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亞述帝國是公元前10世紀的一個中東強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新亞述帝國(英語:Neo-Assyrian Empire)是公元前900年以後,亞述(阿卡德語:aššur)復興建立起來的龐大帝國,國祚自公元前911年至公元前609年[1],為當時最強大的世界帝國,成功的併吞了巴比倫尼亞、埃及、烏拉爾圖、亞美尼亞[2]、埃蘭,稱霸近東、小亞細亞、高加索地區、北非以及東地中海,到公元前8世紀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3][4],亞述帝國達到極盛。
亞述 𒆳𒀭𒊹/𐡌𐡕 𐡀𐡔𐡔𐡓 | |||||||||||||||||||
---|---|---|---|---|---|---|---|---|---|---|---|---|---|---|---|---|---|---|---|
前934年–前609年 | |||||||||||||||||||
首都 | 亞述(前934年) 迦拉(前883年) 尼尼微(前706年) 哈蘭(前612年) | ||||||||||||||||||
常用語言 | 阿卡德語、亞蘭語 | ||||||||||||||||||
政府 | 君主制 | ||||||||||||||||||
國王 | |||||||||||||||||||
• 前934—前912 | 亞述-丹二世(首) | ||||||||||||||||||
• 前745~前727 |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 | ||||||||||||||||||
• 前722—前705 | 薩爾貢二世 | ||||||||||||||||||
• 前705~前681 | 辛那赫里布 | ||||||||||||||||||
• 前681~前669 | 阿薩爾哈東 | ||||||||||||||||||
• 前668—前627 | 亞述巴尼拔 | ||||||||||||||||||
• 前612—前609 | 亞述烏巴立特二世(末) | ||||||||||||||||||
歷史時期 | 鐵器時代 | ||||||||||||||||||
• 建立 | 前934年 | ||||||||||||||||||
• 終結 | 前609年 | ||||||||||||||||||
| |||||||||||||||||||
今屬於 |
新亞述帝國承接中亞述時期和中亞述帝國(公元前14至10世紀)。弗賴伊等學者認為新亞述帝國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真正的帝國[5]。在這一時期亞蘭語和阿卡德語成為帝國的官方語言。[5]
自前1076年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一世死後,在150年裏亞述相對衰落了。前1200年至前900年,整個近東、北非、高加索、地中海和巴爾幹地區都處於黑暗時期,社會大動盪,民族大遷徙。雖然亞述看起來衰弱,但實際上它本身仍然十分穩固。
前911年阿達德尼拉里二世即位,結束了亞述長時期的孤立,他降服了此前只是名義上臣服亞述的地區,征服並驅逐了北方的阿拉米人和胡里特人,隨後兩次進攻並擊敗巴比倫尼亞的沙馬什·姆達米克。前891年,圖庫爾蒂-尼努爾塔二世即位,他穩固了亞述的地位,並向北擴張到小亞細亞和札格羅斯山脈。
下一任國王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前883年–前859年)繼續大舉擴張,首先向北征服了遠至凡湖附近的奈里人,隨後征服了哈布爾河和幼發拉底河之間的阿拉米人和赫梯人。
阿淑爾納西爾帕二世之子沙爾馬那塞爾三世(前858年–前823年)在位長達34年,連年征戰,佔領了巴比倫,使巴比倫尼亞淪為臣屬。前853年,他在Qarqar戰役中與阿拉米諸國聯軍不分勝負。
前806年阿達德尼拉里三世即位,他入侵黎凡特,降服了亞蘭人、腓尼基人、非利士人、以色列人、新赫梯人和以東人。
前772年即位的亞述-丹三世昏庸無能,在位期間國內叛亂不斷,瘟疫蔓延。
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是新亞述帝國最重要的君主之一,經過他的改革,亞述再次從衰弱走向強盛。
改革的一項關鍵內容是限制官員權力。在阿達德尼拉里三世時期,官員們權力極大,甚至可以在不通知國王的情況下擅自發動戰役。地方總督往往形成割據,有的已經獨立或是明顯表現出獨立傾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因此在各省任命名為「別爾-帕哈提」的行政長官來取代總督。行政長官的權力比原來的總督小,但仍不足以讓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放心。為了進一步削減地方統治者的力量,他開始減小省的面積。對新征服的各省,則往往派遣宦官前去管理。結果省的數目增多了,到前738年,已知的省份多達80個;而省的長官的力量則減小了,而且還有許多人是宦官。提格拉特帕拉沙爾還允許平民直接向國王上書,以監視各級官僚。
