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亨瓦德集中營(德語:Konzentrationslager Buchenwald,Buchenwald意為「山毛櫸森林」)是納粹在德國圖林根州威瑪附近所建立的集中營,也是德國最大的勞動集中營,建立於1937年7月。
歷史
在1945年4月美軍到達前,德國將該集中營撤空。在此期間,預計共有56,000人受害,其中大約有11,000名猶太人。
集中營的罪犯主要作為勞工在當地的軍火廠工作。囚犯為猶太人、波蘭人、政治犯、羅姆人、耶和華見證人、宗教人士、罪犯、同性戀和戰俘,其中也有個別的中國人。[1]1942年之前,大部份政治犯為共產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後來其他政治犯的比例大大增加。罪犯還包括作家、醫生、藝術家、以前的貴族和公主。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範圍包括俄羅斯、波蘭、法國、德國、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荷蘭、比利時、挪威、丹麥、拉托維亞、意大利、羅馬尼亞和西班牙(一些西班牙第二共和國放逐者)。大部份來自被佔領國的政治犯是反抗組織的成員。
現況
布亨瓦德集中營的舊址現作為大屠殺紀念館對外免費開放,由布亨瓦德及米特爾堡·多拉紀念基金會管理[2]。2009年6月5日,德國總理默克爾和美國總統奧巴馬在兩位大屠殺倖存者埃利·維瑟爾和貝特朗·埃爾茲的陪同下參觀了布亨瓦德集中營。其間奧巴馬提及,其舅公查爾斯·佩恩曾在1945年4月作為第89步兵師的一員參與了解放布亨瓦德集中營的戰鬥[3]。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