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毒捕魚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投毒捕魚(英語:Poison fishing)是使用毒物(比如氰化鈉)投入水中將魚類被毒暈或毒死之後進行捕撈的一種捕魚方法[1][2][3]。
概述
毒魚期間,不論大小魚類,全部都難以逃脫被毒暈或毒死的結果,它導致魚類不孕,魚卵、蝦卵、泥鰍卵等都會被毒死,水中的無脊椎動物也受到傷害,毒魚使得魚類滅絕,生態系統受損,漁業資源枯竭。[1]
人食用毒死的魚類對人也有危險,殘存魚類體內的毒素會進入人體內,造成癌症等疾病。
毒魚也影響水質,毒素在水中使得人類和牲畜飲水不安全,毒死後的魚類的屍體在水中腐爛變質,造成水質的損壞,漂浮的屍體則被家禽、水鳥等食用,使得家禽、水鳥中毒而死。[1]
在中國大陸農村,農民常常使用打蟲的上海青等殺蟲劑、蚊香、白酒攪拌在一起,然後撒入河流上游,河水把毒素往下游流,把毒暈的魚類帶到下游,人則站在下游的河中用抄網舀魚。
法律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第三十條規定:「禁止使用炸魚、毒魚、電魚等破壞漁業資源的方法進行捕撈」。[4][5]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對違反保護水產資源法規,在禁漁區、禁漁期或者使用禁用工具、方法捕撈水產品,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罰金」。[6]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