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特警判官》(英語:Dredd)是彼得·特拉維斯執導、阿歷士·嘉倫編劇並擔任製片人的2012年科幻動作片,根據《公元2000年》刊載連環漫畫《判官爵德》及約翰·瓦格納和卡洛斯·埃斯克拉創作的同名人物改編。卡爾·奧賓飾演判官爵德,集法官、陪審團、和行刑人權力於一身的執法者,故事背景是巨型反烏托邦大都市「巨城一號」。爵德與學徒判官搭擋安德森(奧莉薇·瑟爾比飾)被困在高達兩百層的巨型公寓,與毒梟馬瑪(蓮娜·赫迪飾)及爪牙周旋。
新特警判官 Dredd | |
---|---|
基本資料 | |
導演 | 彼得·特拉維斯 |
監製 |
|
編劇 | 亞力克斯·嘉蘭 |
劇本 | 阿歷士·嘉倫 |
原著 | 《判官爵德》 約翰·瓦格納 卡洛斯·埃斯克拉作品 |
主演 | |
配樂 | 保羅·倫納德-摩根 |
攝影 | 安東尼·多德·曼妥 |
剪接 | 馬克·埃克斯利(Mark Eckersley) |
製片商 |
|
片長 | 95分鐘[1] |
產地 | |
語言 | 英語 |
上映及發行 | |
上映日期 |
|
發行商 |
|
預算 | 4500萬美元[4] |
票房 | 4150萬美元[5][6][7] |
各地片名 | |
中國大陸 | 新特警判官 |
香港 | 新特警判官 |
臺灣 | 超時空戰警3D |
加蘭早在2006年時就開始撰寫劇本,不過新《判官爵德》改編電影的開發一直到2008年12月才宣佈,影片與1995年的《特警判官》沒有關係。《新特警判官》由英國的DNA影業製作,於2010年開始進行主體拍攝,全程使用的都是3D鏡頭,取景地點包括開普敦和約翰內斯堡。
本片於2012年9月7日在英國上映,同月21日再在全球發行。影評人普遍稱讚了電影的視覺效果、演員選擇和動作場面,但也有批評認為片中缺乏原著漫畫的諷刺元素,並且過於渲染暴力。雖然評價總體以正面為主,但電影的商業表現欠佳,約4500萬美元的預算最終只獲得剛超過4100萬美元票房。《新特警判官》在家用媒體發行途徑獲得了成功,成為公認的邪典電影。影片票房上的表現本導致拍攝續集的前景渺茫,但由於家用媒體銷售業績較佳以及影迷的熱情,第二部電影仍然有可能誕生,不過加蘭認為可能性極低。
劇情
未來,美國變成了一片人稱詛咒之地的反烏托邦荒原,受到核輻射的嚴重污染。位於美國東岸的巨城一號中生活有8億居民,是一個暴力叢生的超級大都市,平均每天都會報告1.7萬起犯罪事件。這裏新出現了一種名為「慢速藥」的毒品,可以讓人感知到的時間減慢到正常水平的1%。城中唯一用於維持秩序的公權力叫「判官」,擁有法官、陪審團和劊子手三種權力於一身。首席判官把新招募的判官卡珊卓·安德森交給判官爵德做評估,安德森擁有強大的精神能力,可以感知他人的思想和情緒,但她沒能通過法官的能力傾向測試。
桃樹塔是一幢200層樓高的貧民窟大樓,毒梟瑪德琳·瑪德里嘉爾(Madeline Madrigal,又名「馬瑪」)處決了3個叛變毒販,把他們剝皮並令其服用「慢速藥」後,再將他們從頂樓中庭扔到樓下。爵德和安德森獲派前去調查,發現並突襲了一處毒品窩點。他們逮捕了一個名叫凱的暴徒,安德森通過感知其思想發現他就是處決了那3個毒犯的人。爵德決定帶凱回去審問,為此馬瑪的手下搶佔了大樓的安全監控室並將整幢塔樓封鎖,再以爆破安全測試為幌子屏蔽了信號,使兩位判官不但無法離開大樓,而且也無法請求援助。
馬瑪下令對兩名判官格殺勿論,於是爵德和安德森不得不在數十名武裝暴徒的圍攻下殺出重圍。到達76樓後,兩名判官受到馬瑪及其手下使用火神式機炮的猛烈攻擊,子彈直接穿牆而過,大量居民被殺。兩名判官設法衝到大樓的外牆以外才得以倖免並成功呼叫後援。與此同時,馬瑪派手下凱勒前去查探兩名判官是否已死,結果爵德在馬瑪面前把他拋下大樓。
爵德懷疑馬瑪鋌而走險是為防凱吐露實情,於是對凱施以痛扁,要求對方招供。安德森插手干預,用自己的精神能力感應凱的思想,得知這幢大樓正是「慢速藥」的生產和銷售中心。安德森提議找地方躲起來等待支援,但爵德堅持要繼續上樓追捕馬瑪。判官沃爾特(Volt)和格思里(Guthrie)接到爵德的呼救後來到大樓前,但馬瑪手下的電腦專家聲稱大樓保安系統出現故障,拒絕開門讓兩人進入。一群少年武裝分子找上了爵德和安德森,凱得以脫困並制服了安德森,然後利用她作人質逃往頂樓馬瑪的大本營。
