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弋導彈是一種用動力推進、透過機翼來產生升力的導彈,大多數的動力來源是噴射引擎。簡單來說巡弋導彈就是飛行炸彈。它們可以攜帶傳統彈頭或核彈頭,射程可達千百公里。近代的巡弋導彈可以超音速或次音速飛行,具備自我制導能力,而且還能以非彈道型態的飛行路徑來躲避雷達偵測,進行防區外打擊。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2年9月3日) |
巡弋導彈與無人駕駛飛機的不同之處,在於巡弋導彈不擔任偵察任務,彈頭整合為系統的一部分,而且最後一定會在攻擊中損失,無法回航降落。
簡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交戰國間開始在飛機上載滿炸藥,使用自動駕駛設定好航線和目標,飛行員在起飛後即跳傘任飛機在指定地方引爆是巡航導彈的雛型。一戰後英國發展了Larynx無人操作飛機(Larynx),一種在1920年代有充足飛行測試的飛機。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在1944年比其他國家首先配置了巡航導彈,發展出有一種炸彈的外形、短翼、尾部裝上推動器和有原始的機械陀螺慣性導航系統的V-1導彈。V-1導彈用一顆結構簡單的脈衝噴射引擎推進的,因脈衝噴射式發動機無需壓氣機而降低成本,其脈動的聲頻噪音使V-1導彈獲得了"doodle bug"的綽號。V-1導彈和類似的早期武器通常被稱作導彈Μ。
然而,V-1導彈僅採用原始的慣性導航系統時並不特別精準,只能用於攻擊大城市。雖然德國有計劃通過在倫敦潛伏的間諜設置無線電信標,以便V-1、V-2利用實現末端制導,可以攻擊英國特定政府部門,或是國會大廈、白金漢宮等,但因英國反間諜機構MI5、MI6的積極運轉未能實施。反之德國在部分V-1導彈上安裝無線電信標,通過大西洋沿岸的監聽站測量V-1的最終落點,以此修正V-1的起飛設置;亦因德國日顯頹勢,在倫敦的雙重間諜胡安·加西亞最終選擇與英國情報機構合作,傳回虛假的落點報告,雖然德軍經無線電測得V-1多過早俯衝下落,最終還是更願相信雙重間諜的報告,認為是自己的監聽站出了技術問題,導致後來的V-1多偏離目標。
另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日本為了獲得對抗盟軍海軍的優勢,訴諸利用攜帶炸彈的常規飛機的神風特別攻擊隊,以及作為補充的the purpose-built和人駕駛的發動機的MXY-7櫻花特別攻擊機,以特攻隊員自殺式操作尤其是末端超精確制導,以達到攻擊艦船所需的精度。
冷戰期間,美國及蘇聯進一步實踐了這個概念,在陸、海、空部署早期巡航導彈。
美國空軍有21個不同的制導導彈項目包括可能的巡航導彈。1948年削減預算導致項目被迫取消僅剩四個計劃:BANSHEE巡航導彈計劃(Air Material Command BANSHEE),SM-62史納克洲際核巡航導彈(SM-64 Snark),SM-64納瓦霍洲際巡航導彈(SM-64 Navaho),MGM-1鬥牛士巡航導彈(MGM-1 Matador)。BANSHEE計劃與阿芙羅狄蒂行動計劃類似,並且和阿芙羅狄蒂行動計劃一樣最終失敗,很快在1949年4月被取消[1]。美國海軍潛艇導彈項目的主要成果是在V-1導彈的基礎上發展出的SSM-N-8「天獅星」巡航導彈(SSM-N-8 Regulus)。美國空軍的第一個可用地對地導彈是有翅膀的、移動發射的、可攜帶核彈頭的MGM-1鬥牛士巡航導彈,同樣來自V-1導彈的概念。從1954年開始在海外據點部署。Matador先部署在西德然後部署在台灣與南韓。1956年11月7日,美國空軍在西德的鬥牛士巡航導彈(Matador)單位,其導彈能攻擊華約境內的目標,並且從固定的日常地點到未公佈的分散發射地點都有部署。此舉是對蘇聯鎮壓匈牙利革命造成的危機的回應。
