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進步黨(にほんしんぽとう),是日本終戰後一個短暫的政黨。曾經和日本自由黨聯合執政,後來被進步黨黨員成立了新黨民主黨取代了進步黨。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 (2009年5月26日) |
歷史
盟軍進駐日本後,戰時取消的政黨活動逐漸得到恢復。戰時原立憲民政黨系組成了右翼團體大政翼贊會,而翼贊會的推薦議員又在1945年3月組織起大日本政治會。為了適應時勢的發展,大日本政治會在1945年6月14日宣佈解散,並在11月6日改組為日本進步黨。民政黨的最後一任總裁町田忠治代理進步黨總裁,鶴見祐輔任幹事長,齋藤隆夫任總務委員,太田正孝任政務調査會長。結黨時總共有黨員273人。建黨綱領是擁護國體,貫徹民主主義,建立以議會為中心的責任政治等。具體主張還有擁護帝國憲法體制等。
進步黨成立之初,黨總裁之職還沒有決定,起初黨員們想擁立陸軍大將宇垣一成出任首任總裁,但是又不知能否被道格拉斯·麥克阿瑟接受,此外還有資金籌集困難的問題。最終在12月18日,因為町田的籌集資金能力遠超過宇垣,以及避免黨的分裂,84歲高齡的町田被推舉為總裁。
1946年1月,公職追放令公佈,進步黨陷於混亂,在國會審議重要法案時都沒有議員敢出席。根據內閣文告,在昭和17年(1942年)舉行的大選中的「推薦議員」大多被沒有資格參加1946年的大選,因此,包括町田、鶴見等黨內要員都沒有資格參加選舉。274名黨員中,只有14人符合資格,其他的都被公職追放。
4月舉行的大選中,進步黨獲得94席,僅次於日本自由黨的140席,是眾議院內第二大黨。大選過後,幣原喜重郎首相在4月22日率領內閣總辭職,並且兼任進步黨總裁,接替了因公職追放而辭職的町田。當時由於各大黨的議席數接近且全部不過半數,因而多個政黨都想參與組閣。進步黨試圖聯合社會黨右派,但遭到拒絕,之後幣原表明作為第一大黨的自由黨應該主持政權,進步黨願意合作。不過自由黨總裁鳩山一郎想自進社三黨連立,特別是與社會黨合作,社會黨首先拒絕參加政權,但與自由黨作政策協定。正當5月3日幣原進宮晉見天皇奏請鳩山組閣時,盟軍司令部發出了對鳩山的公職追放令。
自由黨決定委託外相吉田茂組閣,起初吉田不從,但是經過町田和幣原的勸說後,吉田向鳩山提出組閣三個條件,鳩山接受。5月16日,吉田負責組閣的大命下達,吉田邀請社會黨和協同黨聯合執政,但是他們都拒絕,於是進步黨加入政府,成立了自進兩黨連立政權。5月22日,吉田內閣成立,進步黨總裁幣原出任國務大臣。
吉田內閣成立後,進步黨內的議員對吉田政府的施政方針日益不滿,少壯派成立了「新進會」,擁立蘆田均出任黨總裁,並且和自由黨分手,支持蘆田成為首相。1947年3月22日,進步黨的最高幹部會議決定成立新黨;3月31日,民主黨的成立大會舉行,進步黨的114名黨員全部加入民主黨。
歴代執行部役員表
歴代總裁
※1946年1月町田被公職追放之後,4月幣原就任總裁之前,由幹事長犬養和總務會長齋藤代行職務。
黨勢的推移
- 當選者不包括追加公認
參見
- 民主黨 (日本1947年)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