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世
出身於范陽張氏,依郡望稱范陽郡方城縣人,後由常州遷徙到河南濟源。
- 曾祖:張惠湛,陳朝宣猛將軍、散騎常侍、永嘉郡太守。
- 祖父:張子爽,唐朝巴州曾口縣令、尚食奉御。
- 父親:張孝昊,并州樂平、荊州公安二縣令。
生平
張庭珪少年即以文學知名,弱冠應制舉,中賢良射策第二等,歷任冀氏、白水、伊闕三縣尉。武后長安年間,官至監察御史。與李嶠、蘇珦等人勸諫武后修建白司馬坂大佛像,武后在長生殿召見,聽從了他們的諫議,並賞賜撫慰。唐中宗景龍末年(710年),為中書舍人,再轉潁州、洪州都督,仍為江南西道按察使。
唐玄宗開元初年,入朝為禮部侍郎、尚書左丞、黃門侍郎。後因泄露宮廷秘語,貶為沔州刺史,又歷蘇、宋、魏三州刺史。入為少府監,加金紫光祿大夫,封范陽縣子。任汴、饒、同三州刺史,四遷太子詹事,以老病致仕。開元二十二年秋八月十九日(734年9月20日)卒,年七十七,贈工部尚書,諡曰貞穆。
張庭珪素與陳州刺史李邕親善,屢次上表推薦,李邕所撰的碑碣之文,必請庭珪八分書之。庭珪善於楷書、隸書,甚為當時人所重。他還舉薦過達奚珣、苗晉卿、梁涉、孫逖、張利貞、王靈漸、李融、李玄成等。
張庭珪墓誌1977年7月出土於河南洛陽伊川縣高山公社坡頭寨村,當地民兵修建涵洞時發現,徐浩撰文並以隸書繕寫。其夫人金鄉郡夫人周氏,雍丘縣令周崇之女。夫婦合葬於壽安縣紡山。嗣子門下省符璽郎張博雅、張博某、鴻臚少卿張博濟、太子右贊善大夫張博愛[1]。
延伸閱讀
[編]
參考書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