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希爾·歐麥爾·扎伊達尼(阿拉伯語:ظاهر آل عمر الزيداني Ẓāhir āl-ʿUmar az-Zaydānī;1689年或1690年-1775年8月21日),又譯為扎希爾·奧馬爾,18世紀阿拉伯政治人物,為18世紀中葉奧斯曼帝國所屬之巴勒斯坦北部地區的實際統治者[1]。其經過一系列軍事擴張,一度統治巴勒斯坦大部、黎巴嫩南部及敘利亞西部海岸,挑戰奧斯曼帝國在當地的統治。
1775年,扎希爾的軍隊不敵南下鎮壓的土軍,他本人也因而陣亡。他被視為巴勒斯坦獨立運動的重要領袖和先驅,被巴勒斯坦人尊為民族英雄[2]。
生平
扎希爾於1689年或1690年出生於加利利中部的城鎮阿拉巴[3][4],屬貝都因部族扎伊達尼部族[5],父親奧馬爾是采法特的桑賈克貝伊,即地區酋長[3]。扎希爾在西弗利亞長大[3],1737年即位采法特地區酋長,先後將提比里亞、加利利、納布盧斯和拿撒勒等地納入統治。1746年,以阿卡為首府,在當地設立城防,並使之成為巴勒斯坦與歐洲間重要的棉花貿易中心[6]。扎希爾通過壟斷棉花及橄欖油貿易,積累大量財富。他建立了高效的行政制度,所轄地區長期安定,亦因其成功的稅收政策和戰場聲威而受到平民愛戴。此外,扎希爾在宗教方面較為寬容,允許基督徒和猶太人前來移民定居;移民也令其統治地區的經濟顯著繁榮。1761年,扎希爾·歐麥爾另選新址重建海法港,是為今日海法城之前身[7]。1768年,奧斯曼帝國將他封為「阿克的謝赫,拿撒勒、提比里亞、采法特的埃米爾,全加利利的謝赫」[3]。
1771年起,扎希爾同埃及的馬木留克統治者阿里貝伊結盟,出兵北上,以期控制大馬士革[8]。當時恰逢第五次俄土戰爭期間,扎希爾聯繫俄國海軍,在後者支援下擴張其領地,極盛時,從西頓到雅法、從采法特至外約旦皆為其領地,統治着除納布盧斯和耶路撒冷以外巴勒斯坦全境的土地,勢力更延伸到南黎巴嫩山區,及從加沙到貝魯特的敘利亞海岸[1][9]。1774年,俄土議和,高門着手取締地方自治領袖,於是出兵同扎希爾交戰。1775年5月,首府阿卡被圍困,扎希爾逃往西頓,西頓陷落後,扎希爾又逃往黎巴嫩南部的阿米爾山區(Jabal Amil),尋求當地什葉派統治者的庇護,爾後又返回阿卡[10]。8月,阿卡陷落,扎希爾頸部中彈身亡,頭顱被運到伊斯坦布爾獻給素丹[11]。扎希爾的子嗣繼續抵抗至1776年,被土軍悉數處決或殺害[12]。
後世評價
法國東方學家沃爾內伯爵在為扎希爾立傳時,總結了扎希爾的三大敗因:內部缺乏紀律和原則、過早放權予子嗣,以及其顧問易卜拉欣·薩巴格的貪婪;第三點最為致命[13]。
現代巴勒斯坦將扎希爾視為民族英雄和獨立先驅。1966年,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官方電台巴勒斯坦之聲曾播報扎希爾生平事跡,將他譽為巴勒斯坦反抗土耳其帝國主義的民族英雄。歷史學家穆拉德·穆斯塔法·達巴格在其包含數卷的巴勒斯坦歷史著作中,將扎希爾譽為「18世紀最偉大的巴勒斯坦人」[14]。阿拉伯民族主義者亦將他視為阿拉伯人反抗外族統治、爭取民族解放的先驅[15]。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