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王子島省
加拿大的一个一级行政区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愛德華王子島省(英語:Prince Edward Island;法語:Île-du-Prince-Édouard;蘇格蘭蓋爾語:Eilean a' Phrionnsa或Eilean Eòin;米克馬克語:Apekweit或Epikwetk),簡稱愛省,也常被簡稱為皮伊愛(英語常簡稱為:PEI;法語常簡稱為:Î.-P.-É.) ,是加拿大東部海洋三省之一。愛德華王子島省全境包含了與省同名的島嶼及其周遭的離島;此濱海省分的人口(154,331人,2021年統計)和面積(5,683.91平方公里,2006年統計)雖然都是全國最少,人口密度卻是全國最高,達到每平方公里約 27 人 (24.47/km2)。除此之外,該島也是全球面積排名第104位(全加拿大第23位)的島嶼。首府為沙洛城(Charlottetown)。
愛德華王子島省 Prince Edward Island(英文) Île-du-Prince-Édouard(法文) Epekwitk(米克馬克文) Eilean a' Phrionnsa(蘇格蘭蓋爾語) | |
---|---|
![]() | |
| |
格言:拉丁語:Parva sub ingenti (偉大者也是自小處成長) | |
![]() 愛德華王子島省在加拿大的位置 | |
坐標:46°24′N 63°12′W | |
加入聯邦 | 1873年7月1日(8) |
首府 | 沙洛城 |
最大城市 | 沙洛城 |
最大都會區 | 沙洛城 |
政府 | |
• 省督 | 安托瓦內特·佩里 |
• 省長 | 羅伯·蘭茨(進步保守黨)
|
立法機關 | 愛德華王子島省議會 |
國會議席 | (加拿大國會) |
下議員議席 | 4席(1.2%) |
上議院議席 | 4席(3.8%) |
面積[1] | |
• 總計 | 5,660 平方公里(2,190 平方哩) |
• 陸地 | 5,660 平方公里(2,190 平方哩) |
• 水域 | 0 平方公里(0 平方哩) 0% |
面積排名 | 第13位 |
0.1% of Canada | |
人口(2021) | |
• 總計 | 154,331人 |
• 排名 | 第10位 |
• 密度 | 27.3人/平方公里(71人/平方哩) |
居民稱謂 | Prince Edward Islander, Islander |
官方語言 | 英語(實際上,廣為使用) |
GDP | |
• 排名 | 10 |
• 總額(2017) | C$66.52億[2] |
• Per capita | C$36,740(13) |
時區 | UTC-4 |
郵政簡稱 | PE |
郵編前綴 | C |
ISO 3166碼 | CA-PE |
省花 | Pink Lady's Slipper |
省樹 | 北美紅橡 |
省鳥 | 冠藍鴉 |
網站 | www |
排名包含所有省和地區 |
愛德華王子島的命名源自於愛德華·奧古斯都王子,根德與斯特拉森公爵(Prince Edward Augustus, Duke of Kent and Strathearn,英國維多利亞女皇的父親)。
知名加拿大女作家露西·莫德·蒙哥馬利(Lucy M. Montgomery)是出身於愛德華王子島的名人之一,名著《紅髮安妮》(Anne of The Green Gables)就是以她自己的故鄉愛德華王子島作為故事背景。
歷史
愛德華王子島於一萬年前開始有人居住[3]。當時水位較低,本島與北美大陸相連;水位於五千年前開始上升,這片土地也成為一個島嶼[3]。米克馬克人(Mi'kmaq)為本島的第一原住民部族,並將本島稱為「Epekwitk」,意即「停留在海浪之上」;歐洲人將該名發音成「Abegweit」[4]。
1534年,法國航海家雅克·卡蒂埃成為首位發現本島的歐洲人[4]。然而,歐洲移民直到18世紀才相繼登陸[5]。其後,本島歸入法國殖民地阿卡迪亞,並被命名為聖讓島(Île Saint-Jean)。島上首個法裔社群於1720年在拉喬伊港(現沙洛城一帶)建立[5]。英國從1755年起,逐出在芬迪灣沿岸聚居的阿卡迪亞人,當中部分人逃至聖讓島,島上居民數目上升至五千人[6][7]。然而,英國於1758年進攻聖讓島,並大規模驅逐法裔居民,使島上最終只剩下300名阿卡迪亞人[6]。
七年戰爭過後,英法兩國於1763年簽訂《巴黎和約》。法國將本島連同其他殖民地割讓予英國,英國遂將本島名稱英語化成聖約翰島(St. John's Island)。聖約翰島於1769年脫離諾華斯高沙省,另組殖民政府[6];瓦爾特·帕特遜於同年獲委任為聖約翰島首任總督,並於1770年履新。他上任不久即計劃將殖民地名稱改為「新愛爾蘭」,但不被英國政府接納[8]。英國政府後於1798年批准將殖民地名稱改為「愛德華王子島」,以紀念英皇佐治三世的第四子愛德華王子[9]。
1864年9月,英屬北美眾殖民地的代表在愛德華王子島召開沙洛城會議,就成立加拿大邦聯事宜展開首輪會談[9]。然而,次輪會議於同年10月在魁北克城舉行後,愛德華王子島認為結盟條款對己方不利,因此放棄加盟聯邦[9]。1871年,愛德華王子島殖民政府開始在島上興建鐵路,卻因此債臺高築,逼不得已下只好同意加入加拿大聯邦,並由聯邦政府承擔鐵路項目的債務。愛德華王子島於1873年7月1日正式加盟加拿大[10],成為加拿大第七個省。
經濟
愛德華王子島加入聯邦後,一開始經濟發展很快,20年內人口就增加一倍;但後來由於安大略省和魁北克省工業迅速發展,致使島上人口大量外流。到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時,全省人口下降到不足9萬人。
愛德華王子島省的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全省總人口的 60% 以上,比例為全國最高;全省 90% 的面積為可耕地,也是全國最高的。農產品中以馬鈴薯為主。同時本省漁業也很發達。環島有曲折的海岸線和港口,沿海盛產龍蝦、牡蠣、扇貝和貝殼類海鮮。魚類中尤以金槍魚著稱,所以愛德華王子島又有「金槍魚之都」的美稱。
人口統計
地圖
重要城市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