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梅環形山(Lamé)是月球正面東南陸地區一座古老的大撞擊坑,約形成於酒海紀代[1],其名稱取自法國數學家、物理學家及工程師加布里埃爾·拉梅(1795年-1870年),1964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與文德利努斯環形山和洛澤隕石坑相鄰;西北靠近朗倫環形山;巴克拉隕石坑位於它的東北;而東南和西南分別橫亙着巴爾末環形山和霍頓隕石坑。拉梅環形山的西面坐落着豐富海[2]。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為14.76°S 64.56°E,直徑84.3公里[3],深度2.8公里[4]。
拉梅環形山是一座已嚴重損毀的多邊形狀撞擊坑,其突出的坑壁僅稍高於周邊地形,但它寬厚的西側外壁一直覆蓋到文德利努斯環形山的坑內,隕坑東側坑壁上覆蓋了一串相互重疊的小隕坑,往南綿延近百公里,形成一道斷續相接的鏈坑。拉梅環形山坑壁高出周邊地形1380米[1],內部容積約有6600立方千米[1]。碗狀的坑底相對平坦,表面散佈着眾多的小隕坑,中心處一道略為隆起的山脊構成了它的中央峰。
在部分舊月圖上該隕石坑也被稱為史密斯環形山(Smith)。在1964年被國際天文聯合會更名前,它被指名為衛星坑文德利努斯 C。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拉梅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拉梅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E | 13.9° S | 66.8° E | 11 公里 |
F | 13.9° S | 66.4° E | 18 公里 |
G | 15.4° S | 65.5° E | 26 公里 |
H | 15.8° S | 68.2° E | 12 公里 |
J | 14.3° S | 65.7° E | 18 公里 |
K | 13.3° S | 64.2° E | 8 公里 |
L | 14.4° S | 68.6° E | 6 公里 |
M | 15.8° S | 66.5° E | 13 公里 |
N | 12.8° S | 67.1° E | 9 公里 |
T | 12.5° S | 66.5° E | 11 公里 |
W | 13.1° S | 65.9° E | 6 公里 |
Z | 15.9° S | 65.9° E | 17 公里 |
- 衛星坑拉梅 L已被月球和行星觀測協會(ALPO)列入《帶有明亮射紋系統的撞擊坑列表》[5]。
參考文獻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