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春別站(日語:幾春別駅/いくしゅんべつえき Ikushumbetsu eki */?)是位於北海道三笠市幾春別町1丁目,北海道旅客鐵道(JR北海道)的幌內線車站(廢站)。隨着幌內線全線廢線,車站在1987年(昭和62年)7月13日廢除。
歷史
官營幌內鐵道幾春別支線,在幌內太站(後來名為三笠站)延伸1英里後中止建設,但是由於建設鐵路目的是運送來自幾春別的煤炭,因此委託了北有社繼續完成任務。當初空知集治監的囚犯負責開採煤礦,因此一般人較少使用此站與幌內站(運送煤炭的車站),後來隨着廢除集治監,一般人前往煤礦開始增加,加上幾春別煤礦的開採量增加,開發奔別煤礦和周邊人口增加,使車站使用量慢慢增加。特別是在戰後增產體制。使一年總上下車人次於1958年度(昭和33年度)的數字達到746,441人,成為幌內線繼三笠站後最後人使用的車站。另一方面,站內有兩大煤礦運送貨物[4],因此起卸量也是線內最多。在1963年(昭和38年)的發送量達到1,316,213公噸,為幌內站的2倍以上。因此站內需要很多處理貨物的車站人員,特別在戰時有許多女性勞工,當時都是進行辛勞工作。在1942年(昭和17年),站內有70人工作。
- 1888年(明治21年)12月10日:北有社開設官營幌內鐵道郁春別站(日語:郁春別駅/いくしゅんべつえき)[1],當時為一般車站[1]。
- 1889年(明治22年)
- 1890年(明治23年)11月21日:由於站內翻新而暫停服務[6]。
- 1891年(明治24年)4月:車站重開[1]。
- 1906年(明治39年)
- 1916年(大正5年)4月:伊澤良立(後來賣給東邦炭礦株式會社),鋪設前往彌生礦的馬車軌道[7]。
- 1927年(昭和2年):東邦炭礦彌生礦的馬車軌道廢除(後來於彌生站靠近三笠一方的本線旁設置起卸場)[7]。
- 1936年(昭和11年)3月:車站大樓翻新[7]。
- 1957年(昭和32年):北炭幾春別煤礦關閉[7]。
- 1959年(昭和34年):站內進行翻新,本線增設側線[7]。
- 1960年(昭和35年)
- 1971年(昭和46年)10月25日:住友石炭礦業奔別煤礦關閉。專用線廢除。
- 1981年(昭和56年)5月25日:結束處理貨物[8]。
- 1984年(昭和59年)2月1日:結束處理行李[1]。成為業務委託站。
- 1987年(昭和62年)
車站名稱取自所在地名。名稱源自阿伊努語的「イクスンペッ(ikusun-pet)」,其意思是在另一邊的河流[10]。
地名原自阿伊努人原本居住於對面岸,名為「幌向」(日語:ポロモイ)的地方,因而得名[10]。在1882年(明治15年)前後,幌內村形成後開拓者開始入住,漢字便寫為「郁春別」。在1889年(明治22年)5月28日,幾春別村成立時改名為「幾春別」,車站名稱也同時改變[11]。
車站構造
截至車站廢除前,此站是地面車站,設有1面1線的單式月台。此站是無人車站。
車站周邊
- 幾春別市民中心
- 幾春別郵局
- 北海道中央巴士「幾春別町」停留所
相鄰車站
- 北海道旅客鐵道
- 幌內線
- 彌生-幾春別
注腳
相關條目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