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Sign in
AI tools
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全部
文章
字典
引用
地图
日本近代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Found in articles
中国近代史
中國
近代史
指中國近代的歷史,其具體時段,學界仍有分歧。中國大陸學者以晚清為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则明确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始,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為終;臺灣和美國的學者以晚明為始,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為終,且与近代與現代緊密相關。 吳大猷:這一次學術會議(近代中國初期歷史研討會),研究
近代史
近代史
以資本主義、帝國主義時期即第一次世界大戰為終點,或以二戰後或冷戰年代為下限。甚至有些人認為現今仍屬於
近代史
範圍。史學上,古代(上古及中古)和近代在時間點區隔上較無統一說法,但近代和現代通常以一戰爆發的1914年作為時間點區隔。
日本
史學界首先將這個名詞引進,英語:Modern被漢譯為现代,Early
明治维新
日本
被西方認可為列強,成功廢除了與外國签订的不平等條約,繼續江户時代以來對蝦夷地的開發,旁及琉球,並積極實現日韓合併,乃至於日後拓展海外殖民地等,
日本
出現了「脫亞入歐」的風氣,都源於此使國力大幅膨脹的變革,是
日本
近代史
二二六事件
日本
東京的一次失敗政變,
日本
陸軍的部分「皇道派」青年軍官率領數名士兵對政府及軍方高級成員中的「統制派」意識形態對手與反對者進行刺殺,最終政變遭到撲滅,直接參與者多判死刑,間接相關人物亦非死即謫,皇道派因此在軍中影響力削減,而同時增加了日軍主流派領導人對
日本
政府的政治影響力。二二六事件也是
日本
近代史
日本—英國關係
日本
近代史
上眾多名人都曾有過留學英國的經歷,如伊藤博文、夏目漱石、東鄉平八郎。而許多在近代來日的英國人亦對
日本
的近代化做出貢獻,如威廉·愛德華·埃爾頓(英语:William Edward Ayrton)等人。 2020年9月11日,英国与
日本
達成英日自由貿易協定。同年10月23日正式簽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