1957年至1961年美國開展了一項野心勃勃和資金充裕的計劃——冥王星核發動機計劃(Project Pluto),發展核動力巡航導彈。如同同期的核動力坦克、核動力轟炸機,它被設計成以開放式反應堆直接加熱空氣,達到超過3馬赫數的速度在低過敵方雷達視角處飛行並且將攜帶的一些氫彈投擲在經過敵方區域的路上。儘管這一想法被證明正確並且在1961年5億瓦特的試製引擎已完成一次為期數秒的測試,但是因難以控制功率,且開放式反應堆噴射放射性物質,沒有任何飛行裝置完成。該項目最終被放棄轉而支持洲際彈道導彈的發展。
1962年古巴危機期間,前蘇聯在古巴部署了數十枚搭載戰術核彈頭的KS-1 Komet短程巡航導彈,以備在美國入侵古巴時使用。蘇聯主要把載有重核彈頭和常規彈頭的巡航導彈視為摧毀美國航空母艦戰鬥群的武器。大型潛艇(例如E級核潛艇和奧斯卡級核潛艇)能攜帶這些武器在海上威脅美國戰鬥群,大型轟炸機(例如圖-22M,圖-95及圖-160)亦能在其空中發射的巡航導彈(ALCM)中配置這些武器。
1983年美蘇同年部署了一些像戰斧巡航導彈和kh-55導彈等新一代的長射程巡航導彈,具有可以在不同的載具(包括飛機`潛艇`水面軍艦`固定基地發射)發射,被平時便預先指定的目標,按臨時設定的航線在低空或超低空飛向目標,而且精度極高可在十來米內的,因為利用雷達的盲區和不固定的發射地點,使到敵人難以及時發現和攔截。唯一缺點是飛行速度較慢,在被發現時較易被攔截,也較易被流動的目標逃脫。
2018年初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公開國情報告中稱已經研發一種「海燕核動力巡航導彈」射程幾乎無限,所以可飛行極長距離,走非常曲折的路線繞過各種偵測網,最終擊中目標。如同野心勃勃的冥王星核發動機計劃(Project Pluto),採用開放式反應堆,除了彈頭的殺傷力外本身的核動力引擎也能造成核污染給予敵方殺傷,歐洲媒體在之前數年曾偵測到俄羅斯西部地區上空有怪異輻射增高現象,原本懷疑是俄國有核事故,現在判斷是核動力巡航導彈的試射,美國中情局情報顯示因為該導彈使用無屏蔽的核動力引擎,受限於導彈的載重量無法搭載巨大質量的圍阻體,所以整個導彈一啟動都受到核污染,甚至發射台周邊也受污染,以這種狀態一路飛向目標。[2]同時普京還公開了一種核動力魚雷,可以視為一種小型無人核潛艇,可載核彈頭攻擊艦隊和沿海城市,俄媒體報導這些新武器都是為了反制美國的反導計劃逼近在東歐鄰國部署的壓迫感,必須使美國認知到其反導系統無效。
結構諸元
大部分巡航導彈都可搭載500公斤常規彈頭,它們可以用來撃沉船隻和毀壞彈藥庫。有些巡航導彈則能搭載核彈頭。
一個被廣泛運用的低成本方法是使用一個雷達測高計,氣壓測高計和計時器和在電子地圖上導航,但這種方法無法在海上巡航時有任何用途。有些系統目前使用衛星導航系統或慣性導航系統,不過這些方式實質上是比較貴,而且全球定位系統比起以地圖為基礎的系統(地型匹配導航系統(TERCOM))是來得更精密一些。反艦巡航導彈像是AGM-84魚叉反艦導彈(Boeing Harpoon)或者P-500玄武岩超音速巡航導彈(P-500 Bazalt)也可以配置紅外線或雷達制導系統。使用自動標的辨識系統(ATR)裝置在導航系統上可以增加導彈的命中精密度。戰區外陸攻導彈(SLAM)配有奇異製造的ATR系統。
