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中国上海出版社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上海譯文出版社(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家主打翻譯作品的出版社,成立於1978年1月,是上海世紀出版集團的分公司,位於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世紀出版園,為中國大陸最大的綜合性翻譯出版社[1]。
上海譯文出版社有限公司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譯文出版社 | |
---|---|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 |
公司類型 | 分公司 |
成立 | 1978年1月 |
總部 |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上海市閔行區號景路159弄世紀出版園 |
標語口號 | 有我世界更大 |
產業 | 出版業 |
母公司 | 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
網站 | http://www.stph.com.cn/ http://www.yiwen.com.cn/ |
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立於1978年1月1日[2],其前身為成立於20世紀50年代的上海新文藝出版社和人民文學出版社上海分社的外國文學編輯室[1]。1978年4月,上海譯文出版社率先出版《斯巴達克斯》中譯本,這是在「文革」後首次公開發行的世界文學名著之一。同年6月,《外國文藝》創刊。在此基礎上,上海譯文出版社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合作推出了「外國文學名著叢書」。與此同時,上海譯文出版社也開始着手外語詞典的編纂出版工作,相繼推出了《新英漢詞典》《簡明西漢詞典》《法漢詞典》和《德漢詞典》等多語種外語詞典[1]。
進入80年代,上海譯文出版社引進出版了更多外國圖書。1980年5月,從法國作家雨果的《論文學》開始,「外國文藝理論叢書」陸續面世[2]。同年7月,從德國作家亨利希·曼的《亨利四世》(上、中、下)開始,「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陸續推出,該叢書由上海譯文出版社與外國文學出版社合作出版,這些圖書介紹西方現代派和後現代主義文學,適應當時社會對思想解放的渴求[2] [1]。1985年12月,從德國學者恩斯特·卡西爾的著作《人論》開始,譯介20世紀西方哲學界重要流派及代表人物的大型譯叢「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黑皮書」)陸續出版,在當時的知識分子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且幾十年來成為中國幾代知識分子重要的學術參考,其影響綿延至今。1987年2月,從美國學者傑里米·里夫金的作品《熵:一種新的世界觀》開始,「當代學術思潮譯叢」(「黃皮書」)陸續出版[2] [1]。1988年,上海譯文出版社與樺榭菲力柏契媒體合作,創刊《ELLE世界時裝之苑》[2]。1989年8月,中國第一部自建語庫、獨立研編的雙語詞典《英漢大詞典》(上卷)出版,1991年9月下卷如期問世[2]。
1990年起,上海譯文出版社開始以珍藏本、標準本、普及本三種形式出版世界文學名著。到1991年,15種珍藏本銷售100萬冊,15種普及本銷售600萬冊,其中1991年普及本發行量達360萬冊,幾乎每天銷出1萬冊[2]。1991年6月,上海譯文出版社簽約購買外國文學作品《斯嘉麗》中文簡體字版的出版權,這是中國大陸出版界首次取得國外暢銷書的獨家授權,表明了中國尊重知識產權的立場[2] [1]。
進入新世紀,上海譯文出版社積極探索轉型之路,立足已有優質圖書版權,進一步明晰產品條線,還不斷明確「編輯的核心價值」,鼓勵編輯選好書、做好書、推好書,相繼成立了「世紀新文本出版中心」、「外國文學出版中心」 ,積極引進一些當代名家的作品[2]。隨着流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新月異和移動閱讀終端的普及,上海譯文出版社以「全版權、多形態」的理念推進「紙電同步」出版,為讀者提供便捷化、高質量、新體驗的閱讀產品,搭建了數字版權經營管理體系和作譯者數字版權庫,開發大型雙語工具書編纂平台和深度結構化數據庫[3],並以數據庫銷售為基礎,將電子書銷售作為新經濟增長點,通過移動端產品開發來拓寬數字出版格局,積極開拓國內外電子詞典市場、大力發展電子書、有聲書業務、開發大型雙語工具書編纂平台和深度結構化數據庫。2018年,譯文社授權合作的電子書銷售平台已達20個,電子書在售品種逾千種[2]。上海譯文出版社自2012年開始正式建設自有的大型雙語工具書數碼化編纂出版平台。2014年8月《英漢大詞典》(第三版)編纂工程啟動,明確了新的大型雙語工具書編纂的成果不僅體現為紙質書形態,更要為用戶提供適應流動互聯網應用的綜合性知識服務系統[2][3]。2017年11月,上海譯文出版社成立了童書出版中心,立足「原創+引進」圖書雙線發展,以「出版+教育」融合為發展特色,搭建中外童書出版的交流平台[2]。2019年,上海譯文出版社啟動出版「世界學術經典(英文版)系列」,同時啟動「國際組稿,全球發行」出版項目,先後出版了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華復興管窺》(英文版)、「中國不簡單」系列《趣簡中國史》《趣簡中國話》等[4]。
上海譯文出版社建社至今,其出版領域已涵蓋外國文學、外國哲學社會科學著作以及外漢詞典、外語教育用書、童書等[1]。
上海譯文出版社建社至今已推出許多叢書。在20世紀,文學方面,上海譯文出版社分別與人民文學出版社和外國文學出版社合作,出版「外國文學名著叢書」「二十世紀外國文學叢書」;社科哲學思想方面,上海譯文出版社先後推出「外國文藝理論叢書」「二十世紀西方哲學譯叢」和「當代學術思潮譯叢」。進入新世紀,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符合不同讀者需求的名著經典系列叢書,如「譯文名著文庫」、「譯文名著精選」、「譯文經典」。2013年,以彼得·海斯勒的作品《尋路中國》《江城》的暢銷為契機,上海譯文出版社推出了「譯文紀實」叢書,主打紀實文學[1][2]。
報刊出版方面,上海譯文出版社先後創設了《外國文藝》雜誌(1978)、《世界之窗》雜誌(1979)和《外國故事》雜誌(1986)[2],其中《外國文藝》雜誌出版至今[5]。除此之外,上海譯文出版社還於1988年起與樺榭菲力柏契媒體(現中國業務被赫斯特國際集團收購)合作,出版《ELLE世界時裝之苑》等雜誌[5][2]。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