正在爵德一路殺往馬瑪時,她聯繫了自己收買的4名判官。4人安排沃爾特和格思里離開,然後得以進入大樓。爵德遇到判官陳(Chan),發現對方居然沒有詢問安德森的情況而生疑,陳意識到自己已經暴露而發難,但反被爵德所殺。與此同時,凱試圖用安德森自己的武器處決她,但槍的DNA掃描系統發現持槍人身份不符而爆炸,凱的手臂也被炸飛。安德森成功逃脫,之後遇到女判官卡普蘭(Kaplan),然後在感知到對方的想法後迅速殺死了她。爵德殺死了判官阿爾瓦雷斯(Alvarez)但也耗盡了彈藥,被判官萊克斯(Lex)打中腹部,但他還是與對方周旋了足夠長的時間直到安德森趕到殺死萊克斯。
安德森和爵德從馬瑪的電腦專家那裏取得了進入馬瑪公寓的密碼。馬瑪告訴爵德,如果自己死亡,那麼手腕中的一個裝置將會引爆頂樓的炸藥,摧毀大樓。爵德相信引爆器的信號無法從地面到達頂層,於是他強迫馬瑪服下「慢速藥」,然後把她從樓上拋下摔死。
之後,安德森自認沒有通過測試,於是除去自己的警徽後離開。隨後趕到的首席判官問起爵德關於安德森的表現,爵德的回答是她通過了。
演員
- 一位令人恐懼的知名判官[3]:2。據製片人阿隆·賴克所說,爵德是「一個極端性的人物,他毫無成見地擔任司法管理者。」厄本聯繫了幾位製片人表示有意加盟本片,他發現這個角色始終沒有取下頭盔使得表演成為一大挑戰,因為自己需要在完全沒有用上眼睛的情況下表達人物的情緒。在他看來,這個角色就是個普通人,只是擁有一份艱巨到瘋狂的工作,並且身處一個支離破壞的社會,他把爵德的英雄氣概比作消防員[3]:7-9。這個角色還需要男演員做好體能上的準備,厄本接受了密集的體能訓練,以求成為一個「野獸般的男人」[8]。他還接受了武器和技術培訓,學習如何在受到攻擊時反擊,如何逮捕罪犯並破門而入。他還堅持親自完成片中的摩托車特技鏡頭。厄本扮演的爵德嗓音沙啞而刺耳,類似於用「鋸切割骨頭」的聲音,要保持這樣的嗓音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3]:7-9
- 奧莉薇·瑟爾比飾判官卡珊卓·安德森:
- 因基因突變而擁有強大心靈感應能力的新手判官[3]:3-4,可以感知他人的思想和情緒[3]:11。瑟爾比認為自己的角色與爵德「非黑即白」的視角不同,稱安德森「處於灰色地帶,所有事情都要麼會變本加厲,要麼會模糊不清,因為她能探知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想法。」瑟爾比接受了武器和作戰訓練,還學會了迴旋踢來讓自己的表演更真實可信。此外,這個角色還部分受到了歌手黛比·哈利的影響。[3]:10-11
- 蓮娜·赫迪飾馬瑪(瑪德琳·瑪德里嘉爾):
- 以前是妓女,之後成為毒梟和犯罪集團頭目,是新型毒品「慢速藥」的獨家供應商[3]:3,11。海莉的表演受到朋克搖滾歌手帕蒂·史密斯的啟發。賴克稱,這個角色「完全不在乎他人對自己行為、舉止和想法的感受」[3]:11-12。海莉表示:「我覺得(馬瑪)就像頭年老的大白鯊,只是在那裏等着有更大、更強壯的大白鯊來殺死自己……她已經做好了準備。事實上,她都已經有些等不及了……她有毒癮,所以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她已經死了,只是那最後一根稻草還沒有落下來」[9]。海莉獲選出演這個角色以前,其人物描述是個有許多疤痕並且過胖的老年婦女[10][11]。
- 伍德·哈瑞斯飾凱伊:
- 馬瑪的族人[3]:3,16。據哈瑞斯所說,這個角色雖是個惡棍,但自視甚高,不比判官差。「……爵德四處走動,自做評判,殺死那些他認為行為不當的人……任何有違這套制度的人都有可能被當成壞人。所以我認為凱內心裏覺得自己是在反抗」[3]:12。
片中的其他演員包括:當勞·格利遜飾演馬瑪手下的電腦專家[12];瓦里克·格里爾(Warrick Grier)扮演馬瑪的副手凱勒(Caleb);道比·歐帕瑞(Deobia Oparei)詮釋桃樹區的醫生TJ);弗朗西斯·朝勒(Francis Chouler)出演判官格思里[13];丹尼爾·哈德布(Daniel Hadebe)飾判官沃爾特,拉姬·阿尤拉(Rakie Ayola)飾首席判官[14];蘭利·柯克伍德(Langley Kirkwood)、埃德溫·佩里(Edwin Perry)、卡爾·泰寧(Karl Thaning)和米歇爾·萊文(Michele Levin)分別詮釋判官萊克斯、阿爾瓦普斯、陳和卡普蘭。喬尼奧·辛戈(Junior Singo)和盧克·泰勒(Luke Tyler)分別扮演阿莫斯(Amos)和弗里爾(Freel),爵德遭遇的兩個少年;詹森·庫伯(Jason Cope)出演片頭遭爵德處決的暴徒扎維納(Zwirner);喬·瓦茲(Joe Vaz)飾大喬(Big Joe),醫療站外對抗的暴徒首領;史葛·斯帕羅(Scott Sparrow)飾雅弗特(Japhet),安德森殺死的第一個人,妮可·貝利(Nicole Bailey)飾雅弗特的妻子凱茜(Cathy),判官曾躲到她的家裏[3]:2, 20。