分類
巡航導彈的分類方式有很多種。比較常見的分類是以大小,飛行速度(次音速或超音速),以及距離區分。通常一種導彈可以透過不同的平台發射(陸基、海上或者是空載)。有的時候,空射和潛射巡航導彈會比同種類的陸基或艦上發射型要輕和小。
巡航導彈使用的制導系統種類很多,即使是同樣的導彈的次型也會使用不同的制導系統(慣性導航系統、地型匹配導航系統(TERCOM)或是衛星導航系統等)。大型導彈能夠攜帶傳統彈頭或者是核子彈頭,但是小型導彈只能使用傳統彈頭。
高超音速巡航導彈以超過5馬赫的速度飛行。
例子:
- 美國
- X-51A高超音速巡航導彈(已結案)
- AGM-183 ARRW(已凍結)
- HAWC導彈
- 俄羅斯
- 先鋒高超音速滑翔飛行器
- 鋯石導彈
- 布拉莫斯-II導彈(印度/俄羅斯,實驗測試達到5.26馬赫速度)[3]
- 中華民國
這些導彈的飛行速度超過音速,多半使用衝壓發動機,射程多在100到500公里之間或更長,制導系統則各異。
例子:
- 低空超音速導彈(Supersonic Low Altitude Missile,縮寫為SLAM,請勿與戰區外陸攻導彈的SLAM混淆)及SM-64納瓦霍洲際巡航導彈(SM-64 Navaho,美國)。屬於美蘇冷戰早期戰略長程巡航導彈計劃。不過,都沒有獲得採用。前者是可怕的4.2馬赫的核動力核彈頭導彈,於1955年構想,64年7月1日取消。後者是46-58年間研究,陸基型射程一千哩,海基一千五百,空基三千哩的衝壓式巡航導彈。
- 4k80玄武岩(SS-N-12導彈)超音速巡航導彈(P-500,蘇聯/俄國)
- SS-N-22日炙巡航導彈(蘇聯/俄國)
- P-800縞瑪瑙(P-800 Oniks出口型稱為紅寶石,蘇聯)
- P-700花崗岩巡航導彈(P-700 Granit,蘇聯/俄國)
- 3M-54俱樂部/SS-N-27熱天巡航導彈(3M-54 Klub,俄國)僅在終端節為超音速。
- ASMP導彈(法國)核導彈,最初使用載機是幻影IV,射程300公里(大於藍鋼導彈240公里)[4]
- 海鷹3巡航導彈(C-301,HY-3,中國)
- 鷹擊91巡航導彈(YJ-91,中國)
- 鷹擊-12超音速反艦巡航導彈(中國)
- 鷹擊18反艦導彈(中國)僅在終端節為超音速。
- 布拉莫斯巡航導彈(BrahMos,印度/俄國)
- 雄風三型反艦導彈(Hsiung Feng III,HF-3,中華民國)
- 雲峰巡航導彈(中華民國)
- ASM-3空射超音速反艦導彈,使用F-2戰機發射(日本、即將部署)
- 長劍-100超音速巡航導彈(中國)
這是一種巡航導彈的常用類型。此種導彈通常由美國及蘇聯開發。導彈射程超過1000公里,時速每小時約800公里。一般來說此類導彈重1500公斤。它們通常可載傳統彈頭和核彈頭。早期版本的這些導彈採用慣性導航系統。後期版本的導彈則加入地型匹配導航系統及數位影像區域比對系統(DSMAC)等裝置、提高了相當大的命中精度。大多數的近期版本則使用衛星導航系統。
例子:
- AGM-86導彈(美國)
與上述同類導彈有同等重量、面積及速度。通常距離少於1000公里。制導系統各異。
例子:
