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畿內亞戰役(英語:New Guinea campaign)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從1942年1月持續到1945年8月戰爭結束。戰役的第一階段從1942年初開始,日本入侵澳大利亞管理的新畿內亞領地(1月23日)、巴布亞領地(3月8日)、荷屬新畿內亞(3月29日/3月30日開始),這些地區是荷屬東印度群島的一部分。戰役的第二階段從1942年末到日本投降,盟軍(主要由澳大利亞和美國軍隊組成)首先從巴布亞,然後新畿內亞,最後從荷屬新畿內亞掃除大日本帝國勢力。

Quick Facts 新畿內亞戰役, 日期 ...
新畿內亞戰役
第二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的一部分
7 January 1943. Australian forces attack Japanese positions near Buna. Members of the 2/12th Infantry Battalion advance as Stuart tanks from the 2/6th Armoured Regiment attack Japanese pillboxes. An upward-firing machine gun on the tank sprays treetops to clear them of snipers. (Photographer: George Silk).
澳大利亞軍隊攻擊日本據點
日期1942年1月23日–1945年8月
地點
結果 盟軍勝利
參戰方

 澳洲

 美國
 英國

 荷蘭
 大日本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陸軍: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
喬治·肯尼
羅伯特·艾克爾伯格
美國海軍:
亞瑟·卡彭德
丹尼爾·巴貝
澳大利亞陸軍:

湯瑪斯·布萊梅

日本陸軍:
大日本帝國 今村均
大日本帝國 安達二十三
大日本帝國 堀井富太郎 
大日本帝國 阿部平輔 [2]
日本海軍:
大日本帝國 山本五十六 
大日本帝國 小澤治三郎
大日本帝國 草鹿任一

大日本帝國 木村昌福
兵力
350,000[3]
傷亡與損失

42,000[4]

  • 美國 12,291 (4,684人喪生)[5]
  • 澳洲 約7,000人死亡[6]

202,100人死亡(大部分因饑荒與疾病)

  • 127,600人死於新畿內亞
  • 44,000人死於布干維爾島
  • 30,500人死於新不列顛、新愛爾蘭島[7]
Close

新畿內亞戰役導致日本慘敗並蒙受巨大損失,傷亡超過12萬。負責新畿內亞東部作戰的日軍第18軍(下轄第20師團、第41師團、第51師團等部隊)截至1945年11月1日僅剩11524人,其中將校1330名,士兵10194名[8]。與多數太平洋島嶼戰場上一樣,日軍生命更多的被疾病和飢餓奪走,而非敵人的攻擊行動。大多數日本軍隊甚至沒有接觸過盟軍,而是簡單地受到美國海軍有效封鎖。駐軍被圍困,無法獲得食品和醫療用品。例如日軍第20師團1943年10月至1944年1月降低到定數的三分之一以下。自1944年8月開始配發的食品甚至降低到0,只能採取現地自活的方法,以sakusaku(一種新畿內亞當地食物)以及薯類作物等充飢[9]。因此,有些人聲稱97%的日本人在新畿內亞戰役中因非戰鬥原因喪生[10]

根據歷史學家約翰·拉芬(John Laffin)的說法,新畿內亞戰役可以說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盟軍遭遇到最艱苦的戰鬥[11]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