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普勒新聞網(英語:Rappler)是菲律賓新聞網站,總部位於馬尼拉帕西格,由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瑪麗亞·雷薩聯合幾位菲律賓記者同行創辦。前身為2011年8月創建的Facebook主頁MovePH[3],2012年1月1日轉變為網站[4]。
拉普勒 Rappler | |
---|---|
成立 | 2012年1月1日 |
結束 | 2022年6月28日 |
創辦人 | 瑪麗亞·雷薩[1] 謝琦·拉扎羅[1] 格倫達·格洛麗亞(Glenda Gloria)[1] 柴·霍菲尼亞(Chay Hofileña)[1] 莉莉貝絲·弗朗多索(Lilibeth Frondoso)[1] 傑瑪·門多薩(Gemma Mendoza)[1] 馬萊斯·丹吉蘭·維圖格[1] 雷蒙德·米蘭達(Raymund Miranda)[1] 曼努埃爾·阿亞拉(Manuel Ayala)[1] 尼科·何塞·諾萊多 |
代表人物 | 瑪麗亞·雷薩(行政總裁兼總裁) 格倫達·格洛麗亞(執行編輯) 柴·霍菲尼亞(總編輯) [2] |
總部 | 菲律賓帕西格Unit B, 3/F, North Wing Estancia Offices, Capitol Commons, Ortigas Center |
營業額 | 1.3947億披索(2015財年)[1] |
經營收入 | 3836萬披索(2015財年)[1] |
所有權者 | 拉普勒控股公司(98.8%)[1] 其他(1.2%)[1] |
母公司 | 拉普勒控股公司(Rappler Holdings Corporation) |
網站 | rappler |
2018年,菲律賓政府對拉普勒新聞網啟動法律程序[5],員工認為網站因揭露政府與民選官員腐敗、大批機械人及網軍擁護羅德里戈·杜特爾特政府[6]及菲律賓毒品戰爭文件[7][8]而遭針對。
歷史
帶着一群專業記者利用社交媒體及眾包手段發佈新聞的想法[9],菲律賓記者瑪麗亞·雷薩與要好的企業家及記者於2011年創辦拉普勒新聞網[10][11]。拉普勒的英文「Rappler」為「Rap」(敲打)和「Ripple」(漣漪)的合成詞[12]。大約在2010年,瑪麗亞·雷薩撰寫個人第二本書《從本·拉登到Facebook》(From Bin Laden to Facebook)的時候,便開始與其他人構思這個網站,包括前《新聞速報》主編、ABS-CBN新聞台總編格倫達·格洛麗亞、馬尼拉雅典耀大學教授兼記者柴·霍菲尼亞、前《電視巡邏》欄目執行製片人莉莉貝絲·弗朗多索、菲律賓網絡先驅尼科·何塞·諾萊多、互聯網企業家曼努埃爾·阿亞拉和前菲律賓國家廣播公司行政雷蒙德·米蘭達[13]。
網站測試版於2012年1月1日上線,當天《菲律賓每日詢問報》轉載拉普勒的報道,曝光時任菲律賓司法部長雷納托·科羅娜不寫學位論文就獲得聖多默大學授予的博士學位[14]。2012年1月12日,網站在遠東大學舉行題為#MoveManila(前進馬尼拉)的上線儀式[15]。
2016年,拉普勒新聞網批評國營媒體及私營媒體大量發表新總統杜特爾特的假新聞,使得相關內容在Facebook大量傳播,自此開始批評新上任的杜特爾特政府及其頗具爭議的毒品戰爭[16]。
2018年1月11日,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會以違反憲法對外國資本完全控制大眾媒體的限制為由,吊銷拉普勒新聞網以「大眾媒體」實體身份運營的許可[17]。網站於1月28日向上訴法庭提出上訴,但在7月26日遭駁回,理由是證券交易委員會未濫用自由裁量權。記者團體及委員會認為此舉意在恐嚇、壓迫反對聲音,控制新聞自由[18]。
2017年10月26日,拉普勒加入波因特研究所國際事實查核網絡(International Fact-Checking Network),使得網站與維拉文件於2018年4月入選Facebook全球事實查核計劃菲律賓合作媒體[19][20]。該計劃減少假新聞出現在用戶新聞推送中的次數,減少用戶讀到它們的幾率[19][20]。Facebook一位高管表示:「透過這種方式,我們希望假新聞能被更好地辨別出,減少假新聞被我們平台用戶傳播的範圍[20]。」菲律賓政府的新聞發言人支持事實查核計劃,但抗議Facebook與拉普勒合作[21][22]。
