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後行動或作戰,是指一個國家在敵人佔據的本國國土上秘密行動或地下組織,作為抵抗運動或對敵諜報活動的基礎。

第二次世界大戰

二戰時期,廣泛存在規模浩大的敵後抵抗活動。

冷戰

冷戰時,北約中央情報局在很多歐洲國家資助組織了敵後網絡,以在華約共產軍佔領或者共產黨可能在大選中上台的局勢下展開行動。根據Martin Packard的研究:"資質、武裝、訓練秘密抵抗行動,包括刺殺、政治挑釁、假情報。"[3] 1990年10月24日,意大利總理朱利奧·安德烈奧蒂公開承認短劍行動。1990年11月20日,歐洲議會發表聲明,譴責「短劍行動」脫離了民主制度控制,對相關國家的平民生活帶來了危險。歐洲議會要求予以徹查。

  • 法國:1947年時任內務部長愛德華·德普厄英語Edouard Depreux組建了秘密組織,代號名為「藍色計劃」(Plan Bleu)。1948年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西方聯盟秘密委員會英語Clandestine Committee of the Western Union。1949年北約成立後,1951年成立了歐洲盟軍最高指揮部下屬的秘密計劃委員會英語Clandestine Planning of Committee(CPC)。1957年成立了聯合秘密委員會英語Allied Clandestine Committee(ACC)。1966年,因法國退出北約一體化軍事體系,CPC總部從法國搬至比利時。法國還有La Rose des Vents與 Arc-en-ciel等秘密組織。
  • 英國:SASHonourable Artillery Company英語Honourable Artillery Company地區軍團[4][5]
  • 丹麥:代號為「押沙龍」(Absalon),由丹麥國防情報局秘密設立
  • 西德:「格倫組織」、德意志青年團英語Bund Deutscher Jugend,以及Technischer Dienst(TD BJD)
  • 西柏林:CIA組織的KgU - Kampfgruppe gegen Unmenschlichkeit e.V.英語KgU - Kampfgruppe gegen Unmenschlichkeit e.V.[6][7]
  • 意大利:「短劍行動」,1953年由國防部秘密創設。
  • 土耳其:軍隊的「反游擊戰部」(Counter-Guerrilla),冷戰時期叫做特種作戰部英語Özel Harp Dairesi(ÖHD),冷戰後叫做「特種部隊指揮部」(ÖKK),下轄大約有7000名以上的特種治安部隊「紅色貝雷帽」。軍方反恐和情報部門(JITEM)控制的極右翼準軍事組織「Ergenekon」。2007年總理埃爾多安第二次選舉勝利,開始對「Ergenekon」的全面清查,持續到2011年4月時抓捕了500多人,其中300餘人已被起訴。
  • 盧森堡:Attack on the WSA
  • 荷蘭:O&I​(荷蘭語(是冷戰歐洲敵後行動中唯一不隸屬於北約的組織)
  • 葡萄牙:Aginter Press英語Aginter Press
  • 希臘:Lochos Oreinon Katadromon(LOK),以及Operation (Red) Sheepskin [3]
  • 挪威: ROC
  • 比利時Belgian stay-behind network英語Belgian stay-behind network(SDRA8和STC/Mob)
  • 直布羅陀:Operation Tracer英語Operation Tracer
  • 澳大利亞:Regional Force Surveillance Units英語Regional Force Surveillance Units
  • 西班牙

中立國: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