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德文特河谷工業區(英語:Derwent Valley Mills)為一處位於英國打比郡德文特河沿岸地區的世界遺產,200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現由德文特河谷工業區合夥企業(Derwent Valley Mills Partnership)管理。於18世紀,跟隨着李察·阿克萊特發展之棉紗紡織新技術,現代工廠(factory,或稱為mill[註 1]體系在此誕生。受惠於技術上的進步,棉紗的不間斷生產得以實現。此套體系在河谷間播散開來,到了1788年,英格蘭已有超過200家阿克萊特式的紗廠。阿克萊特發明的紡織新技術,以及組織勞動力之方式,更傳播至歐洲大陸及美國。

快速預覽 世界遺產, 官方名稱 ...
德文特河谷工業區
世界遺產
Thumb
德文特河谷之梅森紗廠(英語:Masson Mills
官方名稱Derwent Valley Mills(英語)
位置 英格蘭打比郡
標準文化:(ii)(iv)
參考編碼1030
登錄年份2001年(第25屆會議
面積1228.7公頃
緩衝區4362.7002公頃
網站www.derwentvalleymills.org
座標53°1′44″N 1°29′17″W
Thumb
德文特河谷工業區
工業區在英國的位置
關閉

英格蘭最早引進水力的紀錄為1719年約翰·洛姆John Lombe)將其用於他在打比的絲織廠,然而,真正在生產棉花之過程中使用水力,為1770年代的李察·阿克萊特。阿克萊特的一項關於水力紡紗機之專利,可使棉線不間斷紡織,這代表非技術工人即可操作。克羅姆福德紗廠為阿克萊特創立的首座紗廠,紗廠新招募的勞工,使得其旁邊的克羅姆福德村規模大幅擴張。此種生產及安置工人同步的體系,於整個河谷間廣泛流傳。此機制的用意為確保工人來上工,因此有必要為其修建住屋。於是,由紗廠主人建造,環繞紗廠的新聚落誕生,其包括公共設施如學校、禮拜堂及市場等,有時亦可能直接開發一個早有發展的聚落。當時所建多數房舍至今尚可使用。同時,交通的基礎建設亦為新聚落之一部分,建造後可為紗廠的產品開闢新的市場。

阿克萊特當時的競爭者在包括貝柏達利修道院Darly Abbey),及米爾福德等地修造紗廠及附屬的工人聚落。阿克萊特式的紗廠相當成功,時而為人所效法,但卻不付阿克萊特權利金。德文特河谷棉紡工業在19世紀最初的25年間逐漸沒落,市場重心轉移至蘭開夏郡,因為對於市場及原材料的交易,蘭開夏郡為更佳地點。德文特河谷棉紡工業沒落後,河谷中紗廠及其附設建築獲得保存,並予以再生利用。在世界遺產保護區域中的許多建築同時亦列於登錄建築登記紀念物之內,其中有部分紗廠如今規劃為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Remove ads

地點及覆蓋範圍

世界遺產地德文特河谷工業區佔地12.3平方千米,[2] 地跨德文特河谷24千米之區帶,於打比郡中自北部之馬特洛克巴芙(英語:Matlock Bath)至南部之打比市中心。遺產地中為紗廠之建築群,並有聚居點,中含工人住宅、德文特河上的攔河堰及用以支持谷中紗廠的交通網。[3] 遺產地括有克羅姆福德、貝柏、達利修道院及米爾福德之社區,含838座登錄建築,由16座I級,42座II*級與780座II級建築組成。另有9處建構列入登記紀念物中。克羅姆福德運河以及克羅姆福德與高峰鐵路(英語:Cromford and High Peak Railway)旨在促成這一地區的工業化,此二者亦為遺產地之一部分。[4]

