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市(俄語:Порт-Артур,直譯:亞瑟港,或音譯「旅順」為Люйшу́нь;日語:旅順 市 / りょじゅん し,羅馬化:Ryojyun shi),是中國大連歷史上的一個行政區,最早由俄羅斯帝國主導建立。1899年,俄羅斯帝國在俄租關東州首次設立旅順市,是關東州的行政中心所在地,日本佔領關東後沿襲旅順市建制,1945年,蘇軍和中國共產黨在旅順口(今遼寧省大連市境)建立旅順市政府。中華民國政府亦曾以遼寧省省轄市的名義設置旅順市,但未有實際管轄。1960年,旅順市撤銷,改設旅大市旅順口區,今旅順口區為大連市市轄區。[1]
背景
旅順一名始於明朝,取意於「旅途順利」。清代中後期,由於推行墾殖政策,旅順城區的人口初具規模,大約形成上千戶的小村鎮[2]。甲午戰爭後,旅順口遭到日軍屠殺,全城僅剩下36人,並在戰爭結束時隨遼東半島被割讓給日本,但由於俄國的覬覦,遼東半島在三國的干涉下由清政府贖回。
俄國主導建立的旅順市(1899年—1905年)
1897年,俄羅斯艦隊入侵旅順與大連灣,1898年,俄羅斯帝國強迫大清帝國政府與其簽訂《旅大租地條約》和續約,俄國租借旅順口、大連灣及附近水域25年,並獲得中東鐵路南滿支線的專有權。起初俄國打算在旅順口修建商港並提出了相關方案,但遭到了俄國軍方的反對。在《旅大租地條約》簽訂後,俄羅斯在旅順口建立了軍政合一的殖民政權——軍政部,俄羅斯太平洋分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杜巴索夫擔任首任軍政部部長。軍政部通過旅順民政管區的警察署進行司法統治,旅順的行政事務由陸軍少將沃爾科夫管轄。1898年8月,旅大租借地被俄羅斯皇帝賦予州級行政權力,接受阿穆爾總督格羅傑科夫的管轄[3]。
1899年8月16日,俄羅斯軍方在旅順設立關東州總督府,內設民政、財政、外交、軍事、行政、司法等行政機構,下轄3市5行政區,自此旅順城區始稱旅順市,俄羅斯人則繼續以英國港口稱此地為亞瑟港;農村地區則建立旅順行政區管轄。[4]
日本統治下的旅順市(1905年—1945年)
1905年,日本帝國在日俄戰爭中獲勝,依照《樸茨茅夫和約》接管俄國在關東州的一切權益,又與清政府簽訂《中日會議東三省事宜條約》及《附約》,將復州的鳳鳴島、交流島、平島、西中島、駱駝島劃入關東州。接管旅順後,日本設立旅順民政支署管轄原俄屬關東州的旅順市和旅順行政區。1915年,增設旅順市役所,並在1924年與民政署分開,市役所管轄城區,民政署管轄農村。1945年,蘇聯紅軍南下控制旅順。[1]:77
戰後的旅順市(1945年—1960年)
1945年八月風暴行動中,蘇聯軍隊進攻滿洲國。8月15日,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包括旅順港所在的旅順口,今大連市的南部地區成為蘇軍駐地,即中華人民共和國方面所稱的特殊解放區。旅順口海軍根據地租期30年。此後旅大地區名義為中國領土,實為蘇聯軍事管制區,中華民國政府未曾實際管轄。在蘇聯的掌控下,中共政權於1945年11月8日,成立大連市政府。11月25日,成立旅順市政府[5]。旅順港所在,亦是中共政權無法管轄的地區[6]。至1955年,蘇軍方才完全從旅大地區撤離。
1947年6月,中華民國政府公佈東北新省區方案,由金縣析置旅順市,治所在旅順口(今遼寧省大連市西南旅順口區),屬遼寧省。
1949年4月,屬旅大行署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旅大市(旅大直轄市)。1950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蘇聯政府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的同日,簽訂《關於中國長春鐵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協議約定旅順口地區的民事行政應直屬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管轄。1955年,蘇軍完全撤軍。旅順港在內的區域回歸中國。1960年1月18日,中國國務院撤消旅順市,設旅順口區[7]。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