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塵(英語:Cosmic Dust)是發生在外太空或落在地球上的灰塵[1][2]。大多數宇宙塵埃顆粒的尺寸在幾個分子到 0.1 毫米(100 微米)之間,例如微流星體。較大的顆粒稱為流星體。是由眾多細小粒子組成的一種固態塵埃,自宇宙大爆炸起,便四散在浩瀚宇宙之中。宇宙塵的組成包含矽酸鹽元素以及水分,部分來自彗星小行星等星體的崩解而產生。

Thumb
多孔球粒隕石行星際塵埃粒子

宇宙塵對一個天體的誕生亦有影響,例如一個星體崩壞後所產生的宇宙塵,在經過漫長的宇宙旅程後,可能與一個正在形成的星體撞上,於是又循環成為了一個新的星體。在太陽系中,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行星光環,即是由於在行星初形成時,碎裂的宇宙塵未能融為星球的主體,但卻又無法擺脫行星萬有引力的牽制而產生圍繞着星球的破碎物質。

星塵號太空船收集了星際塵埃顆粒,並於 2006 年將樣本帶回地球[3][4][5][6]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