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默斯多夫-佩拉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拉默斯多夫-佩拉赫(德語:Ramersdorf-Perlach)是德國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的市轄第16區。它由兩個原市鎮拉默斯多夫(1864年1月1日併入)和佩拉赫(1930年1月1日併入)[2],以及兩個位於原市鎮佩拉赫的市分區森林佩拉赫和新佩拉赫所共同組成。而原佩拉赫的組成部分米夏埃利堡和雉雞園如今基本上都歸屬市轄區特魯德靈-里姆或上吉興-雉雞園管轄。
根據2013年12月31日的統計,該市轄區在其19.9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共錄得108244居民[1]。其中外國人的比例達31.5%[3]。這裏共開設有11所小學、三所初級中學、兩所特殊學校、四所實用中學、兩所文理中學、一所定向中學、兩所職業學校、43所幼兒園、30所託兒所、兩家日托中心、八所青年會、72個公園或綠地(150公頃)、44個遊樂場、四個區立體育設施、兩個分區圖書館、一個室內及室外游泳池。作為慕尼黑業餘大學面向全市範圍內招生的情況下,在新佩拉赫南還成了一個業餘大學的分校區。在市轄區與吉興的邊界旁直至2011年都是慕尼黑電視與電影大學的所在地。慕尼黑交通公司在區內共設有75個站點(包括在市轄區範圍內的五座地鐵站和兩座快鐵站,以及在市轄區邊界旁的三座地鐵站和兩座快鐵站,外加十一條巴士或有軌電車線路)。區委會則由45名成員組成。
拉默斯多夫
拉默斯多夫最早是以「Rumoltesdorf」之名,在1006年至1022年間的一份弗賴辛的契據副本中得到首次書面提及。然而以「-dorf(村莊)」則表明,在9世紀下半葉便可能存在有一個定居點,尤其是Rumoltes家族的各成員自8世紀起便出現在文獻記載中。從13至16世紀,有各種不同的官員後裔和貴族家庭被任命為莊園主,這些莊園某一部分也會作為捐贈物被移交至教會,直至後者在1803年世俗化改革後又回歸世俗化財產。從1818年至1864年被併入慕尼黑之前,拉默斯多夫曾是一個獨立的市鎮。在納粹主義統治時期,通過大規模的道路建設和興建拉默斯多夫示範社區,對該地區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4]。
朝聖教堂拉默斯多夫聖瑪利亞堂是歷史地方中心的標誌,地處如今已相當擁擠的中環公路和8號高速公路入口之間。拉默斯多夫的教堂自11世紀起便有文獻明確記載,並很有可能是繼阿爾特廷之後,巴伐利亞最古老的朝聖地之一。瑪利亞形象的朝聖活動應該是自14世紀初開始,教堂在這一世紀還保有一個真十字架碎片。教堂於15和16世紀進行重建,並在17世紀加入了廣泛的巴洛克元素。如今的塔樓建於18世紀末。在19世紀初,對熱情向敬奉致敬的許多還願祭和其它表現形式均「以啟蒙之名」被取消。在1907年成立為獨立的堂區之後(原為佩拉赫聖米迦勒堂的分堂),聖瑪利亞堂已進行了廣泛的修復。但同時在教堂較舊的組成部分中仍保留了哥德式建築的風格[5]。
史學家卡琳·霍施(Karin Hösch)評價教堂稱:「除了傳統的建築和朝聖歷史外還有高品質的裝飾品,包括所收集的寶貴的真十字架碎片、以及拉默斯多夫的聖像和並非由伊拉斯謨·格拉澤最終完成的晚期哥德式雕塑,都表明拉默斯多夫的教堂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6]。
根據原始契據的地點,經過多個市分區在2005年的倡議和組織決定,拉默斯多夫於2006年舉行了成立千年慶典[7]。
位於拉默斯多夫或老佩拉赫以西的是分區巴蘭街西(Balanstraße West),它也會被稱為「拉默斯多夫南」或「努斯多夫」。然而所有這些名稱都並不是很常見[8]。這一分區的西部和南部邊界是通過快鐵線路的走向進行分隔。在斯田德勒街則設有慕尼黑交通公司的MVG博物館。[9]
佩拉赫
佩拉赫最早是以「peralohc(pera=野豬,loh =稀疏林)」之名於790年左右被首次提及。老城區的中心,即原「下村(Unterdorf)」,位於哈興溪所流經的范策爾特廣場連同巴洛克風格的聖米迦勒教堂(自1728年落成後取代了原本的羅曼式建築),其保留了鄉村特色的核心。在南部毗鄰的原「上村(Oberdorf)」則自1848年建有福音派教堂聖保羅堂,這是慕尼黑現存最古老的新教教堂建築[10]。
在1818年成為獨立的市鎮以前,佩拉赫曾為不同的莊園主所分踞:這裏最初是弗賴辛主教、特根湖和舍夫特拉爾恩修道院的領地,自13世紀起又加入了巴伐利亞公爵。在1686年至1790年間,佩拉赫有四處莊園被提升為貴族領地,即所謂的「霍夫马克」,它們均具備低級審判權[11]:
- 佩拉赫衛(Perlachwart,奧托布魯納街142/144號,1967年拆除)
- 佩拉赫坳(Perlachort,施密德鮑爾街,佩拉赫醫院的一部分)
- 佩拉赫雪(Perlachsoed,佩拉赫雪城堡,雉雞園街3號),佩拉赫雪城堡在1697年的主人為馬克西米利安·埃馬努埃爾選帝侯的執政官約翰·塞巴德·諾伊雪納。
- 佩拉赫角(Perlacheck,普茨布魯納街3號),物理學家卡爾·奧古斯特·馮·斯泰因海爾的青年時光便是居住在霍夫馬克佩拉赫角。
20世紀初在市鎮範圍內開發出了新的分區米夏埃利堡(現為市轄第15區特魯德靈-里姆的一部分)和雉雞園(今屬市轄第17區上吉興-雉雞園)。新藝術風格建築師漢斯·愛德華多·馮·貝勒普施-法倫達斯曾在1910年提出,將位於佩拉赫森林西南側的一處舊地規劃為「佩拉赫花園城」,然而並沒有得到落實[12]。位於佩拉赫東部的原佩拉赫荒原自1967年起設立為新的市分區新佩拉赫。佩拉赫是在1930年1月1日被併入慕尼黑。
該名稱來源於佩拉赫附近的一個林務所,它自18世紀初至1805年曾附帶雉雞養殖。1920年代在這裏首先建立了一個野外定居點,它於1937年10月1日被重新劃入慕尼黑。雉雞園的絕大部分地區如今都歸市轄第17區(上吉興)管轄。[13]
米夏埃利堡(Michaeliburg)是以當地首位定居者——米夏埃爾·奧伯梅耶(Michael Obermeyer)而命名,並且是由於他在1898年建造的客棧有一個城堡特質的塔樓。在20世紀初興起的定居點有一部分位於佩拉赫鎮,另一部分則位於特魯德靈鎮境內,它們連同各自原市鎮分別在1930年1月1日和1932年4月1日被併入慕尼黑市。米夏埃利堡的絕大部分地區如今都歸市轄第15區(特魯德靈)管轄。[14]