製作
電影的開發計劃於2008年12月20日宣佈,但編劇阿歷士·嘉倫早在2006年時就已開始劇本的創作[15]。英國的DNA影業為影片注資,並與銷售代理商IM全球合作出售全球發行權[16][17]。2010年5月,IM全球及其母公司信實娛樂(Reliance Entertainment)同意為這部三維電影提供4500萬美元拍攝預算,影片計劃於2010年下半年在南非約翰內斯堡開拍[18][19]。彼得·特拉維斯成為電影導演,安德魯·麥當奴(Andrew Macdonald)和阿隆·賴克(Allon Reich)出任製片人[19][20]。鄧肯·瓊斯之前曾獲邀執導[21],他在2010年一次接受採訪時表示,自己的電影的設想不是常規性質的,會很怪異、黑暗和風趣,與加蘭的劇本不搭[22]。2010年9月,有報道稱電影的片名為《新特警判官》(Dredd)[23]。
2010年8月23日,電影的前期製作在南非開普敦的開普敦電影製片廠拉開帷幕[24]。卡爾·奧賓在2010年7月的聖地亞哥國際動漫展上確認自己獲邀出演判官爵德,2010年8月18日,有報道確認厄本已經正式得到這個角色[25]。2010年9月,有報道稱瑟爾比將出演爵德帶領的新手,會心靈感應的卡珊卓·安德森[4]。在同月舉行的多倫多國際影展上,影片吸引到了全球院線市場分銷商的3000萬美元預售資金[26][27]。
2010年11月2日,獅門娛樂取得了《新特警判官》的北美發行權[28]。海莉於2011年1月獲選飾演毒梟馬瑪[10]。《判官爵德》(Judge Dredd)主創人約翰·瓦格納(John Wagner)擔任電影顧問[29],他還在2012年確認本片是對漫畫作品的重新改編作品,不是史泰龍主演的1995年電影《特警判官》的重拍片[15]。
加蘭在自己擔任編劇的《太陽浩劫》進入後期製作期間開始編寫《新特警判官》的劇本,並在自己擔任執行製片人的《驚變28周》拍攝期間完成了初稿。加蘭的劇本圍繞爵德的死敵之一、不死的判官死亡展開。他描述這個故事是「整個判官系統的即興重複」,但是這樣的劇情並不合適,因為現代社會並沒有建立判官制度,觀眾需要對《判官爵德》的漫畫有大量了解。他還覺得故事的結局太超現實和極端,所以決定對其加以調整,令之更加集中,更腳踏實地。他還考慮把判官爵德的一些比較有影響力的故事情節改編進來,例如1986年的《民主》(Democracy)和2006年的《源起》(Origins)。加蘭決定避免冗長的故事,用爵德的日常工作這樣更短的內容取而代之,描繪他在巨城一號的反烏托邦環境下擔任警察的經歷。加蘭還在開發這個角色的過程中試圖忠實於原著,其中描繪的這個角色會隨時間推移出現小幅的性格變化。他說:「我覺得爵德不會有什麼很大的頓悟,但在整個電影過程中他肯定出現了改變。他在片頭有非常明確的說法,但到片尾又做出了矛盾的結論。這也就是(他的)改變能夠達到的最大程度了。」[15]加蘭有意讓安德森的角色發展過程更加傳統化,以求彌補爵德性格上的穩定性[17]。
針對電影中桃樹塔所在的街區設定,加蘭表示,這些建築「就像微型的城邦……你的生活和死亡可能都一直在這些大樓裏面。」他還覺得,《新特警判官》中對未來的描繪應該根據瓦格納的建議與現代生活方式聯繫起來。加蘭以一家名為「桃樹」(The Peach Tree)的餐館為大樓命名,這裏也是他初識瓦格納的地方。由於預算上的限制,超級城市中像機械人、外星人之類內容無法得到呈現。[15]電影整個製作期間,加蘭會把劇本發給瓦格納,由其修飾部分對話。此外,厄本還會在表演時對劇本作進一步修飾[15]。
電影主創人員認為,爵德的形象應該像個拳擊手,體格精壯、行動迅速,而不是那種體型龐大到仿佛「某個服從大量類固醇的人。」他的判官制服也與漫畫不同,去除了肩膀上突出的老鷹鵰像,強調服裝的實用性,增強其現實感[15]。加蘭表示:「如果你在制服上非常忠實原著,那麼要是穿上它的人被刺傷肚子那麻煩可就大了。爵德在第一線衝鋒陷陣,他需要保護」[17]。除嘴唇外,爵德臉的其他部分始終沒有在片中出現,他的頭盔也一直戴在頭上[32],這一設立與漫畫原著相符[29]。厄本表示:「他代表着法律,本來就不應該露臉,我覺得這也是他的一種神秘之處……你看完塞吉歐·李昂尼的西部片不會說,『上帝啊,我都不知道那個角色姓啥名誰!』那根本無關緊要」[33]。