歷史

Thumb
洛姆的絲織廠

17世紀晚期,因應於對作為時興服飾之一部分的絲織品的需求,絲綢織造業得以擴張。有一人慾借水力的使用提升產量,其名為湯馬士·科特徹特(英語:Thomas Cotchett),此人委託工程師佐治·索羅克爾德(英語:George Sorocold)於打比市中心附近德文特河中一小島上建一絲織廠。雖此實驗並不成功,其事仍使科特徹特當時的一名僱員約翰·洛姆有所觸動。他確信若水力可更趨完美,則有市場為水力生產的產品而開。洛姆汲汲於刺探工業情報,得獲意大利機器的圖紙。他於1719年為此設計申請專利,並鄰科特徹特的絲織廠建造一座33.5米 × 12米(110英尺 × 39英尺)的絲織廠,高五層。至1763年,洛姆的專利業已過期30年。由於絲綢市場小,僅有7座洛姆式廠得建。然而其時洛姆已引入水力驅動機械的一種可行方法,並已建立有組織勞動力的一種範本,此種模式將為日後的實業家所效法。[5]

Thumb
德國伍珀塔爾歷史博物館所展水力紡紗機之模型

由於絲綢為奢侈品,其市場狹小且輕易即為機制產品所飽和。機制紡織品的下一革新達至棉紡工業,棉業所具的市場遠爲廣闊,且產出人所能夠負擔的實惠貨品更多。棉花的紡織過程較之絲織品生產要複雜得多。[6] 為紡棉而作的水力紡紗機由李察·阿克萊特開發並於1769年得申專利。這種機器能連續紡織紗線,在其影響下,無需技術而用以保證機器不致損壞的監管員代替了技術工人。水力紡紗機的大小自4個紗錠至96個紗錠不等。基於上述緣故,水力紡紗機得以流行及廣傳。[7] 1771年,李察·阿克萊特租賃入克羅姆福德的地塊。至1774年,其首座紗廠投產,於1776年其又開始在克羅姆福德建造其次座紗廠。此段時間中阿克萊特有開發用於前紡的機器,於1775年得其第二個專利。[8] 隨紡織工序的機械化,生產棉織品的其餘過程無法跟進,亦需機械化。阿克萊特製造一種機器用以梳棉,即用以將棉纖維整為平行。然阿克萊特的發明並非全有所成,至1790年代有實用的機器發明以先,棉花的清潔即以手工進行。[9]

阿克萊特有尋求經濟資助,當地一名地主彼得·南丁格爾(英語:Peter Nightingale,其人為弗羅倫斯·南丁格爾之外曾祖舅父[10])以2萬英鎊(2024年約合300萬英鎊,[11]此後之貨幣換算體例皆同)購得克羅姆福德處的產業。[8] 南丁格爾並建俯瞰紗廠的「岩石屋」(英語:Rock House)供阿克萊特居住,又進一步予其2000英鎊(約合27萬英鎊)用以建造次座紗廠,並有1750英鎊(約合24萬英鎊)以建造工人住宅。1777年至1783年間,阿克萊特及其家於貝克韋爾(英語:Bakewell)、克雷斯布魯克(英語:Cressbrook)、羅斯特(英語:Rocester)及威爾克斯沃斯(英語:Wirksworth)等地建廠,遍及打比郡與施他佛郡傑德戴亞·斯特魯特(英語:Jedediah Strutt)為阿克萊特於克羅姆福德首座紗廠的合伙人,自1776年起在貝柏及米爾福德建廠。[8] 湯馬士·雅芳斯(英語:Thomas Evans)為達利修道院地方的一名地主,更以1140英鎊(約合15萬英鎊)置下修道院周圍7.1公頃(18英畝)的土地,於1782年在此村建立一棉紡廠。[12] 阿克萊特受付提成於仿造他所發明之機器的人,然而亦有人甘冒訴訟而從事盜用之舉。[8]

位於馬特洛克巴芙的梅森紗廠(英語:Masson Mill)的建設於1783年始,由阿克萊特策劃。[13] 與阿克萊特之擴張主義同時,傑德戴亞·斯特魯特亦涉足棉紡工業。斯特魯特所具的一項優勢在於阿克萊特業已完成機械上一應之必要實驗,故斯特魯特不必投資於新技術的探索。其人於克羅姆福德以南約8英里(13公里)處的貝柏建立一廠,大概於1781年完工。該處市鎮隨1784年第二廠之增加而見擴大。斯特魯特又於貝柏以南約2英里(3公里)處的米爾福德建一廠。至1793年,又有二廠加建以作印刷與漂白之用。斯特魯特家估計到1789年其家於在貝柏及米爾福德的紗廠已投資37000英鎊(約合500萬英鎊,以當時數額計,斯特魯特家於貝柏投資26000英鎊,於米爾福德投資11000英鎊),而每年可得收益36000英鎊。[14]