圍繞在約1910年成立和1911年6月落成的警衛之家及其所屬的步兵警衛團周邊,自1911年興起了一個定居點。早在1912年當地居民便試圖賦予其「森林-佩拉赫(Wald-Perlach)」的地名,但相應的請求在1920年遭到佩拉赫鎮議會的一致反對。直至1928年,巴伐利亞內政部才批准了這個當時已有700位居民的森林移民區的新名稱。[13]森林佩拉赫設有一所小學(鵝媽媽學校,自1952年5月起辦學)[15]、一座天主教堂(克勞斯弟兄教堂)、一座福音派教堂(歡慶教堂,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定居者將水塔改造為鐘樓)、兩個志願消防局(消防站於2006年新建)和兩個體育俱樂部。德國卡巴萊藝術家兼演員迪特·希爾德布蘭生前亦居住於森林佩拉赫郊外。
為了緩解住房短缺,這個慕尼黑因在1950年代的迅速發展而必須面對的問題,慕尼黑市議會在1960年決定建立減負之城,其首先應在佩拉赫範圍內的區域中形成,並提供可容納80000人的住房。[16][17]憑藉(如今)55000人的居民,新佩拉赫成為了德國西部最大的衛星城。隨着項目在1967年5月奠基,其前三個施工階段(北、東北、東)跟隨迅速完成,中心區域則很大程度上是在1974年至1978年間完工。而中央廣場時至今日則尚未完成。南部階段隨後在1980年至1991年完工。[18]
東公園是位於市分區新佩拉赫西北部的一處綠化設施。其首個佔地15.75公頃的部分自1969年起開始修建,至1975年完工。第二部分於1979年對公眾開放,至1982年,東公園以其56公頃的總面積正式開業。東公園在北部主要是與邁克游泳館相鄰。[19]
人口統計
(截至每年12月31日)
年份 | 人口 | 外國人(比例) | 面積 (km²) |
人口密度 (每km²) |
來源及其它數據[20] |
---|---|---|---|---|---|
2000 | 100,002 | 25,607 (25.6 %) | 19.8932 | 5,027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1 | 100,387 | 25,868 (25.8 %) | 19.8932 | 5,046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2 | 100,129 | 25,939 (25.9 %) | 19.8932 | 5,033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3 | 100,724 | 26,330 (26.1 %) | 19.8964 | 5,062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4 | 100,845 | 26,613 (26.4 %) | 19.8988 | 5,068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5 | 100,820 | 27,367 (26.9 %) | 19.8988 | 5,067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6 | 102,689 | 27,689 (27.0 %) | 19.9008 | 5,160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7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7 | 103,447 | 28,005 (27.1 %) | 19.9009 | 5,198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8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8 | 104,089 | 28,602 (27.5 %) | 19.8950 | 5,232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09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09 | 103,732 | 28,340 (27.3 %) | 19.8950 | 5,214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0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10 | 104,737 | 29,308 (28.0 %) | 19.8950 | 5,264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1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11 | 105,900 | 30,494 (28.8 %) | 19.8950 | 5,323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2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12 | 107,164 | 31,778 (29.7 %) | 19.8950 | 5,386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3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13 | 108,244 | 32,946 (30.4 %) | 19.8950 | 5,441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4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2014 | 110,099 | 34,699 (31.5 %) | 19.8950 | 5,534 | 慕尼黑統計年鑑2015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PDF) |
政治
拉默斯多夫-佩拉赫上一次的區議會選舉是在2014年3月16日。其議席分配如下:基社盟18席、社民黨17席、綠黨6席、大衛黨/生民黨2席、自民黨1席以及自選協1席[21]。在拉默斯多夫-佩拉赫共73706名符合投票資格的居民中,有28492人行使了自己的表決權,選民投票率約為38.7%。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