- AGM-158聯合空面導彈(Joint Air-to-Surface Standoff Missile,美國)
- 金牛座導彈(Taurus missile,德國/瑞典)
- 暴風影導彈(Storm Shadow/SCALP,英國/法國)
- 巴卑爾巡航導彈(Babur missile,巴基斯坦)
- 雷神巡航導彈(Ra'ad ALCM,巴基斯坦)
- 玄武三型巡航導彈(Hyunmoo IIIA/B,韓國)
- 雄風二E巡航導彈(Hsiung Feng IIE,HF-2E,中華民國)
這些導彈重約500公斤,射程範圍為70-300公里。飛行速度為次音速,制導系統通常較大型導彈簡單。實際上,巡弋這兩個字有的時候並不太適用於這一類導彈上。通常用於反艦導彈,尤其是德國、意大利與日本這三個被禁止開發長程巡航導彈的國家較廣泛使用短程巡航導彈。
例子:
- AGM-84魚叉反艦導彈(Boeing Harpoon,美國)
- DR-3巡航導彈[5]
- 藍鋼導彈(Blue Steel missile,英國)由勝利者式轟炸機裝備,專用於核打擊,射程240公里。
- 海鷹巡航導彈(Sea Eagle missile,英國)
- 飛魚反艦導彈(Exocet,法國)
- Kh-35導彈(俄羅斯)
- RBS-15導彈(瑞典/德國)
- AGM-119企鵝反艦導彈(挪威)
- 海軍打擊導彈(Naval Strike Missile,挪威)
- AGM-154聯合戰區外武器(JSOW,美國)
- 海王星反艦導彈(R-360 Neptune,烏克蘭)
- 海鷹2巡航導彈(HY-2 Haiying/KD-63,中國)
- 鷹擊8反艦導彈(YJ-8,中國)
- 鷹擊62反艦導彈(C-602,中國)
- 鷹擊81反艦導彈(C-801,中國)
- 鷹擊82反艦導彈(C-802,中國)
- 鷹擊83反艦導彈(C-803,中國)
- 鷹擊83J反艦導彈(YJ-83J/KD-88,中國)
- 天使導彈(以色列)
- 德立拉導彈(以色列)
- 突眼導彈(以色列)
- 雄風一型反艦導彈(Hsiung Feng I, HF-1,中華民國)
- 雄風二型反艦導彈(Hsiung Feng II, HF-2,中華民國)
- 萬劍機場聯合遙攻武器(Wan Chien,中華民國)空射集束巡航導彈,由F-CK-1經國號戰鬥機裝備,專用於戰術轟炸,射程200公里以上。
- 80式空射反艦導彈(Type 80 Air-to-Ship Missile,ASM-1,日本)
- 88式陸基反艦導彈(Type 88 Surface-to-Ship Missile,SSM-1,日本)
- 90式反艦導彈(Type 90 Ship-to-Ship Missile,SSM-1B,日本)
- 93式反艦導彈(Type 93 Air-to-Ship Missile,ASM-2,日本)
部署與使用
巡航導彈主要用來攻擊主要目標如:船、橋、水壩等。目前的導航系統容許精確的攻擊任務。
(在2001年)BGM-109戰斧巡航導彈已成為美國海軍火力主要的一部分。它向艦艇和潛艇提供了一個極其精確的遠程常規對地武器。每枚造價大約600,000美元[6]。美國空軍部署了空中發射巡航導彈,即AGM-86導彈(AGM-86 ALCM)。它可以從像B-52轟炸機這樣的轟炸機上發射。戰斧巡航導彈和AGM-86導彈都在波斯灣戰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戰斧(AGM-109)和AGM-86巡航導彈都曾競標美國空軍的可被B-52攜帶的空中發射載核彈頭巡航導彈的設計。美國空軍採用AGM-86為轟炸機群使用,同時美國空軍和海軍採用了AGM-109被改進的卡車和艦艇發射版本。卡車發射版本後來在同蘇聯的雙邊中程導彈條約下銷毀,同時銷毀的還有潘興II號導彈(Pershing II)及SS-20導彈。