Thumb
克羅姆福德之工人村舍

阿克萊特以家長式之僱主見稱,用心於其僱工並僱工家庭的福祉。1785年於克羅姆福德一所主日學得建,供給200名孩童以教育。[15] 到1789年,克羅姆福德的產業復歸阿克萊特家,他們在地方的結構及建設上影響甚為活躍。有一座市場於克羅姆福德建造,作村落的新核心用。每周日阿克萊特組織集市,為刺激人造訪而向參與最積極者發給年度獎。[15] 李察·阿克萊特死於1792年,後其子小李察·阿克萊特接管產業,且將多數位於克羅姆福德及馬特洛克巴芙之外的棉紡廠售出。克羅姆福德及馬特洛克巴芙的紗廠之所以不售,則很可能是為了維持其家威勒斯利莊園(英語:Willersley Estate)的開銷。[13] 克羅姆福德亦建有建立社團及俱樂部。李察·阿克萊特對社區宗教事務幾無興趣,直至1797年小阿克萊特方建立克羅姆福德教堂,而老阿克萊特原設想將此堂作阿克萊特家在威勒斯利城堡中的私家禮拜堂。阿克萊特家以設立市場而使克羅姆福德自足的嘗試成功,該村落之擴張持續至1840年許,雖其時村中紗廠已過中天而進於衰落亦不例外。[15]

Thumb
建於1775年而焚於1890年之克羅姆福德紡織廠的地基,其右為水輪室

小李察·阿克萊特無心於棉花生意,其父死後阿克萊特家即中斷對實業的投資。斯特魯特家則繼續注資,以在米爾福德及貝柏諸廠之利潤為資金源。彼等持續建廠直到1810年代,到1833年其產業雇有2000人,宰制德文特河谷中的棉業。[16] 同阿克萊特於克羅姆福德所作者一樣,斯特魯特家亦為其僱工供給住宅。於傑德戴亞·斯特魯特始建廠以先,貝柏即為既成村落,自帶市場,故爲發展此處村落成自足的實體,斯特魯特需承擔的社會角色不須如李察·阿克萊特在克羅姆福德所作者那樣活躍。[17] 斯特魯特家供給教育,於1817年分別有650名及300名孩童於貝柏及米爾福德參加主日學。[18] 較之人口於19世紀早期達於約1200人之高峰的克羅姆福德,貝柏之人口因事業繁榮而自1801年的4500人攀至1831年的7890人。[19] 達利修道院亦作為工人定居點擴張,惟其無市集之處,故在居民供食方面有問題。此定居點在1788年至1801年間佔地擴張一倍,其人口又於1801年至1831年間隨許多工人住處之增修而自615人漲至1170人。一所為80名兒童而設的主日學於諸廠中之一廠內修造,一教堂及學校分別於1819年及1826年得建。[20]

雖於19世紀前四分之一為棉業之主力,斯特魯特家之公司於同蘭開夏郡紡織工業城鎮的競爭中仍開始落敗。行情轉移的問題影響整個德文特河谷:於原材料及市場而言蘭開夏的位置較之打比郡為好。[16] 斯特魯特家經營之廠亦苦於現代化的缺乏,其家於19世紀之初處於防火工藝的前沿,但隨着廠中所用之機器更為大且強力,其家仍然堅持在成人可更熟練操作的機器上使用童工。斯特魯特家的公司衰敗,於19世紀後半葉其部分紗廠租賃或售與其他公司。[21] 即便德文特河谷的棉業敗落,與關於生產棉花之工業過程有關的許多構建並工人之屋舍仍得以保留,而世界遺產名錄中有848棟登記建築。[22]

Remove ads

交通

克羅姆福德運河

Thumb
克羅姆福德運河之終點克羅姆福德碼頭

埃里沃什運河於1777年始開鑿,主要是為運煤而開。此運河從索利(英語:Sawley)段的特倫特河流至克羅姆福德以南14英里(23公里)處的蘭利紗廠(英語:Langley Mill)。1788年,李察·阿克萊特曾要求威廉·傑索普估算建設一條連通克羅姆福德的紗廠至蘭利紗廠的運河造價幾何。傑索普推出的數字為42000英鎊(約合600萬英鎊),此數額之資金於二周之內即籌集完畢。當地廠主傑德戴亞·斯特魯特及湯馬士·雅芳斯反對此擬建的運河,擔心此河將干擾他們紗廠的供水。然於1789年英國國會批准修建此條運河。[23]

