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國小文昌祠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前身
道光十五年(1835年),太子少保王得祿聯合地方紳士捐建登雲書院[1][2]。書院內闢建文昌祠奉祀孔子牌位,樹立一座高208公分、寬93公分的雙龍紋飾花崗岩石碑紀念[2]。
1904年斗六地震造成登雲書院嚴重傾毀,學生迫轉往他地,至1906年梅山地震書院全毀[2]。孔子牌位輾轉移到新港大興宮、新港奉天宮[1]。
沿革
1958年,嘉義縣政府年在書院遺址成立新港國民學校文昌分班[2]。1963年,校園挖出登雲書院創立時的石碑[1]。文昌國小於該年12月在教室設置文昌祠[2],將孔子牌位請回供奉[1],每日派員到文昌祠上香致敬[2]。
校園興建有登雲亭,曾掛着道光年間文昌閣全景、王得祿遺像兩幅圖畫,登雲亭整修後,兩幅圖畫下落不明[2]。
1995年,廟宇位於的舊大樓因被評為危樓,遂斥資新台幣二千八百三十萬元重建,並依舊制在大樓中間規劃一間文昌祠。次年4月30日,校慶當日,孔子牌位請回新大樓上的文昌祠供奉。[1]
釋奠
嘉義縣市未分家前,嘉義縣府於教師節都在嘉義市孔子廟舉行祭孔大典,縣市分家後,嘉義縣因缺乏適當場所,祭孔儀式中斷廿年,全縣僅新港鄉繼續保留祭孔儀式[3]。
縣長陳明文上任後主張恢復全縣性祭孔典禮,遂於2002年教師節開始在新港文昌國小文昌祠釋奠[3]。2005年,首次舉行六佾舞,由文昌國小訓練六十名高年級男生作佾生、禮生及掛圖等祀典禮儀[4]。
典禮最初擊打三十六通鼓迎天神,接着七十二通鼓迎地祇,再一百零八通鼓昭告天地神明一同參與,然後以六佾舞祭孔。縣長在典禮中擔任主祭官,進行初獻、亞獻禮和終獻禮。三禮使用的酒樽從鳥形、牛形到象形,盛裝受孔子祝福的紅露酒、紹興酒、黃酒,代表愈發尊貴。[5]
參考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