腔齒犀屬學名Coelodonta,發音:/kilˈdɒntə/,來自希臘語的 κοιλία/koilía 及 οδούς/odoús,意思為「中空的牙齒」,得名自牠們臼齒上較深的溝槽),又稱披毛犀屬,為已滅絕的犀牛,生存於370萬年至1萬年前上新世更新世時期的歐亞大陸。腔齒犀屬最古老的物種為西藏披毛犀英語Coelodonta thibetana,生存於上新世時期的西藏,至更新世時期時開始擴散至整個歐亞大陸上。其中最著名的物種為模式種披毛犀,於更新世時期遍佈整個北歐亞大陸。

Quick Facts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腔齒犀屬
化石時期:上新世 - 更新世3.7–0.01 Ma
Thumb
披毛犀C. antiquitatis)復原圖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奇蹄目 Perissodactyla
科: 犀科 Rhinocerotidae
亞科: 犀亞科 Rhinocerotinae
族: 犀族 Rhinocerotini
亞族: 雙角犀亞族 Dicerorhinina
屬: 腔齒犀屬 Coelodonta
Bronn英語Heinrich Georg Bronn, 1831
模式種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Close

Thumb
展示於圖盧茲自然歷史博物館英語Muséum_de_Toulouse披毛犀骨架化石
Thumb
腔齒犀屬各物種的顱骨比較,分別為:泥河灣披毛犀(上)、托洛戈伊披毛犀(中)及披毛犀(下)

根據鄧濤教授等人於2011年所出版的論文,目前腔齒犀屬下包含4個物種,分別為:

  • 西藏披毛犀英語Coelodonta thibetana C. thibetana Deng, et al., 2011:最古老的腔齒犀屬物種,生存於上新世時期的青藏高原[1]
  • 泥河灣披毛犀 C. nihowanensis Chow, 1978:生存於更新世早期中國北方的腔齒犀屬物種[1]
  • 托洛戈伊披毛犀英語Coelodonta tologoijensis C. tologoijensis Beliajeva, 1966:最早發現於約200萬年前的中國北方,於470,000年前更新世中期時散佈至歐洲,可能是披毛犀的直系先祖[2]
  • 披毛犀 C. antiquitatis Blumenbach, 1799 :為腔齒犀屬的模式種,生存於更新世晚期歐亞大陸北方的平原上,是本屬最後存活的物種。

支序分類學

除了發表西藏披毛犀英語Coelodonta thibetana外,鄧濤教授也提出了腔齒犀屬與其他犀科物種之間的親緣關係分支圖,包含5個現存種及13個滅絕種。其中,腔齒犀屬與莫克犀屬英語Stephanorhinus姐妹群[1]。2019年,一份根據發現於178萬年前喬治亞的莫克犀屬未命名種牙齒蛋白質體研究顯示,莫克犀屬可能為並系群[3],之後的DNA分析也證實了腔齒犀屬與莫克犀之間為近親,兩者約於550萬年前分家。現存犀牛中與牠們親緣關係最近的物種為蘇門答臘犀牛[4]

分支圖係根據於劉山林等人於2021年所發表的研究[4]

犀科
板齒犀亞科

西伯利亞板齒犀 Elasmotherium sibiricum

Elasmotheriinae
犀亞科

黑犀 Diceros bicornis

白犀 Ceratotherium simum

印度犀 Rhinoceros unicornis

爪哇犀 Rhinoceros sondaicus

蘇門答臘犀 Dicerorhinus sumatrensis

披毛犀 Coelodonta antiquitatis

莫克犀英語Merck's rhinoceros Stephanorhinus kirchbergensis

Rhinocerotinae
Rhinocerotidae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