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1947年5月,在新宪法公布之日,帝室博物馆改称“国立博物馆”,改由文部省主管。此后于1952年改称东京国立博物馆。改称国立博物馆后的首任馆长是安倍能成。 1947年9月,博物馆发行馆刊《博物馆新闻》。其创刊号头版刊登了《国民与博物馆 必须重新审视古代美术品》的文章,明确了将战前的皇家博物馆转变为国民博物馆的方针。战后博物馆
宫内省1900年(明治33年)6月,帝国京都博物館改称京都帝室博物館。1924年(大正13年)2月,京都帝室博物館被下賜京都市(現在的京都国立博物館)。 1886年(明治19年),「博物館」由農商務省移管宮内省图書寮,後改称帝国博物館、東京帝室博物館,1947年(昭和22年)5月移交文部省管理(現在的東京国立博物館)。
帝冠樣式德川美術館(日语:徳川美術館)(佐野時平,1934) 東京帝室博物館,現東京國立博物館本館(渡邊仁,1937) 靜岡縣廳舍(日语:静岡県庁舎)(中村與資平,1938) 愛知縣廳舍(日语:愛知県庁舎)(愛知縣建築部營繕課,1938) 奈良驛 高雄州廳(1931),已拆除,較難認定是否屬帝冠式建築 虎尾郡役所,現雲林布袋戲館(1931)
奈良国立博物馆廳,原來的地下通道改稱為“地下迴廊”,迴廊裡設置一些博物館商店,休息室,簡單的指示牌等等,還有一些介紹佛像構造和手印的免費手冊。此外,兩個新館都只有二樓才是展覽室。 日本哲學家及思想家和辻哲郎的“古寺巡禮(1919年)”曾經在當時的奈良帝室博物館的舉辦。當時的館內還藏有法隆寺的百濟觀音像和興福寺的
京都國立博物館帝國京都博物館在1900年(明治33年)改名為京都帝室博物館,當時奈良帝國博物館與東京帝國博物館也都變更名稱。為了恭賀當時的皇太子(昭和天皇)結婚,京都帝室博物館在1924年(大正13年)2月改稱為恩賜京都博物館。恩賜京都博物館在1952年納入京都市管轄,改稱為京都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從2007年開始由獨立行政法人國立文化財機構負責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