爵德的標誌性武器「立法者」(Lawgiver)是根據一支9毫米開火系統開發的全功能性武器,可以通過自動和半自動方式發射彈藥[3]:9。他的摩托車「馭法者」(Lawmaster)是一輛經過改裝的500cc摩托車,其上還增加了帶機槍的大型整流罩,輪胎軸距經過擴展,可以使用最大可能的輪胎。這輛車的確上是可以開的,厄本堅持要親自駕駛,而非依賴色鍵視覺特效。瓦梅格稱有必要對漫畫中的描繪加以改編,因為1995年的《特警判官》就曾試圖直接複製漫畫中的設計,但由於輪胎太大,那輛車無法運轉[3]:9。
加蘭和視覺特效總監喬恩·圖姆(Jon Thum)早在2009年拍攝《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期間就開始設計本片中的「慢鏡頭」概念性橋段。他們對致幻藥物的視覺效果進行了反覆實驗,確定觀眾能夠接受多長時間的鏡頭而不至於從劇情和動作場面中分心。他們還在電影製作期間繼續對效果做開發和調整,直到後期製作結束時為止,調整的範圍包括顏色、色彩飽和度、圖像制幀和鏡頭運動等。[17]「慢速藥」的鏡頭還加入了彩虹般的色調和閃耀的光亮,以營造一種虛幻和空想的效果。主創人員採用了各種方法,如血袋、假肢、壓縮空氣和開槍打出真正的子彈等,以求獲取慢動作鏡頭下槍彈直接命中人體的效果。最終完成的電影中採用的是壓縮空氣來營造肉身受到衝擊時的漣漪[31]。加蘭表示,這一做法的靈感源於自然紀錄片中使用高速攝影來拍攝動物的做法。他說:「你看到鯨或是鯊魚衝出水面……然後就停下來思考這些動物,你會因為想到……那些水滴是如果連接起來,如何相互接觸而變得目瞪口呆。不知怎麼的這就像真的(吸毒)一樣,感覺既像是已經走到外面,又像是仍然留在室內一樣。」不過,他對使用這種技術是否能夠讓暴力變成純粹的美學提出質疑,稱:「它真的能夠做到如此抽象,以致於變成真正的美麗嗎?……甚至連某人的面頰爆炸、或是一頭摔進混凝土裏,都仍然能顯得美輪美奐嗎?」[30]漫畫家喬克(Jock)為電影的設計提供了概念藝術畫作[34][35]。
2010年11月12日,擁有4500萬美元預算的《新特警判官》在南非開普敦開拍,花費了約13星期時間,同時還有第二組攝製隊伍拍攝了超過7周時間[4][28][36]。取景地點包括約翰內斯堡和開普敦電影製片廠,《新特警判官》也由此成為該製片廠的第一個電影攝製項目[37][3]:31。項目涉及的工作人員包括開敦普的大部分劇組成員和約40名外來人員。製片人之所以選擇在南非拍攝是因為與歐洲和北美相比,這裏聘請演員和工作人員的成本更低,當地政府還會提供高達製作成本25%的回扣作為激勵措施[37]。影片採用數字方式拍攝,使用的主要是瑞德數位電影攝影機公司的瑞德MX、SI2K和幻影Flex高速攝像機等三維相機,還採用了多攝像頭平台[36][38]。另外有部分二維元素是在後期製作期間轉換成三維[39]。
DNA影業創始人安德魯·麥當奴請來安東尼·多德·曼妥(Anthony Dod Mantle)擔任攝影指導,這也是曼妥首次涉足三維鏡頭拍攝[36][3]:12-13。製片人希望《新特警判官》的鏡頭看上去更現實,並從犯罪或黑幫電影中汲取靈感。為了表現出「慢鏡頭」毒品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上的改變效果,曼妥決定把畫面拍攝得美感和迷失方向感兼具[3]:13。
巨城一號及其中的高層塔樓都是在開普敦電影製片廠組建。片中馬瑪以及手下為了殺死判官爵德而殺害數百位居民的關鍵鏡頭需要共計10天的拍攝時間,還要在製片廠內、外共計8個地方取景,再把這些鏡頭與視覺特效混合起來[3]:13。尋找桃樹塔中庭合適外景地的工作相當困難,並且製片人也因成本上的考量希望不用搭建這樣的外景。攝製人員在開普敦各處尋找合適的地點,最後發現有一處只有三面圍牆的外部空間在夜間拍攝時看起來很像是建築物內部。視覺特效總監喬恩·圖姆由於無法及時獲得飛行許可而沒能登上直升機親自指導約翰內斯堡航拍鏡頭的拍攝,最後拍得的鏡頭缺乏具體目標,導致他只能在其中挑選最符合故事需要的圖像。[31]為了拍攝某些特寫鏡頭,曼妥必須開發新的攝像機平台。他在描述自己試圖實現的美學目標時稱:「我希望看起來更有繪畫的感覺。如果我們能做好的話,看起來會像是《2020》和《發條橘子》之間的效果」[36]。加蘭一直都會待在拍攝現場,厄本於是會向加蘭而非導演特拉維斯尋求指導[40]。
