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奧爾良之戰(英語:Battle of New Orleans)是美英1812年戰爭最後一場重要戰役。1815年1月8日,戰鬥在距離新奧爾良5英里以外的地方打響[3]。其實早在1814年12月24日,美國與英國就已經在比利時簽署了和平條約《根特條約》,但由於受到當時通信條件的影響,美英雙方的前線部隊對此和平條約並不知情。此次戰鬥的英軍指揮官是陸軍少將愛德華·帕肯汗爵士(Major General Sir Edward Michael Pakenham),美軍指揮官是日後成為美國第七任總統的陸軍少將安德魯·傑克遜[4]。儘管英軍在人數、武器裝備和作戰經驗上都佔優勢,而且美軍僅有30分鐘準備便倉促應戰,美軍最終以300餘人傷亡的代價換取了戰鬥的最終勝利,英軍死傷2000餘人。

快速預覽 新奧爾良之戰, 日期 ...
新奧爾良之戰
1812年戰爭的一部分
Thumb
愛德華·波西·莫蘭繪於1910年
日期1815年1月8日
地點
位於新奧爾良南面的沙爾梅特種植園
結果 美軍取得決定性勝利[1]
英軍指揮官蘭伯特取消攻佔新奧爾良的計劃,率領英軍撤出路易斯安那州。英軍準備進攻莫比爾,但在得到英美已經簽署根特條約的消息後撤出了北美。
參戰方

美國 美國

 英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美國 安德魯·傑克遜
美國 約翰·阿戴爾
美國 威廉·卡羅爾
美國 約翰·科菲
美國 吉恩·拉菲特
美國 沃爾特·奧弗頓
美國 丹尼爾·帕特森
英國 愛德華·帕克南
英國 亞歷山大·科克倫
英國 約翰·基恩W
英國 約翰·蘭伯特
英國 威廉·桑頓
英國 托馬斯·馬林斯
兵力
地面:
正規陸軍968人[2]
海軍陸戰隊58人
海軍海員106人
路易斯安那州民兵及志願兵1,060人(當中包括自由有色人462人)
田納西州民兵1,352人
肯塔基州民兵986人
密西西比州民兵150人
喬克托族戰士52人
16門火炮
水面:
雙桅縱帆船1艘
小型風帆戰船1艘
蒸汽船1艘
11,000人
傷亡與損失
55人陣亡
185人受傷
93人失蹤
386陣亡
1,521人受傷
552失蹤
關閉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4 sources

背景

1814年8月,英國美國開始進行和平協商,準備正式結束已經持續了兩年多的1812年戰爭[5] 。然而,英軍高層卻擔心即使和談成功,美國軍方也不會履行條約。於是在1814年10月24日,向前線指揮官帕肯汗爵士下達秘令,希望他按兵不動,不要聽信任何關於和談成功的言論,不要冒進損失戰鬥力,同時也不要放棄任何一個立功的機會。[6]

faviconfavicon
2 sources

戰鬥經過

Thumb
新奧爾良之戰:1815年1月8日清晨,英軍與美軍的戰力部署和進攻防禦態勢圖(紅色線條為英軍;藍色線條為美軍)

1815年1月8日清晨5點,英軍率先發起進攻,派出一隊步兵和一隊來復槍隊在英軍炮火的掩護下向美軍陣地前進。[7]:361 [8]美軍迅速組織起三道防線來抵禦英軍的進攻。

英軍原本的計劃是,奪取位於美軍西側的炮兵陣地,調轉美軍炮口作為自己的火力支援[7]:362 同時派出780人坐船橫渡密西西比河打算從背後包抄美軍。為此,英軍在戰鬥開始前數日就開鑿了人工運河以確保42艘渡船可以順利將士兵送到河對岸[7]:362。然而在英軍施工期間,地面發生了塌陷,最終導致了英軍的進攻計劃滯後了12小時[9]

發現了英軍的進攻意圖後,美軍迅速組織了反擊。在戰鬥過程中,英軍多名高級軍官陣亡,包括陸軍少將塞繆爾·吉布斯(Major General Samuel Gibbs)和陸軍中校瑞內(Colonel Rennie)。英軍指揮官帕肯汗少將本人在馬背上指揮作戰時也被美軍發射的葡萄彈命中要害。隨着高級軍官和指揮官的陸續陣亡,英軍各部無所適從,各自為戰,英軍士兵亂作一團。原本任務是掩護大部隊撤退的後備隊指揮官陸軍少將蘭伯特(General Lambert)接過英軍前線指揮權,命令全體英軍後撤。

faviconfavicon
3 sources

戰後總結

favicon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聖菲利普堡壘包圍戰

英軍與美軍在新奧爾良的大規模交火,間接引發了另一場戰鬥,聖菲利普堡壘包圍戰(Siege of Fort St. Philip)。在得知英國陸軍新奧爾良作戰失利之後,英國皇家海軍隨即沿密西西比河而上,試圖增援陸軍從而挽回戰局。在途徑聖菲利普堡壘(Fort St. Philip)時,遭遇到了當地駐軍和私掠船的頑強抵抗。英國皇家海軍於1815年1月9日向聖菲利普堡壘內的美軍和附近的私掠船發起正式進攻,戰鬥一直持續到1月19日。當獲悉英國陸軍在新奧爾良已經被徹底擊潰後,皇家海軍立刻停止了對聖菲利普堡壘的包圍和進攻,同時也放棄了增援英國陸軍的計劃[10]

favicon
1 sources

英國退出所有戰鬥

新奧爾良之戰打響3天後,已經接過前線指揮權的英國陸軍少將蘭伯特(General Lambert)召開了陣前戰略研討會。經過討論後,前線軍官們一致認為即使英軍堅持到最後並取得戰鬥的勝利,前線的官兵也將會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最終,英軍決定撤出戰鬥,並在1月19日之前離開了戰場。[11][12]

據統計,整場戰役當中,英軍死傷2459人,其中陣亡386人,負傷1521人,以及552人失蹤,而美軍則死傷333人,其中55人陣亡,185人負傷,以及93人失蹤。[13] 美軍在前線獲勝的消息迅速傳遍了整個美國,[14]美軍前線指揮官安德魯·傑克遜一戰成名,聲望空前高漲。[15]

多年之後,在安德魯·傑克遜的總統任期接近尾聲的時候,一位國會議員私下問他如果當時新奧爾良之戰失敗的是美軍結果會如何。安德魯·傑克遜回答道:「儘管當時已經簽訂了和平協議,但是如果帕肯汗將軍和他手下久經沙場的1萬英軍在新奧爾良全殲我的部隊,那麼英軍將一路勢如破竹。他們完全可以撕毀《根特條約》並將戰爭延續下去。」[16]

faviconfaviconfavicon
6 sources

紀念

為了紀念這場殘酷戰鬥,路易斯安那州分別於1965年和2015年發行了紀念郵票。

Thumb
Sesquicentennial issue of 196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