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哲学家和汉学家 (François Jullien)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法蘭索瓦·朱利安(François Jullien,1951年6月2日—),也譯作余蓮或于連,法國哲學家、古希臘學家和漢學家。
朱利安畢業於巴黎高等師範學校。早年從事希臘哲學研究,1975-1977年赴中國學習,曾在北京和上海學習中文和中國思想。1978-81擔任法國漢學中心香港分部主任,1985-87任東京日法會館駐地研究員。他以《含蓄的價值:中國傳統詩歌詮釋中的原創性範疇》(La Valeur allusive. Des catégories originales de l’interprétation poétique dans la tradition chinoise, 1985)取得法國國家博士學位。
朱利安擔任過幾個要職:法國漢學學會會長(1988-1990);巴黎第七大學東亞系主任 (1990-2000);國際哲學院院長(1995-1998);巴黎第七大學教授兼當代思想研究所所長及葛蘭言中心主任;法國大學研究所資深會員。
此外,他還在法國大學出版社(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主持過幾種叢書以及一份當代思想期刊《Agenda》,這份期刊後來由赫爾曼出版社(éditions Hermann)接手出版。
他現任法國人文之家世界研究學院「他者性講座」教授(Chaire sur l'altérité au Collège d』études mondiales de la Fondation Maison des sciences de l』homme)。
世界多地都曾以他的思想為主題舉行過學術研討會,譬如,巴黎第七大學和法國國家圖書館2010年12月合辦了「Dérangements-Aperçus, Autour du travail de François Jullien」,該研討會論文集2011年由赫爾曼出版社出版;北京師範大學2012年12月舉辦了一場「高峰間話」,邀請朱利安與成中英對談;2013年9月法國瑟立吉主辦了「思想的多元性:朱利安定哲學歷程」(論文集由赫爾曼出版社於2015年初出版);2013年11月台北中研院文哲所在華人世界為朱利安主辦了一次深具意義的國際性研討會(論文集2015年春出版);2014年4月,朱利安出席杭州浙江博物館為潘公凱教授舉辦的國際研討會,並與該畫家進行交流;2015年初,他與中國藝術家黃永砯在巴黎就藝術創作與哲思進行精彩的系列對談。2016年11月到2017年1月的「大臺北當代藝術雙年展」(La Biennale du Grand Taipei de l'art contemporain)由朱利安擔任客座策展人。
2010年,朱利安榮獲德國的漢娜·阿蘭特政治思想獎[1];2011年,獲法蘭西科學院頒哲學大獎[2]。2014年12月,他受邀列席於法國參議院為50位對中法交流有重要貢獻的人士所舉辦的晚宴。
由於其治學的特殊性,學界對於他的研究存在爭議。許多法國漢學家並不承認他是一位漢學家;而許多法國的哲學家也並不認為他是哲學家,認為他是漢學家。相對於法國的漢學研究傳統,他的漢學研究被認為是另類的,即使他熟練閱讀中文典籍,他卻把漢學看作是研究方法,而不是對象。他研究中國是為了反思歐洲哲學,他只是把中國思想作為對歐洲哲學的一個對照。
朱利安著述宏豐,著有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