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明專制、開明獨裁、啟蒙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也稱為開明絕對主義(英語:enlightened absolutism),亦稱為仁慈專制主義或仁慈的專制主義(英語:benevolent despotism),是專制主義的絕對君主制的一種形式,由歐洲啟蒙運動思想家所提倡。在思想上容許民眾有一定的自由權利和私有產權,但認為人民應絕對服從君王命令及法律(非君主本人)。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字源
開明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這個名詞的最早起源,並沒有明確的說法。Baron Grimm的著作是目前已知最早提到開明專制君主(英語:enlightened depot)這個名詞的人。他總結了弗朗索瓦·魁奈在《中國專制主義》(法語:Le Despotisme de la Chine)的說法,認為一個理想的君主(depot)必須是正義而且不停自我策勵的。1767年,Paul-Pierre Le Mercier de la Rivière在他的著作《自然的秩序與社會政治的基礎》(法語:L'ordre naturel et essential des sociétés politiques)中提到,以世襲專制及法律(法語:despote patrimonial et légal)來進行統治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他的著作成為開明專制的理論基礎之一。在18世紀下半,許多作家開始採用開明專制(英語:enlightened despotism)或開明專制君主(英語:enlightened depot)來形容這個理想中的專制體制。
19世紀之後的歷史學者,開始使用開明絕對主義(enlightened absolutism)來稱呼這個政體。最早提出這個名詞以及推動這個觀念的是德國學者Wilhelm Roscher。他將宗教改革至三十年戰爭這段時期的西歐,稱為宗派絶對主義(confessional absolutism),以西班牙腓力二世為代表。1648年之後,稱為典雅的絕對主義(courtly absolutism),以法國路易十四為代表。而十八世紀的啟蒙運動君主稱為開明的絕對主義(enlightened absolutism)。
歷史
早在幾千年前,中國、埃及就有了很多「賢君」,比如說雷吉德夫,堯,舜,禹,商湯等。後來,開明專制的思潮在法國路易十四時代興起。這個思想主要是由弗朗索瓦·魁奈為首的重農學派學者,以及伏爾泰所推動,因而興盛。
相關統治者
- 葉卡捷琳娜二世[1](俄國)
- 卡洛斯三世[2](西班牙)
- 腓特烈二世[3](普魯士、勃蘭登堡)
- 弗雷德里克六世[4](丹麥)
- 古斯塔夫三世[4](瑞典)
- 馬克西米利安三世
(巴伐利亞) - 約瑟夫二世[2](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
- 若澤一世(葡萄牙)
- 瑪麗二世[2](奧地利、匈牙利、波希米亞)
- 利奧波德二世[2](奧地利、托斯卡納)
- 克里斯蒂安七世(丹麥)
- 約翰·弗里德里希·施特林澤(丹麥攝政)
- 法蘭西斯科一世(兩西西里)
- 拿破崙一世(法國)
- 巴托里·斯特凡(外西凡尼亞公國、波蘭立陶宛聯邦)
- 卡洛·埃馬努埃萊三世(薩丁尼亞王國)
- 維托里奧·阿梅迪奧三世(薩丁尼亞王國)
- 馬哈茂德二世(鄂圖曼帝國)
- 若望保祿二世(梵諦岡)
- 雷吉德夫(埃及第四王朝)
- 堯
- 舜
- 殷湯(商朝)
- 武丁(商朝)
- 周武王(周朝)
- 嘉慶帝(大清帝國)
開明專制在中國
梁啓超把專制政體分為野蠻專制和開明專制兩種,認為「凡專制者,以所專制之主體的利益為標準,謂之野蠻專制;以所專制之客體利益為標準,謂之開明專制」。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