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原轉變(英文:Antigenic shift)又稱抗原轉換抗原移型抗原性轉變,是病毒突變的一類形式,指某種病毒不同毒株,或者不同病毒之間,互相融合而重組形成新的病毒亞型的過程,該亞型擁有原本各毒株表面抗原的混合型。[2] 抗原轉變一般發生於流感病毒上,但也可以發生在其他病毒上(譬如的Visna病毒)。[3][4][5] 抗原轉變是會導致表型變化的基因重排的一種特殊類型。[3]

Thumb
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展示的流感病毒抗原轉變(基因重排)[1]

1940年代,美國微生物學家莫里斯·希勒曼發現了抗原轉變現象[6]。抗原轉變與抗原漂變不同,後者是指已知病毒毒株隨時間的自然突變,可能造成人對其的免疫喪失或疫苗失效。抗原漂變出現在所有人類流感病毒中,包括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丙型流感病毒。而抗原轉變只發生在甲型流感病毒上,因為該病毒可以感染人以外的物種[7]; 受影響的物種包括其他哺乳動物鳥類,這給了甲型病毒進行較大表面抗原重組的機會。乙型和丙型病毒則基本只感染人類,因此能導致重大表型變化的基因重排很難發生。[8]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