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秩序灣
香港筲箕灣的地方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秩序灣(英語:Aldrich Bay)是香港昔日的一個海灣,位於香港島東區,筲箕灣的北部,阿公岩以西。海灣因為填海工程而消失,現時已融合為筲箕灣的一部份。現時愛秩序街的定線,大致可以反映當時的海岸線。




歷史
愛秩序灣得名於英國軍官愛秩序少校(Major Edward Aldrich)。他於1842年到達香港負責制訂英軍的防守計劃。由於他整頓軍紀效果顯著,因此當海灣於1845年決定以他來命名時,中文便翻譯成「愛秩序」。
由於愛秩序灣除北面以外都被陸地包圍,所以政府在海灣的北面興建防波堤,成為了筲箕灣避風塘。每逢颱風襲港的日子,筲箕灣避風塘都擠滿了漁船。此外,在過往端午節期間,避風塘亦有舉辦龍舟競渡賽事。
愛秩序灣旁的木屋區,曾於1976年2月1日發生五級大火,有接近三千人受災,共有過千間木屋及艇屋被焚毀[1]。
填海發展
1990年代,為進一步發展東區的土地,使該區能夠容納更多人口,愛秩序灣被填平,成為今日的愛蝶灣、愛東邨等多個屋邨和屋苑的所在地。而政府亦在原來的防坡堤以外再建兩條新的防坡堤,劃出了今日新的筲箕灣避風塘位置。
原愛秩序灣避風塘填海工程於1997年11月完成,並於2001年初開始發展,可容納約30,000名居民(包括18,000名公屋居民及9,000名居屋居民)。
周邊設施
-
愛秩序灣海濱花園
-
愛秩序灣兒童遊樂場
-
愛秩序灣綜合服務大樓
區議會議席分佈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新成街、東區走廊、愛德街以東至大潭道、鯉魚門公園以西為範圍。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