克羅姆福德運河於1794年竣工時,其已耗費近於傑索普原估造價二倍的資金。此工程位於蘭利紗廠及克羅姆福德碼頭的紗廠群之間,跨越兩座水道橋,於布爾橋(英語:Bull Bridge) 的數座鐵廠下穿通3,000碼(2,700米)的隧道,並有14道船閘[23] 運河上所運四分之三的貨物為煤及焦炭,余則括有粗砂岩、鐵礦石及鉛。[24] 1796年於傑索普及班哲文·奧特蘭姆(英語:Benjamin Outram)主持下打比諾定咸運河竣工,向打比及諾定咸重要的紡織中心提供直接通路。1845年1月,克羅姆福德運河公司決意建造一永久水泵,以在乾旱條件下足量供水。此決定由埃爾斯卡爾(英語:Elsecar)的米爾頓鐵廠附設的格雷厄姆公司實行。

於19世紀中期曼徹斯特、巴克斯頓、馬特洛克及中部地區鐵路連接線(英語:Manchester, Buxton, Matlock and Midlands Junction Railway)之延拓到運河南部以先,克羅姆福德運河一直成功運作。1852年運河售與上述鐵道公司,加速了自身之衰落。至1889年此運河即主用於本地交通。因其保養及修理花費過巨,運河最終於1944年關閉。打比郡議會於1974年獲此運河的所有權,克羅姆福德運河學會(英語:Cromford Canal Society)承擔其修復任務。[25]

Remove ads

克羅姆福德與高峰鐵路

Thumb
高峰樞紐站之工作間與辦公室,此站為本節所述鐵路之南端終點,並為其與原米德蘭鐵路、現德文特河谷線之樞紐站

19世紀早期曾有計劃一運河以將終於惠利橋(英語:Whaley Bridge)的峰區森林運河以及克羅姆福德運河連通,如此將於蘭開夏郡同打比郡兩地之市場間提供直接通路。然而此運河的造價高不可負,企劃由是廢止。約西亞·傑索普為威廉·傑索普之子,相信馬拉鐵道較之運河將遠為廉價。[26] 1825年5月2日一國會法令得以通過,是法令有關建設克羅姆福德至惠利橋的鐵路。此企劃有第六代德雲郡公爵威廉·卡文迪許、小李察·阿克萊特及數名曼徹斯特銀行家推動,富於雄心。有期望蒸汽車頭可用於鐵路線上,儘管其時此類技術尚在初期,而佐治·史提芬孫直至1829年方製成其革命性的火箭號機車。鐵路南段自克羅姆福德碼頭至巴克斯頓東南赫德洛(英語:Hurdlow)之部分於1830年5月29日啟用,余之線路於1831年7月6日開通至惠利橋。[27] 此線上之首個蒸汽車頭於1841年引入,其前線上交通全以四輪馬車運行。[28]

此鐵路自海拔277英尺(84米)的克羅姆福德碼頭爬升至海拔1,264英尺(385米)的拉德曼洛(英語:Ladmanlow),而後降至海拔747英尺(228米)的峰區森林運河碼頭處。高度之變化於運河而言則有必要修建多道船閘,而此於鐵路言之較易解決。雖如是,於一時期間克羅姆福德與高峰鐵路確實具有全英國最為劇烈的高差曲線變化,亦有為無蒸汽動力載具而設的鐵路中最為陡峭的爬坡。[29] 鐵路的建設耗資為180000英鎊,較原擬的155000英鎊為高(此二者分別約合1400萬英鎊與1200萬英鎊),然大大低於建設運河所預估的500000英鎊(約合3800萬英鎊)。[30] 是鐵路為連接峰區森林運河及克羅姆福德運河而建,其價值同運河的價值緊密掛鈎。以其開通之時克羅姆福德運河沿線之交通已然萎縮之故,鐵路未有盈利。[31] 1855年一國會法令允准此線以在運貨之同時亦運輸旅客。[32] 雖載客旅運於此鐵路而言成更重要的業務,其仍步入衰敗並於1967年4月21日關閉。[33]

