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耐德CA1坦克(法語:Char Schneider CA1)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研製的第一種坦克。
研發過程
當法國軍方決定要發展鐵絲網破壞車後,軍備局於1915年1月購買了兩輛不同型號的霍爾特牽引車交予施耐德公司研發,施耐德公司是當時法國一家大型軍火生產商,接到法國軍方要求開發一種重型火炮的牽引車的指示後,就派出公司的總設計師尤金·布萊爾為這一個項目進行研發。
兩種牽引車分別為霍爾特15噸牽引車(Track-laying Holt Tractor)與嬰孩式霍爾特牽引車(Baby Holt)。前者比較大型,履帶在車後部推進,前方則以小車輪來控制車輛方向;後者較新型但也較為短小,且為全履帶,操控上比較簡便與靈活。[1]經評估決定以嬰孩式霍爾特牽引車作為車輛底盤。1916年6月16日公開展示給法國總統觀閱示範後,施耐德公司就再得到多10輛嬰孩式霍爾特牽引車的訂單。其後就根據最初的設計規範,於在霍爾特牽引車的底盤上裝置裝甲板車身以及一挺自衛機槍,最後在1915年12月9日製造出首批的10輛試驗車,並進行穿越鐵絲網的測試。[2][3]
在1915年12月9日進行測試時,貝當將軍及他的下屬尚·巴普提斯特·尤金·埃斯蒂安上校亦在場。埃斯蒂安上校是當時法軍中非常優秀的砲兵專家及工程師,是法軍中少數有遠見有現代戰爭概念的職業軍人。埃斯蒂安上校對測試結果感到非常好,認為這一輛坦克的在惡劣地形下的運動性依然良好,只是因車身長度不足,並不能越過德軍的戰壕,所以他就想到要求施耐德公司在開發時加入他的想法。 埃斯蒂安在1915年12月12日至參謀本部提出建立以裝備了這一款新型的坦克的裝甲部隊。在1916年1月31日,陸軍統帥霞飛將軍提出訂購400輛埃斯蒂安上校參與設計的新型坦克[4],而正式的生產命令則於同年2月25日發出。[5]受到埃斯蒂安上校的影響,當時的設計已經大幅改變,其中車的底盤不再是用嬰孩式而改用75hp式,而且整體的外型亦與試驗車大大不同。最後,這一種每輛價值56,000法郎的CA1,在1916年9月5日正式出廠。
特徵
施耐德CA1在車體右側設有一門75mm口徑M1915戰壕迫擊砲,在車體左右兩側各設置一挺8mm霍奇基斯M1914機槍,車首以大角度向前傾斜大幅度凸出於底盤之外,並在最前方裝置一具鋼纜剪,作為破壞並推開鐵絲網之用。車內空間非常狹窄且低矮,底板至車頂高度只有0.9米,車組乘員6人都要蹲在如此狹小的車箱內。初期裝甲版只有5.5毫米厚,後來因為防護性能太差而改為11毫米厚,但全車重量亦增加至13.5噸。
一戰服役史
施耐德CA1坦克第一次參加戰鬥是1917年4月16日發動的第二次埃納會戰,全數參與戰役的CA1都部署於法國北部的貝里歐巴克地區擔任攻擊任務,一共有約130輛施耐德CA1坦克參加戰鬥,其中有57輛被德軍火炮完全擊毀。
到1918年8月為止施耐德CA1含原型車在內共生產了400輛,編成了20個坦克單位,隸屬於埃斯蒂安準將的突擊砲兵司令部。由於施耐德CA1在各次的戰役中表現評價不高,以致在1918年雷諾FT-17輕坦克登場後,施耐德CA1原定生產1500輛的計劃亦宣告中止。
一戰之後的服役史
一戰之後,倖存的CA1都被改造成維修車或運輸用車。其中六輛則於1922年賣給西班牙,更參與了在摩洛哥於1923年至1926年的戰爭,戰後剩餘的四輛車亦以西班牙共和國軍的身份參與了西班牙內戰。
後續款式
施耐德CA系列亦曾有一些改良的項目,主要是更換為更好的武器或改善砲塔的設計。這些改良的項目型號亦直接稱為CA2、CA3及CA4。CA2及CA3當時已經有樣版車,而CA4則仍在設計圖的階段,亦因為有這些設計,所以量產型的施耐德CA會被稱為CA1。而這些設計都因為雷諾FT-17開始服役而中止開發。
現存的坦克
現存唯一的CA1正存放在法國索米爾的索米爾裝甲博物館,它亦是現存最古老而又可以運作的坦克。
註釋
參考資料
相關條目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