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move ads
非汉族征服者统治的中国王朝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征服王朝(英語:Dynasties of Conquest)是西方漢學家德裔美國人魏復古所提出的歷史學名詞,出自他所提出的「征服王朝學說」,首次出現於他與馮家昇合著的《中國社會史:遼》。征服王朝相對於漢族王朝,意指少數民族所建立的中國朝代。此類王朝在吸收漢文化的同時亦刻意保持自身文化,與吸收漢文化並徹底被漢化的滲透王朝不同[1]。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歷史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22年10月4日) |
魏復古將中國歷史朝代分成兩類:一個是漢族建立的朝代,另一個是由異族(大多是北方民族)所建立的朝代,其中又分成滲透王朝與征服王朝[2]。
征服王朝大多實施二元政治:以本民族制度管理本民族,以漢族制度管理漢族。例如遼朝官制分北面官與南面官,以北面官管理契丹族,以南面官治理漢族;金朝以猛安謀克管理女真族,以州、縣管理漢族;元朝以蒙古本身制度管理蒙古族,以漢法治理漢地[2]。
征服王朝的民族強調民族特質:外來民族為了維護自身民族文化,在政策上也都刻意維護本族利益。他們創製屬於自己的文字如契丹文字、女真文字、西夏文字、八思巴文與滿文,並奉為國語。為了維護本民族軍事優勢,他們也提倡尚武精神,注重騎射訓練[2]。
傳統學者採取以漢族為立場的思維[14][15],認為征服漢地建立政權的外來民族最後大多被漢文化同化,只有元朝漢化最淺[16][17]。魏復古改採支配權力者的立場思考,並且提出「征服王朝」學說。他提出兩個論點:認為征服中原的北方民族並非都是被漢文化單向同化,而是與漢族互相涵化,例如北齊要求漢族學習鮮卑文化[3][18]、北周融合胡漢文化後形成的胡漢關隴集團、元朝鼓勵漢人學習蒙古文化並在較大程度上採取「草原本位政策」、清朝強迫漢人接受剃髮易服等滿洲文化[19]。部分的異族在人數與文化水平方面雖居劣勢,但他們往往保全本身文化,選擇性的攝取漢化,力圖維護自身文化,並且強迫漢族遵從其本身文化[1]。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