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朗刀(馬來語及印尼語:Parang),又稱巴冷刀,一種無鞘的彎刀。是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及汶萊常用的一種傳統工具,在野外擁有強大的適應性與多功能用途。[1] 歷史上,帕朗刀除了曾經被馬來人、印尼人做為反抗英國、日本等外來殖民者的工具,還有由於東南亞國家對槍枝的管制嚴格,因此通常被當地的幫派成員和強盜當作武器。[2] [3]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0年5月6日) |
設計與使用
帕朗刀是一種無鞘的彎刀,鈍端是橫向傾斜而且離握把越遠的刀片會越來越寬、越重。[4] 帕朗刀的尺寸通常是相同的,刀片長度大約落在30公分長(12英吋),寬度則通常不超過5公分(2英吋),以確保其功能不受影響;重量約2磅 (900克),通常不超過一公斤;刀刃為凸磨設計。 為了適應東南亞多叢林的環境,帕朗刀擁有較重的刀片可以發揮強大的切割力;握把上也有凹槽可以更容易握;刀片的斜角將較於一般的刀具更鈍,以防止刀片卡在切口中。這跟印尼的開山刀與菲律賓的薄刀具有相似的設計。
基於帕朗刀刀片獨特的曲度與堅韌的耐用度的設計,帕朗刀不僅可以用來設營地、砍柴來升營火、清除茂密的雜草與灌木叢、自衛或是宰殺獵物。必要時也可以做為造屋、家具及其他工具的器材。所以帕朗刀是一種多功能刀具。[5]
功能
根據約翰·洛夫蒂·懷斯曼(John Wiseman)所撰寫的《SAS生存手冊》[6]中,指出帕朗刀的刀片具有三種不同的刀片曲度,每種曲度都可以對應不同的用途。 帕朗刀三種不同曲度的刀片對應的用途如下:
刀的尖端(刀鋒):是整把帕朗刀的刀弧中,最為陡峭、纖細而尖銳的部分,適合藉由其窄角來進行雕刻、切割或分離細小物件、剝皮,甚至是倒角這類精細的切割工作。[7]
刀的中段(刀腹):外觀上類似斧頭的弓形刀刃,有寬闊的切角可以進行劈砍。不僅是整把刀的核心,也是整把刀製造上最困難的部分,因為這個部分的製造非常講究製作者的技術。使用者施盡全力時,可以透過刀腹獨特的設計將力量傳到刀片上的中心,以達到砍柴、切碎骨頭的功能。這也是帕朗刀與開山刀最相似的部分,兩者都能夠發揮相同的功效。[7]
刀的末端:刀的底部有經過特殊設計的的角度與施力點,使得削木、雕刻、剝皮,甚至是劈砍都可以透過帕朗刀的末端來完成刀的前、中段無法完成的事情。
帕朗刀的刀柄有全柄與隱藏式兩種形式的設計,末端比較寬的用意是防止因為潮濕而手滑掉刀。材質則是以木材最為適合,因為木材作為一種天然材料而言,無論是什麼樣的天氣都能令刀子容易被拿着。
現今的運用
帕朗刀的可靠,實用且易於攜帶性使帕朗刀成為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工具,讓你可以長期待在野外。 市面上,一些知名的戶外裝備品牌大量生產了不同款式的帕朗刀。這些由不同品牌所生產的帕朗刀擁有各自的優缺點,並提供了獨家的刀片版本給消費者挑選。重點是,價位是消費者能夠負擔得起的。因此多數的戶外運動者認為帕朗刀是相較於開山刀而言,更好、更進步的改良品。 另外,在部分戶外運動主義者如雷·米爾斯(Ray Mears)、貝爾·格里爾斯(Bear Grylls)和約翰·懷斯曼(John Wiseman)的推廣下,帕朗刀越來越普及並引起大眾的興趣。[7]
注意
帕朗刀(Parang)名字與另一種刀具巴龍刀(英語:Barong)相似,但前者是印馬地區人民所用開山刀,而後者則為菲律賓南部穆斯林部族的傳統武器。要注意避免在日常稱呼時搞混兩者。
延伸閱讀
- Golok
- 廓爾喀刀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