英國皇家海軍(RN)也使用巡航導彈,特別是美制戰斧,由皇家海軍核潛艇艦隊使用。皇家海軍在1999年科索沃戰爭期間第一次在戰鬥中使用常規彈頭版本。英國皇家空軍在旋風式戰鬥機上配備暴風影導彈(Storm Shadow)。它也被法國使用,被稱作SCALP EG,由法國空軍(French Air Force)幻影2000戰鬥機和飆風戰鬥機攜帶,其中法軍戴高樂號航空母艦上的飆風戰鬥機可使用掛載核彈頭的導彈。
印度與俄羅斯已聯合發展超音速布拉莫斯導彈。有三個版本的布莫摩斯:艦艇/陸上發射,空中發射和水下發射。艦艇/陸上發射版本已經服役但是空中發射和水下發射版本正在研發。布拉摩斯有能力攻擊陸上目標。俄羅斯還繼續使用其他一些巡航導彈,例如玄武岩導彈,「花崗岩」P-700導彈,原名「蚊子」的SS-N-22導彈和Kh-35導彈。俄羅斯方面對於巡航導彈的發展特別投入,相較於美國只有戰斧導彈與AGM-86空射巡航導彈外,俄國從蘇聯時代就發展了各式各樣的巡航導彈,以對付美國海軍航母戰鬥群。
德國與西班牙使用金牛座導彈而巴基斯坦也發展自己的巡航導彈類如英美的戰斧巡航導彈,名之為巴卑爾巡航導彈(Babur missile)。中華人民共和國及中華民國也設計有幾種不同型號的巡航導彈,諸如著名的鷹擊82巡航導彈(C-802),其中一些型號的導彈可以攜帶生物、化學、核彈及常規彈頭。台灣的雄風2E導彈與韓國的玄武三型巡航導彈已經發展出陸射型或艦射型,但台灣與韓國的戰略偏重防禦,故射程較有限,並只裝配傳統高爆彈頭。
美國有460顆AGM-129ACM巡航導彈附有W80核彈頭(可選擇5KT或150KT這兩種核武爆炸當量)外掛在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B-52H)上。另外、大約有350顆海基發射導彈一樣配置有核彈頭。導彈的射程為3000公里。所有的導彈均保持在儲存狀態。
SSM-N-8獅子座導彈(SSM-N-8 Regulus)也設計可以載裝核彈頭。
參見:
- 美國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 中程導彈條約
- 翁斯德雷赫特(Woensdrecht,荷蘭的城鎮)
俄國的空射式彩虹Kh-55導彈(Kh-55SM)、類同於射程3000公里的美國AGM-129先進巡航導彈(AGM-129 ACM),不過Kh-55SM也可以攜帶多達200kt核武爆炸當量的彈頭。
導彈在單一作戰使用目的之武器裏價錢是比較貴的,每套可以達到幾百萬美元。這樣的後果之一就是使用者面臨對目標的艱難挑選,為的是避免將導彈花費在低軍事或經濟價值的目標上。例如,在持久自由軍事行動中,美國使用巡航導彈襲擊經濟價值非常低的目標,導致許多人質疑武器的使用效率。不過,巡航導彈的支持者始終支持着將巡航導彈作為像其他型號無人飛機一樣的應用。換句話說,考慮到總的培訓和基礎設施費用,使用巡航導彈的花費仍然比用人類飛行員來得價廉些,更不用提飛行員必須冒着生命危險的代價。
參考文獻
參見
外部連結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