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括地志》,又名《魏王泰坤元錄》、《貞觀地記》、《貞觀地誌》、《魏王地記》、《括地象》,唐朝地理著作,由初魏王李泰主編。全書正文550卷、序略5卷。

李泰是唐太宗第四子。貞觀十年(636年),徙封魏王,遙領相州都督。當時太子李承乾有足疾,李泰謀求奪嫡,拉攏親信,結為朋黨。貞觀十二年(638年),司馬蘇勖勸李泰奏請撰修《括地志》,李泰遂引著作郎蕭德言秘書郎顧胤記室參軍蔣亞卿功曹參軍謝偃等就府修撰。唐初曾組織人力在全國進行人口普查,編制了《貞觀十三年大簿》。李泰的團隊遍查內府圖經典籍,並派遣使者分道諸州,查閱地方圖經志書,費時五年時間撰成《括地志》550卷、序略5卷。貞觀十六年正月,書成表上。[1]《括地志》以《貞觀十三年大簿》為藍本,沿用《漢書·地理志》之例,按當時區劃三百五十八州、一千五百五十一縣,依十道排比,[2]敘述各州、縣的建置沿革、山川形勝、風俗物產等。唐代張守節作《史記正義》,主要依靠本書解釋古代地名。《通典》、《初學記》、《太平御覽》、《太平寰宇記》、《長安志》、《一切經音義》等,對《括地志》亦多所引用。[3]

《括地志》卷帙浩繁,全書約於南宋亡佚。現有的相關輯本是採納自其他史書引用括地志的條目。《貞觀十三年大簿》亦早已亡佚,其政區內容僅依《括地志》而得以保存。嘉慶二年,孫星衍最早將唐宋人著作中徵引的《括地志》遺文輯為八卷,收入《岱南閣從書》第31冊至第32冊,這是《括地志》最初的輯本,但錯誤不少。孫輯八卷本又先後被收入《漢學堂叢書》和《愧廬叢書》之中。嘉慶年間,王謨另輯成《魏王泰括地志》兩卷,刻於《漢唐地理書鈔》。1974年,台灣學者王恢出版有《括地志新輯》六卷。1980年,中國學者賀次君出版《括地志輯校》四卷,是目前所見內容最完整的輯本,但仍不及原典的十分之一。

Remove ads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