為了確定巨城一號的視覺外觀,包括城市內各個塔樓的位置和設計,主創人員進行了多次嘗試,以求營造出這個城市是從其他城市廢墟中崛起的效果。他們發現,如果像漫畫中那樣把塔樓密集排放,就會顯得這些塔樓都很小,於是他們讓各個建築之間有較大的空間,強調建築物的龐大同時,也可以在畫面中呈現道路和汽車,這樣畫面以外的內容也就有了想像空間。此外,建築物還增加了露頭和附屬物,突破其單調的直線造型。[17][31]。2011年10月7日,《洛杉磯時報》報道稱,由於與製片人和製片公司高管出現創作理念分歧,特拉維斯被禁止參與電影的剪接工作。這一工作由加蘭接管,他在這一過程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以致於可以尋求成為電影列名的又一位導演。考慮到加蘭此前從未導演過電影,甚至從未負責過任何電影拍攝,這一情況可謂很不尋常。特拉維斯與製片人等存在的分歧主要涉及對他提供素材的不滿,雖然沒能參與剪接工作,但他仍然監督着電影的進展。10月10日,特拉維斯和加蘭發佈聯合聲明,稱兩人早在電影製作開始前就達成了「非正統合作」協定,特拉維斯仍然是電影製作的一員,加蘭也不會再試圖讓自己也成為導演。[41]
音樂
保羅·倫納德-摩根(Paul Leonard-Morgan)創作本片配樂的器樂曲目[42][43]。他在譜寫音樂時力圖配合電影的未來感。他曾嘗試採用以樂隊為基礎的音樂,但覺得效果太做作,並且不夠大膽;於是他轉向電子音樂,並採用20世紀80年代風格的合成器和現代音效模塊製造出各種組合,並在得到的作品中增加失真及其他處理效果。倫納德-摩根表示:「我一直在試圖譜寫出歷久彌新、不屬於任何特定時代的音樂。最後我選擇的是將現代舞曲和令人回味的音景相交錯。」為了配合表現「慢鏡頭」毒品效果的鏡頭,他採用的方法是先以正常速度演奏器樂,然後將其速度減緩到原有的數百分之一來與視覺效果相配,一秒鐘的樂曲可以持續10分鐘之久,接下來再在已經減慢的樂曲中加入正常速度的音樂[44]。「慢速藥」的主題音樂採用的是一曲積斯甸·比伯歌曲的非正式改編。加蘭稱,Portishead樂團的傑夫·巴羅(Geoff Barrow)「發給我一首積斯甸·比伯的歌曲連結,其中把樂曲速度放慢了800倍,成了這段令人驚嘆的合唱音樂。」莫根接下來根據調整過的曲段重新合成效果,得出的成品就用在完成的電影中。這段音樂最終定稿前,影片臨時採用的是比伯的音樂[45]。
電影中還採用了其他多位藝術家的歌曲,包括Vitalic的「Poison Lips」,耶恩·麥卡洛(Yann McCullough)和傑瑪·基克斯(Gemma Kicks)的「Dubstride」,馬特·貝瑞(Matt Berry)的「Snuffbox」,羅拔·沃爾什(Robert J. Walsh)的「Pontiac Moon」和鮑比·沃馬克(Bobby Womack)的「Jubilee (Don't Let Nobody Turn You Around」。[3]:31
曲目表 | ||
---|---|---|
曲序 | 曲目 | 時長 |
1. | She's a Pass | 3:16 |
2. | Mega City One | 3:13 |
3. | The Plan | 2:37 |
4. | The Rise of Ma-Ma | 1:55 |
5. | Anderson's Theme | 2:37 |
6. | Lockdown | 2:46 |
7. | Cornered | 2:17 |
8. | Kay Escapes | 3:17 |
9. | Mini-Guns | 2:02 |
10. | Undefined Space | 1:17 |
11. | Bad Judges | 2:03 |
12. | Judgment Time | 1:52 |
13. | Hiding Out | 2:23 |
14. | Order in the Chaos | 1:16 |
15. | Slo-Mo | 1:27 |
16. | Taking Over Peach Trees | 1:27 |
17. | It's All a Deep End | 2:20 |
18. | Judge, Jury and Executioner | 2:18 |
19. | Any Last Requests | 3:25 |
20. | You Look Ready | 1:38 |
21. | Ma-Ma's Requiem | 3:37 |
22. | Apocalyptic Wasteland | 2:24 |
市場營銷