2022年6月28日,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會發佈命令,要求關閉拉普勒並撤銷其控股公司的登記執照。[23]
特色功能
「情緒量表」(Mood Meter)是嵌於拉普勒每篇博文及文章的網頁插件[24]。該插件以彩色泡泡呈現讀者對報道的反應[25] 。讀者可以從八種情緒反應中選擇自己的回應,過去48小時內回應人數最多的詩篇報道會出現在「情緒風向標」(Mood Navigator)欄目中[26]。
與Facebook反應按鈕(Facebook Reactions)類似[27]的情緒量表獲得2012年菲律賓互聯網媒體營銷協會迴旋鏢獎(Internet Media Marketing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 Boomerang Awards)品牌體驗銅獎[28]。
2020年,拉普勒啟動全新的內容分發模式及社區參與平台,增設WCAG 2.0 AA承諾、按主題進行的內容審核、實時博客及高級訂閱功能[29][30][31]。拉普勒也允許其他組織以個人名義使用其全新的軟件平台。
拉普勒+(Rappler+)是拉普勒2019年推出的度假會原計劃。除了每周通訊,會員還可以瀏覽調查報道、研究數據、產業報告及數字媒體與調查報道機構製作的電子書[32]。
Agos為眾包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及社會媒體等數碼技術減少自然災難風險[33]。
法律問題
涉嫌所有權違規
涉嫌誹謗:
涉嫌漏稅:
|
自2017年,菲律賓政府部門連番起訴拉普勒新聞網,這些案件被英國《衛報》和無國界記者認為是「司法騷擾」[7][34],起訴罪名包括所有權違規及漏稅[35][36]。雷薩[37]和代表拉普勒新聞網的人權律師切爾·迪奧克諾認為菲律賓各領域的行政部門聯合起訴拉普勒,與總統杜特爾特在2017年國情咨文演講中提到拉普勒新聞網所有權爭議不無關係[38]。如果截至2020年6月18日所有針對雷薩管理拉普勒的案件被定罪,她會面臨約100年的監禁[39]。
2018年1月11日,菲律賓證券交易委員會針對拉普勒公司使用的菲律賓存托憑證,撤銷公司註冊證書。委員會稱拉普勒發給奧米迪亞網絡的存托憑證上的條款,讓這家美國投資機構控制了拉普勒其他憑證持有人及公司政策,從而違反憲法限制外國資本持股及管理的條款[17][40]。拉普勒稱網站100%由菲律賓人持股,奧米迪亞只負責投資[41]。儘管遭撤銷許可證,由於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決定不是最終的,拉普勒仍可以繼續運作,在15天內向上訴法院上訴[42]。馬拉卡南宮也表示拉普勒的作家仍可以依博客主身份在網站上發表文章[43]。2月28日,奧米迪亞網絡將拉普勒的存托憑證捐給了網站的編輯及高管[44]。
拉普勒批評撤銷許可證的行為意在攻擊新聞自由[45]。菲律賓國家記者工會(The National Union of Journalists of the Philippines)、菲律賓外國記者協會(Foreign Correspondents Association of the Philippines)和菲律賓新聞研究所(Philippine Press Institute)認為證券交易委員會的裁決意在限制批評聲音[45]。另一方面,菲律賓國家新聞俱樂部(The National Press Club)則支持委員會決定[46][47]。菲律賓調查記者中心和媒體自由與責任中心擔心撤銷許可證、威脅新聞自由的行動會陸續到來[47][48][49]。菲律賓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大多表示反對,他們發表聯合聲明,稱證券交易委員會撤銷拉普勒的憑證意在「削減反對聲音及言論自由」[48]、「純粹是騷擾行為」、「簡直是獨裁者策劃的戲碼」[50][48]、「侮辱新聞自由」[50]。法律倡導組織「中心法律」(CenterLaw)認為證券交易委員會拒絕了拉普勒的正當程序,相關行動違反憲法,委員會的行為「相當於提前壓制政府毒品戰爭的知名反對方」[51]。
菲律賓政府在聲明中否認有關說法,指總統杜特爾特本可以像其他國家那樣,動用武裝部隊來關閉拉普勒,但沒有採取這種做法[52]。首席總統法律顧問為委員會辯護,稱他們的指責只是懲罰違法的人[53]。