Remove ads

後世影響

Thumb
美國羅得島州波塔基特斯萊特紗廠,含有多項於德文特河谷發展出的工廠生產制之要件,而此廠由貝柏出身之森姆·斯萊特建立

德文特河谷得認為是工廠生產制之誕生地。[22] 其中開發的機械如水力紡紗機使連續生產成為可行。[9] 李察·阿克萊特的克羅姆福德紗廠及其相聯繫的工人安置點為工業社區提供樣板,非但於德文特河谷中,於國際亦如此。安置點同克羅姆福德紗廠同時建造的原因在於為工人提供居處,而保障紗廠所需之勞動力的唯一方法正在於有為勞工及其家人提供住家。阿克萊特模式的成功引起其他實業家對其之仿照。企業家如彼得·南丁格爾、傑德戴亞·斯特魯特及湯馬士·雅芳斯等於德文特河谷內為其僱工在貝柏、米爾福德及達利修道院等處修造安置點。保障勞動力的供給,是爲經濟上的出發點,而這些實業家亦同樣關切其僱工及僱工之家庭,並出於家長制的觀念而實施行動。[34]

阿克萊特的創新不僅限於發展工人聚落。他並在許多用於水力紡織的技術上得獲專利。其專利之成功至於競爭的實業家寧冒訴訟風險亦要效仿其設計的地步。阿克萊特之專利權於1785年過期,至1788年便有超過200家阿克萊特式紗廠於英國建立。[35] 蘇格蘭的新拉納克亦為一世界遺產地,[36] 其即受李察·阿克萊特及德文特河谷所歷發展的直接影響:於大衛·戴爾(英語:David Dale)及阿克萊特在1784年之一造訪中,拉納克其地得認定為潛在的建廠點。戴爾其後在拉納克建立四廠,皆與阿克萊特之梅森紗廠於結構上相似。其中至少二廠有利用德文特河谷中發展出之技術,不過其工廠制度與德文特河谷中所用者有別。新拉納克於1799年由羅拔·歐文取得,此人更進一步開展家長制之管理,甚於德文特河谷中所實行者,嘗試遍及老少的教育以及社會控制。[37] 索爾泰爾為另一世界遺產地,[38] 建立於1853年而以工人之居宅及施設為特色,同時也有其他由阿克萊特發展工廠制度的要件。[39]

1774年英國政府通過一法案宣佈棉花及亞麻工業中所用之「工具或器物」(英語:tools or utensils)的出口為非法。是故於英國發展的新技術若要播散至他國其唯一方式即是通過工業間諜。其中有一人名卡爾·德利厄斯(英語:Carl Delius),他在英格蘭工作,將許多阿克萊特所造發明的圖紙交與約翰·葛腓烈·布呂格曼(德語:Johann Gottfried Brügelmann)。布呂格曼藉此信息於杜塞爾多夫附近之拉廷根建一廠,於1784年投產。其人以同克羅姆福德紗廠有關之方式命名其所建安置點。此廠為歐洲大陸之首座阿克萊特式紗廠。[39] 於德文特河谷所發展的紡棉技術亦傳至美洲。於1790年美國有不多於2000隻由珍納機提供動力的紗錠,相比之下同時期之英國則有240萬隻機器驅動之紗錠。阿克萊特式廠由自英國來的移民引入美洲,此等移民中有許多並非技術工人。移民中有一人名森姆·斯萊特,自德文特河谷出身,[40] 為傑德戴亞·斯特魯特之學徒,[41] 創辦了斯萊特紗廠[42] 德文特河谷中發展出的技術有許多得以存留並用於其他紡織工業,例如直至20世紀中期梳棉仍以李察·阿克萊特發明的技術操作。工廠生產制使人有可能生產出廉價之織物與衣服。[9]

