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AI tools
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的管弦樂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德語:Bayerische Staatsorchester)是一家位於德國巴伐利亞州慕尼黑的管弦樂團,駐在地為慕尼黑國家劇院。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的歷史可溯至1523年,當時的指揮為路德維希·森佛,專於當代(文藝復興時期)宗教音樂作品。1811年起,固定舉辦「學術音樂會」(德語:Akademiekonzerte)之演出迄今。大約在1563年之後,樂團達到歐洲著名的程度,作曲家奧蘭多·德·拉絮斯亦是在此時期加入。
1653年,首次於慕尼黑演出歌劇。1762年起,成為巴伐利亞的宮廷專屬樂團(德語:Hoforchester)。1778年,曼海姆的卡爾·特奧多爾成為巴伐利亞選帝侯,他將自己的據點轉移至慕尼黑,隨之而來的還有著名的「曼海姆管弦樂團」的卅三名樂手,他們為樂團注入了一劑強心針。
1781年,在莫扎特的指揮下,首演了歌劇《依多美尼歐》。19世紀六〇年代,持續履行其宮廷樂團的職責,在漢斯·馮·彪羅的指導之下,完成了瓦格納《紐倫堡的名歌手》、《特里斯坦與伊索爾德》、《萊茵的黃金》以及《女武神》等作品的世界首演。20世紀初,隨着十一月革命的結束,樂團再次易名。
今日,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屬於巴伐利亞國立歌劇院所有,常態的表演場所位於慕尼黑國家劇院,屬於慕尼黑的7家職業樂團之一[註 1]。
巴伐利亞國立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亦稱音樂總監(德語:Generalmusikdirektor,簡記為GMD),自1836年起的歷任者有:
任別 | 姓名 | 起任 | 離任 | 備註 |
---|---|---|---|---|
1 | Franz Lachner[譯名請求] | 1836年 | 1867年 | |
2 | 漢斯·馮·彪羅 | 1867年 | 1869年 | |
3 | Franz Wüllner[譯名請求] | 1870年 | 1877年 | |
4 | 赫爾曼·列維 | 1872年 | 1896年 | |
5 | 理查德·施特勞斯 | 1894年 | 1896年 | |
6 | Hermann Zumpe[譯名請求] | 1901年 | 1903年 | |
7 | Felix Mottl[譯名請求] | 1904年 | 1911年 | |
8 | 布魯諾·瓦爾特 | 1913年 | 1922年 | |
9 | 漢斯·克納佩茨布施 | 1922年 | 1935年 | |
10 | 克萊門斯·克勞斯 | 1937年 | 1944年 | |
11 | 克納佩茨布施 | 1945年 | 1945年 | 再任 |
12 | 喬治·索爾蒂 | 1946年 | 1952年 | |
13 | 魯道夫·肯普 | 1952年 | 1954年 | |
14 | 弗里喬伊·費倫茨 | 1956年 | 1958年 | |
15 | 約瑟夫·凱爾伯特 | 1959年 | 1968年 | |
16 | 沃爾夫岡·薩瓦利希 | 1971年 | 1992年 | |
— | Peter Schneider[譯名請求] | 1992年 | 1998年 | 代理 |
17 | 祖賓·梅塔 | 1998年 | 2006年 | |
18 | 長野健 | 2006年 | 2013年 | |
19 | 基里爾·佩特連科 | 2013年 | 2020年 | |
20 | 弗拉基米爾·尤洛夫斯基 | 2021年 | — | 現任[1] |
在歷任總監之外,卡洛斯·克萊伯與樂團亦有長期且良好的合作關係(1968–1997年間),即使他從未正式任職於此。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