2018年3月8日,菲律賓國稅局向拉普勒控股公司發出刑事及避稅指控,菲律賓司法部此前稱偷稅金額達1.33億比索[54][55]。7月26日,菲律賓上訴法庭駁回拉普勒就證券交易委員會裁決進行的上訴,指委員會未濫用自用裁量權[18]。
菲律賓國家調查局於2018年1月18日向雷薩及拉普勒一名前記者發出傳票,指他們涉嫌網絡誹謗私營企業家李偉利(Wilfredo Keng)。據指,拉普勒2012年的一篇報道稱菲律賓最高法院院長雷納托·科羅那一直在用李偉利的豪華轎車[56],指李偉利從事人口販賣[56]。
2018年3月8日,國家調查局跟隨司法部起訴拉普勒及其總裁瑪麗亞·雷薩、負責撰寫有關報道的前記者小雷納爾多·桑托斯(Reynaldo Santos, Jr.)及管理層曼努埃爾·阿亞拉、尼科·何塞·諾萊多、格倫達·格洛麗亞、詹姆斯·比坦加(James Bitanga)、費利西亞·阿蒂恩薩(Felicia Atienza)、丹·阿爾伯特·德·帕多瓦(Dan Albert de Padua)和何塞·瑪麗亞·G·霍菲納(Jose Maria G. Hofilena)在2012年發表的報道中誹謗他人。起訴書指出:「有別於印刷出版的材料,上述主體撰寫發表的誹謗文章所包括的誹謗言論無疑是持續的犯罪行為,直至誹謗文章被徹底刪除。否則,這樣的行為就是持續違反《2012年網絡犯罪預防法》(Cybercrime Prevention Act of 2012)第4 (c) (4) 條[57][58][59]。」
2019年2月13日,雷薩被捕,在獄中度過一晚,獲得保釋[60][61]。反對派與記者組織批評逮捕行動帶有政治動機[62][63][64]。審判於2019年7月23日開始[65]。2020年6月15日,馬尼拉第46地區裁判法院裁定雷薩與小雷納爾多·桑托斯有罪,判處每人最高6年監禁,罰款40萬比索[66]。人權與新聞自由倡導者認為法庭裁決破壞新聞自由與民主制度[67][68]。
判決結果下達後,李偉利再起訴雷薩網絡詐騙[69],這次的依據是她在2019年2月15日發佈的推文中截取了小桑托斯文章中提到的2002年《菲律賓星報》報道[70][71][72]。他認為雷薩轉載這篇文章「是在向35萬Twitter粉絲乃至所有互聯網用戶惡意傳達了對我的職責」[70]。他後來失去對該案件的興趣,撤銷指控[73]。
2018年12月3日,帕西格警察局接拘捕令,以涉嫌偷漏增值稅為由,逮捕拉普勒創辦人瑪麗亞·雷薩,相關案件為「菲律賓人民訴拉普勒控股公司與瑪麗亞·雷薩(R-PSG-18-02983-CR)[74]」。因瑪麗亞同日提出撤銷起訴的動議,繳納6萬比索保證金,傳訊程序暫停[75]。截至2020年1月,案件仍出於暫停審訊狀態,帕西格地區裁判法庭仍未就該動議作出裁決[76]。
2019年3月29日,雷薩從國外旅遊回來,在抵達尼諾伊·阿基諾國際機場的時候再度被捕。逮捕令由帕西格第265地區裁判法庭發出,稱雷薩和拉普勒2016年董事會違反《反傀儡法》(上訴法庭案件編號108)[77][78]。雷薩同日繳納10萬披索保證金[78]。
股權架構
截至2017年,拉普勒主要由拉普勒控股公司持有,其中Dolphin Fire Group佔31.21%、瑪麗亞·雷薩佔23.77%、Hatchd Group佔17.86%、Benjamin So佔17.86%、其他佔9.3%[79]。
拉普勒股權分佈(單位:%) | ||
---|---|---|
|
拉普勒最初通過發行菲律賓存托憑證來吸引資金,使得外國公司奧米迪亞網絡和North Base Media得以投資拉普勒[79]。2018年2月28日,奧米迪亞網絡將他們的存托憑證捐給拉普勒的編輯與高層[44]。
數量 | 發出日期 | 接受者 |
---|---|---|
264,601 | 2015年5月29日 | NBM Rappler* |
11,764,117 | 2015年7月29日 | |
7,217,257 | 2015年10月2日 | 奧米迪亞網絡 |
爭議與批評
拉普勒在報道大牧師埃利·索里亞諾逝世時採用的標題被菲律賓網民批評用語不當,引發爭議[82]。
拉普勒還被指控抄襲。2013年,DZIQ電台記者埃爾文·阿吉隆(Erwin Aguilon)批評拉普勒盜用他的照片,引發爭議[83]。拉普勒後來道歉[84]。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