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土戰爭土耳其稱為的黎波里戰爭(Trablusgarp Savaşı),是一場於1911年意大利王國鄂圖曼帝國的戰爭。戰爭爆發於1911年9月,至翌年10月結束。意大利王國於統一後逐漸湧現殖民主義思潮,剛好1911年7月發生了摩洛哥危機,恰巧提供了有利的入侵時機,於是意大利事後即決定揮師入侵鄂圖曼帝國在北非的屬地。1911年9月28日,意大利政府以其在的黎波里昔蘭尼加的利益受到侵犯為藉口,向鄂圖曼帝國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土耳其同意其進駐的黎波里,但卻遭拒絕,於是在次日向土宣戰,義軍開始登陸入侵利比亞。1912年3月現代化的意大利皇家海軍已取得地中海的戰略主導權,並攻佔了十二群島。其後在奧匈帝國的外交壓力下,雙方簽訂了烏契條約。條約使得意大利得到了北非的的黎波里及昔蘭尼加的領土,於是這塊自十六世紀中期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所控制的北非沿海地區自此落入意大利的手中。意大利的勝利激起了保加利亞、希臘和塞爾維亞等巴爾幹國家反對土耳其的決心,最終引發了第一次巴爾幹戰爭

快速預覽 意土戰爭, 日期 ...
意土戰爭
瓜分非洲的一部分

的黎波里登陸的意大利皇家海軍士兵
日期1911年9月29日至1912年10月18日
地點
結果 意大利勝利
領土變更 意大利獲取利比亞作為殖民地和佐澤卡尼索斯群島
參戰方
意大利王國 意大利王國

 鄂圖曼帝國

指揮官與領導者
意大利王國 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三世
意大利王國 Giovanni Giolitti
意大利王國 Carlo Caneva
意大利王國 Augusto Aubry 
意大利王國 Giovanni Ameglio
意大利王國 Luigi Faravelli
鄂圖曼帝國 穆罕默德五世
鄂圖曼帝國 Mehmed Said Pasha
鄂圖曼帝國 恩維爾貝伊
鄂圖曼帝國 穆斯塔法·凱末爾貝伊
奧馬爾·穆赫塔爾
兵力
1911年:[1]
89,000人
1912年:[1]
共12個營
起初:[2]
~8,000名土耳其部隊
~20,000名當地部隊
Final:[2]
~40,000名土耳其和利比亞民兵
傷亡與損失
1,432人戰死[3][4]
1,948人病死[3][5][4]
4,250人受傷[4]
8,189人戰死[6]
~10,000人死於囚禁和處決[7]
關閉

意土戰爭也是人類第一次以動力飛行器,在空中進行戰鬥。意大利軍也使用飛機投擲炸彈,攻擊土耳其軍在利比亞的地面軍隊。

faviconfaviconfavicon
7 sources

烏契條約

隨着勝利的天秤往進攻方倒,意大利外交官決定向鄂圖曼開出對已方極為有利的條件。

一九一二年十月十八日,雙方代表於瑞士洛桑附近的烏契簽署烏契條約,也被稱為第一次洛桑條約(避免與一九二三年的洛桑條約搞混)。

條約主要內容如下:[8]

favicon
1 sources

參考文獻

相關聯結

其它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