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埔番祖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歷史沿革
道光年間,臺中地區的平埔原住民族們大舉進入埔里盆地,開墾原屬於泰雅族眉社的土地[1]。其中,噶哈巫族從新社、石岡遷移至埔里,在該盆地東北的眉溪建立了蜈蚣、守城、大湳與牛眠這四部落,被稱為「四庄番」[2]。這四庄的族人共同信仰番太祖,傳說會持番刀與矛擊退當時出草的外族原住民[3][4][5]。
後來,噶哈巫族根據傳說,請漢族師傅為番太祖刻了一座手拿番刀、矛,身穿清朝官服的神像[4][5]。暨南國際大學人類學教授黃美英說明,早期這四個村莊,都有各自供奉的祖靈信仰與場所,卻只有番太祖有雕像,並以擲杯來決定每年爐主[5]。埔里文史工作者潘樵認為,平埔族普遍不會塑像,噶哈巫族卻有,且還穿着清朝的官服、官帽,相當特殊,原可能是其祖先曾幫助清廷對抗泰雅族而得來的[1]。
因噶哈巫祭祀番太祖逐漸採用漢人儀式,連後來陸續遷入的漢人也都跟着祭拜,九二一地震後,蜈蚣社區新建活動中心,此像才請到活動中心二樓,與哪吒三太子一同奉祀[5]。
2003年11月22日,約兩百多居住在埔里的噶哈巫族人,帶着番太祖神像返回新社祖居地尋根,並在大南村活動中心進行祭祖[6]。同年12月20日,在埔里蜈蚣里楓香公園首次舉行四庄聯合祭祖儀式,由蜈蚣里長潘隆川擔任主祭,鎮長馬文君與四庄耆老向番太祖上香、敬酒[2]。
噶哈巫耆老味輝震表示2014年初有幾位族人說夢見番太祖想要建廟[4],於是四庄募款新台幣320萬元來建廟[3],2014年7月19日動工[4],次年1月26日入火安座[3][7]。2019年10月25日,具有平埔族群意象的廣場鋪面落成[8]。
相關圖像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