2012年8月,電影的病毒廣告網站「爵德報告」(Dredd Report)發佈,以諷刺德拉吉報告(Drudge Report)。網站上附有譴責「慢速藥」毒品使用的視頻,還有關於電影的新聞連結[46]。與電影關聯的漫畫出版,其內容相當於電影的前傳,講述馬瑪身為妓女時的經歷,她受到皮條客萊斯特·格蘭姆斯(Lester Grimes)的控制,之後與「慢速藥」的創造者埃里克(Eric)產生感情,萊斯特以干擾自己生意為由殺了埃里克,作為報復,馬瑪用牙齒閹割了萊斯特,之後親自接手「慢速藥」的生產和銷售[11][47]。這部漫畫是由《判官爵德雜誌》(Judge Dredd Megazine)編輯馬特·史密夫(Matt Smith)創作,《公元2000年》(2000 AD)藝術家亨利·弗林特(Henry Flint)繪圖,2012年9月5日發行。一幅包括漫畫家喬克繪製內容的獨家電影海報在2012年9月的奇幻電影節亮相,為影片作宣傳[48]。《新特警判官》的市場營銷活動贏得了多項金拖車獎提名,其中預告片《嚴重上癮》(Big Addicted)獲得了最佳驚慄電視預告片獎,另有最佳動作電視預告片、最佳原創電視預告片、最佳音樂電視預告片、最佳電視預告片圖像提名,同時電影海報還獲得了最佳原創海報獎提名[49]。有報道表明獅子一共花費了2500萬美元的廣告和打印成本[50]。
發行
2012年7月11日,《新特警判官》在2012年聖地亞哥國際動漫展首映[51],再於同年9月6日在多倫多國際影展上放映[52],同月底在2012年奇幻電影節放映[53]。影片於2012年9月7日開始在英國院線放行,9月21日再開始在全球上映[54]。2012年9月28日,《新特警判官》在南非上映[55]。
《新特警判官》在北美以外電影市場一共進賬2760萬美元[6],北美市場則為1340萬美元,合計4100萬美元[5]。電影在英國上映首周一共從415家電影院進賬105萬英鎊,成為該周票房冠軍,是繼2010年的《電鋸驚魂7》以來首部只允許18歲以上觀眾觀看但仍然成為周電影票房冠軍的作品[56][57]。不過到了第二星期,電影就下滑到了第5位,收入為76萬9381英鎊[58]。《新特警判官》在英國放映的大多是三維電影格式,由於發行商拒絕影院提供二維電影拷貝的要求,因此二維放映的情況很少,有報道認為,這一決定導致電影的觀眾數量有限,因為一些觀眾更喜歡觀看傳統的二維格式[59][60]。影片在英國的票房總額為690萬美元[6]。
電影在北美放映前進行的預發行追蹤調查結果表明,影片上映首周的票房可能是在800至1000萬美元之間,這一數字主要是根據1995年《特警判官》欠佳的反響,以及電影的成人化分級估算[61]。影片上映第一天收入220萬美元[62],首周從2506家電影院收入630萬美元,在票房榜上排名第6,平均每家電影院收入2514美元。觀眾群中25歲以上的佔69%,男性佔75%,比其他任何一部電影都要高[5][63]。影片北美的放映周期一共持續了42天,於2012年11月1日結束[5]。除英國和北美外,《新特警判官》上映收入最高的前三名國家分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450萬美元)、俄羅斯(400萬美元)和澳大利亞(200萬美元)[6]。
《新特警判官》獲得了影評人較為正面的評價[64][65][66]。根據爛番茄上收集的147份評論文章,其中有114份給出了「新鮮」的正面評價,「新鮮度」為78%,平均得分6.5(最高10分)[67];而Metacritic上收集的29篇評論中則有18篇好評,4篇差評,7篇褒貶不一,綜合評分59(最高100),屬中等或褒貶不一的評價[68]。另外經CinemaScore進行的市場調查結果表明,影迷對電影的平均評分為「B」(最高A+,最低F)[62]。
影片在2012年聖地牙哥國際動漫展的首映獲得了良好反響[69]。IGN對電影的評分為8(最高10分),稱「《新特警判官》主要是對人物的研究,再由暴力和動作加以推動,我們想不出會有什麼更好的辦法來重新向電影觀眾介紹這個角色」[70]。Indiewire網站稱:「就爵德來說,厄本要麼有比史泰龍更好的角色來演,要麼就是能夠更好地把握這個人物,不過這位男演員仍然繼續給出多才多藝的表演,把單純的模仿轉變成帶有情感深度的表演」[71]。《帝國》雜誌的克里斯·休伊特(Chris Hewitt)給予電影三星評價(最高五星),稱片中主角擁有「絕對且無可爭議的權利」,厄本扮演的爵德是個「面無表情的觀影興奮點——他不會像一個人那樣成長,也不會說什麼俏皮話……他用純粹的神秘引來了少許笑聲。」休伊特還稱讚了瑟爾比扮演的安德森,稱本片腳踏實地,是對判官爵德少見的優秀演繹,「其中厄本的下巴尤其令人印象深刻」[72]。《綜藝》的傑夫·伯克希爾(Geoff Berkshire)稱本片「嚴峻、堅韌且極其暴力」,爵德是個「寡言少語的難纏硬漢」,讚揚厄本「確實體現出了爵德作為一名堂堂正正的執法者、沒有哪位卑鄙小人膽敢冒犯的神秘氣質。」他還稱讚瑟爾比體現出了電影的情感層面,稱「電影的一個真正刺激的地方就是觀看瑟爾比是如何輕易地在判官豪無留情的職責和靈媒層面的體恤與諒解之間的衝突上保持平衡」[73]。
