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爾登地圖[1](於博德利圖書館的文件編號為「MS. Selden supra 105」),又稱明代東西洋航海圖[2][3][4]、雪爾登中國地圖[5],是一幅17世紀的地圖,原作者不明,有標註105個地名,範圍涵蓋今日本、朝鮮半島、東南亞與一部份的印度等,地名以漢字標示[4]:14。其最大特點是與一般的中國古地圖不同,中國大陸未置於地圖中心,而是左上角,並且也無標出中國國名[6][7]。根據羅伯特·巴切勒(Robert Batchelor)的說法,它可能是1618年至1624年左右在馬尼拉的海外華商製造的。[8]
歷史
本圖的最後主人是約翰·雪爾登,曾是一位英國的法學家,大約和莎士比亞同時期,對東方文化感興趣,但他並不懂中文;地圖原本是他私人收藏,後依照他死前遺囑,被捐到他的母校牛津大學[9]。從1659年以來,這幅地圖就一直被放在牛津大學的博德利圖書館里,1919年被查看過一次後,就一直淹沒在書海當中。直到2008年,美國佐治亞南方大學歷史系副教授,羅伯特·巴徹勒(Robert Batchelor),在英國牛津圖書館做研究時發現了這幅地圖。自2009年到2011年,這幅地圖被精心修復,用更好的材料去代替原來的「襯板」來固定它。
博德利圖書館為本圖進行漢學研究時標註的中文名「東西洋航海圖」,是中國大陸研究者陳佳榮提出的[3];而英文名「Selden Map of China」,是牛津大學的圖書館館長David Helliwell提出的。實際上本圖原無標題,全彩手繪,長約1.5公尺(約160厘米),寬約1公尺(約96.5厘米)[10],是純手工繪製,僅存的孤本,再也沒有第二幅。雪爾登地圖是它所在時代最大的壁掛式地圖,也是近700年以來最重要的一幅東亞地圖。
內容
此圖在往東的琉球國北方針路,往南的呂宋東洋針路之間,「彭」(澎湖)的東方,推定為台灣之處,標示「北港」、「加里林」兩地名。台灣史學界普遍將「北港」釐定為魍港。「加里林」看法分歧,盧嘉興、湯錦台認為是今台南佳里;翁佳音、陳宗仁認為是彰化二林,《道教科儀》往東洋航線載其近音地名「郊里臨」列在淡水、北港之間,此圖中兩地倒置應是誤繪[11]:28-35;施雅軒認為是高雄平原的搭加里揚社,對應1603年來台的陳第〈舟師客問〉「東番……彭湖以東,上自魍港,下至加哩」所稱台灣西南海岸的南北界。[1]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