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款卡,又稱儲蓄卡、自動櫃員機卡(英語:ATM Card)是一種由銀行發行的,用於其客戶通過其及其他機構的自動櫃員機(ATM)訪問其金融賬戶,並在某些地區進行特定的零售點電子轉賬(EFTPOS)的專用支付卡。提款卡不是信用卡或借記卡,但大多數信用卡和借記卡也可以充當提款卡。提款卡和借記卡的區別在於處理交易的底層網絡,隨着自動櫃員機網絡和更大規模的銀行間支付結算系統的融合,提款卡也逐漸被借記卡取代。
歷史
1967年6月27日,全世界第一台自動櫃員機和第一批提款卡在英國巴克萊銀行恩菲爾德鎮分行投入使用[1]。
1975年11月,日本36家銀行(全部13家都市銀行、11家地方銀行、12家相互銀行)成立了日本提款卡服務(NCS),這是全世界第一個銀行間自動櫃員機網絡,網絡內各家銀行的提款卡可以在網絡內所有自動櫃員機獲得服務。
加拿大的Interac系統於1984年設立,一開始也是單純的自動櫃員機網絡,後來在1990年,Interac啟動了一個新的試點計劃,稱為Interac直接支付(Interac Direct Payment, IDP),使得消費者可以使用提款卡直接進行支付。在此之前,香港易辦事於1985年開始服務並逐漸獲得香港各家銀行提款卡的支持,Visa與Mastercard也於1987年分別收購了PLUS和Cirrus兩個自動櫃員機網絡。這一系列事件標誌着同時擁有提款和支付功能的借記卡對提款卡的取代的開始。在後發國家,由於單純的提款卡存在時間很短或者從未存在過,「提款卡」、「儲蓄卡」、「自動櫃員機卡」往往是用來指代借記卡的。
功能
所有自動取款機都至少會向該機器所屬的銀行以及所屬的自動櫃員機網絡各銀行發行的提款卡提供提款服務。它們會提供收據,指明提款金額和手續費的數額。絕大多數銀行和金融機構允許自己發行的提款卡在自己的自動櫃員機上進行日常操作,例如存款、查詢餘額以及轉賬。一些提款卡可以在銀行網點用於線下轉賬的驗證。提款卡可以用於交易,但是僅限於事先被批准的商家。
各國家和地區的情況
中國大陸第一張提款卡是1987年中國銀行珠海分行發行的,稱作「長城提款卡」。同年2月,中國銀行珠海分行在中國大陸推出ATM服務,打破了中國大陸民眾存取款必須到銀行的傳統做法。同年3月,中國銀行加入萬事達卡國際組織。「長城提款卡」就是萬事達標識的國內提款卡,限於當時的通訊手段,只能在珠海地區的儲蓄所和自動櫃員機使用[2]。自1987年至2001年間,提款卡是中國大陸銀行卡的主要形態,其特點是:部分提款卡為無標卡,使用60、95588(工商銀行)[3]、95599(農業銀行)、95510(郵政儲蓄)等開頭,只能在自己銀行的ATM、櫃枱和POS機使用,相當於存摺;另一部分提款卡使用Visa PLUS、Mastercard Cirrus網絡,使用其BIN區間,但是標明「僅在中國內地有效」。
1993年,江澤民提出實施以銀行卡聯合發展為目標的「金卡工程」;1997年,中國人民銀行組織發起的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在北京成立,次年12月投產運行,同時在深圳試行銀行卡聯網通用標誌「銀聯」,並於2001年推廣到全國;POS機跨行聯合試點在多個城市實施,提款卡開始具有跨行通用支付的能力[4]。中國銀聯於2002年3月26日成立,承接了銀行卡信息交換總中心和18個城市銀行卡交換中心的業務。至2003年,中國大陸全境地市級以上城市基本實現銀行卡聯網通用[5]。2005年5月,發現卡(Discover Card)與中國銀聯達成長期合作夥伴協議,允許發現卡在銀聯網絡的POS機和ATM機上消費和取款,同時銀聯卡也可以在發現卡的PULSE網絡上被接受[6][7]。
自2004年以後,中國大陸各銀行發行銀聯標準借記卡,淘汰並逐步替換舊的各種「提款卡」、「儲蓄卡」、「無標卡」、「外標卡」等非標準借記卡和活期存摺。「儲蓄卡」已經在中國大陸事實上消失,並成為「借記卡」的同義詞。
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銀聯這一名稱既可以指代國有股份制金融機構中國銀聯,又可以指代中國銀聯運營的中國境內的自動櫃員機網絡,還可以指代中國銀聯運營的全球範圍內的卡支付網絡。
在香港,提款卡一般指代使用銀通(JETCO)網絡或滙豐自動櫃員機網絡(易通財,ETC)進行提款交易的銀行卡,這些銀行卡一般也可以使用中國銀聯網絡或易辦事(EPS)網絡支付,故同樣是借記卡。「提款卡」和「扣賬卡」之間的區別主要是為了將只使用Visa(如ZA Card)或Mastercard(如滙豐萬事達卡扣賬卡)網絡的借記卡區分開來[8]。歷史上,易辦事於1985年推出服務,此前香港各大銀行發行的提款卡就只有提款功能,沒有消費功能。
日本的自動櫃員機網絡化相當早,早期成立的自動櫃員機網絡包括1975年的日本提款卡服務(NCS)、1978年的全日本卡服務(ACS)和日本郵政省郵政儲蓄網絡。2000年3月,日本的數家銀行和其他機構發起了J-Debit服務,試圖將各個參與行合計4億枚提款卡(截至2011年)轉化為借記卡,但並未成功(日本第一大銀行三菱UFJ銀行始終沒有參與,加盟商家數量停滯在45萬家)。結果,日本各銀行發行的借記卡主要使用本國JCB和美國Visa組織網絡,而部分銀行也仍然有發行傳統意義上的提款卡。
越南一般稱提款卡為「國內借記卡」(越南語:ghi nợ nội địa),使用越南國家支付(NAPAS)系統,並不附帶其他卡組織的標誌,只在越南國內使用[9][10][11][12]。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