·迪亞茲、達倫·穆尼宣稱,現代大片系列源自《帝國反擊戰》而非《星球大戰》,續集自此變成無限延伸故事架構的章節,此後數十年一直為後人模仿。以《大白鯊》系列為例,熱門原作拍攝低成本續集、收益越來越少直至喪失利用價值此前已成業界慣例,但《帝國反擊戰》截然不同。[198][199][200]與前作相比,本片為擴張虛構世界投入更多,票房回報顯著。片尾為下一部續集留下懸念之舉獲大量電影效仿,特別是漫威電影宇宙。[198]評論指出,《帝國反擊戰》創造的敘事結構由後世無數三部曲仿效,第二部電影總是比前作更黑暗,片尾英雄往往敗於反派之手,將劇情推向下一部續集。埃米特·阿希爾-佩林、本·夏洛克認為,《回到未來》、《22世紀殺人網絡》、《加勒比海盜》、《魔戒》系列電影都是其中典範。[201][202]

羅素兄弟羅蘭·艾默瑞奇奇雲·費治等電影人稱《帝國反擊戰》促使他們投身電影業或自稱該片粉絲[203][204][205]

名言

「不,我是你的父親。」(No, I am your father.)是《星球大戰》系列中膾炙人口的台詞之一,原文:

Vader: If you only knew the power of the Dark Side. Obi-Wan never told you what happened to your father.

Luke: He told me enough! He told me you killed him!

Vader: No, I am your father.

Luke: No! That's not true! That's impossible!

Vader: Search your feelings! You know it to be true!

Luke: Nooooo! Nooooo......

在電視播映時,曾利用上述對白剪成預告[206],由於占士·厄爾·瓊斯低沉渾厚氣音適時混淆「No」與「Luke」發音,故效果變成:

Vader: Luke, I am your father.

Luke: Nooooo!

也因此形成曼德拉:自由之路效應[207]。有趣的是,瓊斯在《星球大戰三部曲DVD》特典〈夢想的帝國:星球大戰三部曲的故事〉中回憶讀到劇本這段時亦記成「Luke, I am your father.」[208],其顯示劇本初稿只有「I am your father.」。麥·咸美在2014年電視劇集《閃電俠》第17集演出反派角色時也玩這

Trickster(麥·咸美=Luke): I am your father.

續集、前傳、改編

《帝國反擊戰》改編的廣播劇1982年在美國全國公共廣播電台播出[209]。1983年電影續集《武士復仇》上映,講述反抗軍反攻銀河帝國,盧克與維達、皇帝決戰,《星球大戰》原版三部曲完結。與《帝國反擊戰》一樣,《武士復仇》票房熱賣並贏得影評人認可。[210][211]

《帝國反擊戰》上映近20年後,魯卡斯開始自編自導前傳三部曲,分別是1999年的《星球大戰前傳:魅影危機》、2002年《複製人侵略》、2005年《星球大戰前傳:黑帝君臨》。講述歐比王與安納金·天行者的經歷,以及後者如何墮入黑暗面,化身黑武士。影評人和影迷對前傳三部曲劇情和部分新角色看法趨於兩極。[注 11]2012年魯卡斯把《星球大戰》系列版權賣給華特迪士尼公司,公司發佈後傳三部曲,分別是2015年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2017年《星球大戰:最後絕地武士》、2019年《星球大戰:天行者崛起[注 12]。福特、哈米爾、費雪等原版三部曲演員回歸各自人物,另有黛絲·烈尼約翰·保也加阿當·戴華奧斯卡·依撒演出的新角色亮相[223]。此外《星球大戰》系列還包括獨立電影和電視劇,探索主系列九部電影周邊傳奇與歷險[224][225][226][227]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