恚(梵語:pratigha,巴利語:paṭigha, 藏語:khong khro),又譯為嗔、嗔恚、怒、有對、對礙,佛教術語,即是憤怒、反感的意思,是煩惱的一種,也是一種心所。
概論
恚是一種不善的心所,是一種結,《法集論》將它列為十結之一[1],《集異門論》列為九結之一[2]。在瑜伽行唯識學派及現代南傳上座部傳統中,被列為六種煩惱之一[3]。
它被定義為對於其他有情,對於挫折、不如意,以及對於帶給某個人挫折的人。事物,產生的敵意[4][5]。根源在三不善根的瞋(dveṣa)之中[6]。它是因為錯誤的認知,負面的行為,以及缺少禪定與內觀等修行而產生。因為恚心所,會產生五蓋的瞋恚。
註釋
相關條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