《娛樂周刊》的達倫·法蘭尼奇(Darren Franich)形容電片集黑暗、搞笑、血腥、歡鬧於一身,並特別稱讚厄本用他那「略顯沙啞、有些模仿伊斯特伍德的嗓音和自己的下巴給出了令人信服的表演」[74]。《衛報》的費林·奧尼爾(Phelim O'Neill)對本片的評級為四星(最高五星),其中同意稱讚了厄本的表演,稱:「爵德在本質上幾乎是個反面人物——他不會改變,也不會吸取教訓——厄本完美達成了這場非常自負的演出。」他還稱:「在一個充滿妥協的改編世界裏,《新特警判官》取得了一定的勝利」[75]。《新政治家》(New Statesman)的勞拉·斯里登(Laura Sneddon)指出,本片通過了貝克德爾測驗,其中沒有性別歧視,沒有厭惡女性的傾向,從正面角度塑造女性角色,她並不顯得比同行的男性更弱、更性感化或是表現出不足。斯里登認為,安德森一再表現出自己比那些小看她的男人更有實力,而馬瑪則顯示出比她的男性幫派團隊成員更多的智慧和更強的虐待狂傾向,兩位女性間沒有任何以性別為基礎的互動[76]。《荷里活報道》的斯蒂芬·道爾頓(Stephen Dalton)稱,電影中基本上沒有那些「黑暗、諷刺和非常英式的幽默」,同時片中「有限的地點、電腦遊戲風格的劇情以及寂靜無聲的幽默」可能會讓一些漫畫粉絲感到失望。達爾頓還認為,厄本的表演雖然貼近漫畫,但還是少了點什麼,不過他總體上覺得影片可以恰到好處地讓原著粉絲感到滿意,只是還不足以吸引到更多新的粉絲,爵德一角感覺起來更像是科幻動作片裏的聰明肌肉男[77]。
美國許多報社影評人對電影的感觀不及英國同行。《洛杉磯時報》的馬克·奧爾森(Mark Olsen)認為這是「一部愚蠢當頭的動作片」,「只是一系列單調的反派對抗」[78]。《新聞日報》(Newsday)的弗蘭克·洛弗西(Frank Lovece)形容這是一部「沒有靈魂的粗獷」電影,除了其中一個涉及瑟爾比的場景還算真實可信外,影片就「全部是硬漢說話,並且毫無幽默感地冷嘲熱諷」[79]。《紐約郵報》的凱爾·史密斯(Kyle Smith)覺得片中的警方戰術令人反感,他在文章中寫道:「正義本來就應該是盲目的,但在這部影片裏,我覺得法律真正想要的只是不用承擔責任,」稱《新特警判官》是一部「笨拙、尷尬而重複的電影」。他還補充道:「這並不是說本片品味低俗或俗氣(雖然的確有這種感覺),而是說裏面那些超級暴力的東西加起來卻一點意義都沒有。」[80]《明星紀事報》(The Star-Ledger)的斯蒂芬·威蒂(Stephen Whitty)稱這是一部「灰色而醜陋的電影」,其中沒有多少能夠吸收觀眾的地方,除了毒品「慢速藥」的效果鏡頭外,影片了無新意[81]。
電影的視覺特效和「慢速藥」藥品引起的慢鏡頭橋段獲得了廣泛讚譽。伯克希爾稱這些部分非常引人注目地使用了三維技術,效果令人難忘[73]。休伊特稱這些視覺特技在用色彩進行超現實風格噴濺上表示突出,電影使用的三維鏡頭大多非常出色,其中的「慢速藥」橋段更是詡詡如生[72]。達爾頓讚揚影片「在視覺層面上一直令人印象深刻,其粗獷風格更像是《第九區》或《驚變28天》這樣的邪典賣座片,而非標準的荷里活漫畫大片。」他還稱,曼妥「首度涉及三維就是以飽和的顏色殺將出來,並與高解像度的華麗特寫鏡頭和令人眼花繚亂的慢動作橋段相結合」[77]。《新特警判官》贏得了2013年帝國獎的三維藝術獎,並獲最佳英國電影和最佳科幻/奇幻電影獎提名[82]。
《判官爵德》的主創人約翰·瓦格納對1995年的改編電影評價不佳,但他給予了《新特警判官》正面評價,稱「我喜歡這部電影。不像第一部電影,本片是對判官爵德的真實再現……卡爾·奧賓是位很好的爵德,我將非常樂意看到他繼續出演續作。奧莉薇·瑟爾比非常出色地詮釋了安德森……無論(電影的)人物還是劇情都是純粹的爵德(風格)」[15][83]。《新特警判斷》自發行之日起就被公認為邪典電影[84][85][86]。一些評論中還將本片與早幾個月發行的動作片《突襲》相比較,認為兩者的設定、劇情、人物上都存在類似元素,讓《新特警判官》看起來更有衍生作品的意味[15][70][72][87][88]。