Remove ads

保護

Thumb
克羅姆福德紗廠後來之所有者為一印染公司,被公司棄用後為阿克萊特學會在1979年置下

從1971年舉辦之阿克萊特節中阿克萊特學會(英語:Arkwright Society)成立。[43] 克羅姆福德紗廠建築群於1979年為阿克萊特學會所購得,使同其廠有關之建築得免於拆除。此公益組織以保存之目的購入此處廠房,並有開始修復之意圖。其廠自停止產棉後已為在其內部進行的與顏料同染料有關的工業過程所污損。於當地議會、東米德蘭經濟發展署英格蘭遺產委員會遺產彩票基金幫助下,紗廠得以在500萬英鎊之開銷下修整去污。今克羅姆福德的紗廠為小型企業所用,作教育用途。[44][45]

德文特河谷中為棉業而建的許多紗廠存留而於工業之衰退後重被使用。多數工人住宅亦存,仍作居宅用。貫穿1970年代及1980年代,與英格蘭遺產委員會有合作關係的當地主管部門意圖防止屋舍及廠房之劣化,其方法是以對受保護屋舍的所有者提供建議及用補貼擔負保護工作。2000年此地為世界遺產之地位而作出的申請提出時,地區內838座登記建築中有26座列入英格蘭遺產中的「受威脅名錄」(英語:At Risk Register)而處於失修狀態。[43]

2000年德文特河谷工業區得提名以求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與其一道者還有布萊納文工業景觀、新拉納克及索爾泰爾,此等地方如今皆為世界遺產地。此處遺產地之申報意在提升世界遺產名錄中工業考古之代表性。[46] 此申報成功,於2001年德文特河谷工業區得列為世界遺產。[47] 其世界遺產之地位旨在肯定其保護工作;此類所有的遺產點皆得以認為是「對人類的傑出價值」。[48] 此遺產地以世界遺產登錄標準之第(ii)及(iv)條見列。此處遺產地為工人住宅作一先行者,李察·阿克萊特於技術之發展同樣如此。[22] 德文特河谷合夥企業代表英國政府負責此處遺產地的管理。[49] 2009年6月,打比的巴芙街紗廠(英語:Bath Street Mill)損於火。此廠為世界遺產之一部分,溯其時間在18世紀。[50]

2018年,「克羅姆福德諸紗廠創意集群及世界遺產地門戶項目」(英語:Cromford Mills Creative Cluster and World Heritage Site Gateway Project)於「歷史英格蘭天使獎」(英語:Historic England Angel Awards)中入圍「最佳歷史建築或歷史地點大規模活化獎」(英語:Best Major Regeneration of a Historic Building or Place)。[51] 2019年,阿克萊特學會於克羅姆福德諸廠址僱用100人,About Us. Cromford Mills. [2020-11-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28).是次修復之開支為4800萬英鎊。[52]

Remove ads

博物館

  • 李察·阿克萊特之梅森紗廠 今為一營業之紡織博物館,有全世界最大的繞線筒館藏。[53]
  • 利活泵站(英語:Leawood Pumphouse )今為一營業之博物館,至今仍事其本職工作,即自德文特河泵水至克羅姆福德運河。泵房於指定的周末開放。
  • 在貝柏則有大量遺產點轉而作其他商業之用,貝柏北廠(英語:Belper North Mill )的建築為德文特河谷遊客中心所居。其以關於德文特河谷紡織工業之歷史的機械及其他物什之陳列為特色。[54]
  • 於遺產地之極南處,約翰·洛姆的絲織廠今作打比工業博物館用。[55] 此博物館於2011年4月3日關閉,封存超過兩年。[56]
  • 2013年10月一項目以為21世紀重新發明絲織廠而作者始行,合併STEAM(科學、技術、工程、藝術及數學五詞於英文中之首字母集合)諸原理。此博物館今每周開放4天。[57]

參看

參考文獻

參考目錄

  • Conrad Jr, James L., "Drive That Branch": Samuel Slater, the Power Loom, and the Writing of America's Textile History, Technology and Culture, 1995-01, 36 (1): 1–28, JSTOR 3106339, doi:10.2307/3106339
  • Cooper, Brian, Transformation of a Valley: The Derbyshire Derwent, London: Heinemann, 1983
  • Derwent Valley Mills Partnership, Nomination of the Derwent Valley Mills for inscription on the World Heritage List, Derwent Valley Mills Partnership, 2000
  • Mason, J. J., Strutt, Jedediah (1726–1797), Oxford Dictionary of National Biography (需要訂閱或英國公共圖書館會員資格),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011-02-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6)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