另一些改革措施是針對軍事方面。這些措施包括:組建由政府供給的常備軍,促使無地者紛紛加入軍隊,從而增強了兵力;在直屬國王的主力軍隊以外,地方也建立軍隊負責守衛並充當後備力量;徵召被征服地區的居民為亞述打仗,於是大大增強了軍力(外國人通常只能充當步兵,騎兵和戰車兵還是由亞述人來擔任)。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歷史學家發現了有工兵存在的明顯證據,這在軍事上是一個重大進步。
在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時期,亞述帝國再次走上擴張道路。軍事活動的開展與改革同時進行,或者比改革還要早。根據銘文(記載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位年代的編年史,發現於卡拉赫)記述,提格拉特帕拉沙爾在登上王位的第一年就進軍巴比倫。他先率軍南下制服那些阿拉米人部落,然後向東渡過底格里斯河。巴比倫城的神廟祭司為使城市免遭洗劫向提格拉特帕拉沙爾表示恭順。這次行動的結果是,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將尼普爾(蘇美爾時代的宗教聖城)一帶吞併,並在該地建立一個省。按照他本人的說法,他佔領了「從杜爾-(庫里)加爾祖,沙馬什的西帕爾,⋯⋯巴比倫城一直到烏克努河和(低海海岸)的地區」(「低海」是指今波斯灣)。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並且聲稱,他對待被征服地區的人民如同對待本國人一樣。他派遣宦官去管理這些地區。
在薩爾貢二世統治時期(公元前722-705年),亞述帝國又打敗了以色列,鎮壓了得到埃及支持的敘利亞、腓尼基等地的起義,他又再次打敗烏拉爾圖,並攻擊米底。薩爾貢二世原為下級軍官,後因戰功纍纍得到提升,雖然他是一個「篡位者」,但他卻忠實地繼承了自提格拉特帕拉沙爾三世以來的統治風格。
繼後的是薩爾貢二世的長子辛那赫里布(公元前704-681年),他鎮壓了由埃及鼓動的猶太人及腓尼基人的起義,以及由埃蘭支持的巴比倫尼亞起義,為此他焚燒了古都巴比倫。另外他在位期間,興建了著名的「蓋世無雙皇宮」,其邊長近200米,包括兩座大殿、一幢橢圓形建築物以及一個植物園和一座涼亭,王宮內的浮雕長達3000米[來源請求],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其統治時期,亞述帝國人口達到390萬人。
在阿薩爾哈東統治時期(公元前681年-668年),亞述輕易奪取了埃及的孟菲斯(前671年),接受了埃及之王及埃塞俄比亞之王的稱號,不過亞述滿足於讓埃及人每年進貢180公斤黃金和9噸白銀而已,於是不久後埃及又重新獨立。
伊薩爾哈東之後的是亞述巴尼拔(公元前668–627年)。他興建了巨大豪華的亞述巴尼拔王宮,在宮中設置泥版圖書館,該圖書館收集了當時亞述人所知的全世界各地的書籍,藏有無數楔形文字的泥版,內容包括語言、歷史、文學、宗教、醫學及天文等各方面的知識,是研究當時歷史寶貴的資料。其統治時期亞述帝國人口達到690萬。
公元前627年亞述巴尼拔死後,為爭奪王位爆發了一系列內戰,帝國開始解體。亞述-埃提爾-伊蘭尼繼承王位後,辛-舒姆-利希爾隨即反叛,佔領了巴比倫尼亞,奪取了王位,但又旋即遭到辛沙里施昆廢黜。辛沙里施昆登上王位後,面臨着更大的威脅。公元前626年巴比倫反叛,亞述軍隊窮於應付。公元前623年巴比倫再次叛亂,辛沙里施昆接連失利。新巴比倫帝國聯合米底人,於公元前612年攻陷亞述首都尼尼微,辛沙里施昆自焚身亡(一說被殺),新亞述帝國崩潰。
分析亞述帝國的覆亡原因,其一,從根本上,亞述帝國是靠軍事征服建立起來的帝國,帝國不但未能滿足對社會經濟的發展,反而作出破壞。其二,國內人民的不斷起義削弱了亞述的國力,即使情況比較好的巴比倫尼亞也是起義不斷。公元前721年,亞述帝國出現宮廷政變,政局混亂,馬爾都克·阿帕爾·伊丁二世依靠迦勒底人的力量,佔領巴比倫,自封為王,並與埃蘭結成同盟對抗亞述。與此同時,敘利亞和腓尼基的居民也作出起義,並得到埃及的支持。公元前702年,馬爾都克·阿帕爾·伊丁二世再次起義,準備與埃蘭、阿拉伯、阿拉美亞、猶太、埃及結盟,起義失敗後,又組織猶太人起義,這次得到貝督因及埃及的支持。公元前691年,巴比倫再次與埃蘭、阿拉美亞、米底及波斯建立反亞述聯盟,雙方會戰於狄亞爾河邊的哈努列,起義堅持了三年至公元前689年,才被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成功鎮壓。
亞述帝國另一個滅亡的原因是王室內部矛盾日益激化,特別是在帝國晚期,例如當辛那赫里布立其敘利亞藉妻子所出之阿薩爾哈東為繼承人時,他的另外兩個兒子殺死了辛那赫里布,阿薩爾哈東當上國王後,策密者逃至亞美尼亞,參與的人一律被處死。又例如公元前653年,巴比倫再度起義時,起義的領導人竟是亞述國王亞述巴尼拔的兄弟沙馬舒姆。亞述帝國的覆亡原因可總結為經濟發展不善、國內起義不斷及王室內部鬥爭三個原因。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