2013年1月8日,《新特警判官》在北美發佈了DVD和藍光光盤,並且開始提供數位下載,同月14日再在英國發行[89]。其中藍光光盤版本包括有電影的二維、三維版本和數字複本。DVD和藍光版本都包含7段花絮:《超級城市主義:判官爵德的35年》(Mega-City Masters: 35 Years of Judge Dredd)、《混亂之日:〈新特警判官〉的三維特效》(Day of Chaos: The Visual Effects of Dredd 3D)、《爵德》(Dredd)、《爵德的齒輪》(Dredd's Gear)、《第三維度》(The 3rd Dimension)、《歡迎來到桃樹》(Welcome to Peachtrees)以及由厄本解說的《〈爵德〉活動漫畫前傳》(Dredd Motion Comic Prequel)[90][91]。電影的DVD和藍光光盤在英國發售首周就成為銷售冠軍[92],在美國的銷售也是如此,賣出了約65萬套,其中藍光光盤佔了近一半,並且影片也是這一期間數字下載銷售的榜首作品[93]。電影家用媒體的銷售於2013年6月在英國出現飆升,這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有傳聞稱這些銷售成績有可能影響到DNA影業是否繼續拍續集的決定[64]。截至2013年9月,《新特警判官》估計在北美的家用媒體銷售上一共進賬約1000萬美元,並且已經超過270天在線上零售商亞馬遜英國的家用媒體暢銷榜上位居百強之列[94]。到了2019年9月底,電影的家用媒體總收入已超過2,124萬美元[95]。
續集與後續
加蘭曾在2012年7月的倫敦電影動漫展上稱,如果《新特警判官》的北美票房突破5000萬就有可能拍攝續集,他還有計劃將其製作成三部曲。第二部電影將關注爵德和巨城一號的起源,第三部則會引入爵德的死敵,不死判官死亡和他手下的黑暗判官[15][96]。2012年8月,加蘭表示這一系列將來有可能推出判官爵德電視系列劇[97]。2012年9月,加蘭表示自己將會探索《源起》和《民主》故事主線,並引入判官卡爾和砍刀(Chopper),還會發展判官爵德是法西斯主義者的理念[17]。同月,麥當奴稱之後的影片會與IM全球合作拍攝,並且很可能會在南非取景[98]。
2013年3月,執行製片人阿迪·尚卡爾稱電影不大可能還會拍續集[99]。同年5月,厄本表示仍有希望拍續集,指出電影已經找到觀眾,影迷的回應有望重振這個項目[86]。《新特警判官》的粉絲於是在Facebook上發起呼籲拍攝續集的請願。2013年7月,《公元2000年》對粉絲的請願表示支持,還在雜誌上刊出廣告,截至2013年9月,請願活動已經收集到超過8萬個簽名[85][94][100][101][102]。
2013年4月,《公元2000年》在雜誌上發佈電影續作的一幅預告圖像,其中還標明了2013年9月的發行日期[103]。漫畫的題目是《爵德:軟肋》(Dredd: Underbelly),於2013年9月18日開始在《判官爵德雜誌》第340期上刊載[104][105]。2014年2月,厄本確認加蘭已經在與一家製片廠展開談判[106]。2014年10月,尚卡爾宣佈,一部黑暗判官的非官方分拆網絡劇將於該月稍晚推出[107]。該劇以動畫方式呈現,標題為《特警判官:殘暴惡魔》(Judge Dredd: Superfiend),一共包含6集,於2014年10月27日在YouTube上發佈[108]。2015年3月,加蘭表示,續集問世的可能性極低,就算發生了,原班人馬也不會回歸[109]。
2016年,厄本表示,有關在串流平台Netflix或亞馬遜Prime延續《特警判官》的會談正在進行當中[110]。2016年5月,厄本在受訪時說,電影錯誤的營銷策略和不幸的票房成績,讓製作續集面臨難題[111]。2017年5月,IM全球和電子遊戲開發商Rebellion Developments宣佈,他們正在製作一部名為《特警判官:超級城市一號》(Judge Dredd: Mega-City One)的電視劇[112]。同年8月,厄本表示,他正在為主演該劇的事宜進行會談[113]。2018年7月,《公元2000年》的漫畫家羅伯·威廉斯(Rob Williams)完成了試播集的劇本[114]。該劇預計於2019年發佈,厄本是否出演仍是未知數[115]。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