嶼峽龍屬(學名:Labocania)是肉食性獸腳類恐龍分類存在爭議的一個屬,生存於晚白堊世的墨西哥。其最初被視為分類不明的獸腳類,後來研究提出其可能屬於暴龍科、阿貝力龍科乃至鯊齒龍科,最近研究則根據新化石材料提出其屬於暴龍亞科怪獵龍族。已有兩個物種被命名:疑似來自紅河口組的模式種反常嶼峽龍(L. anomala)及來自普韋布洛山組的阿氏嶼峽龍(L. aguillonae)。
嶼峽龍屬 化石時期:晚白堊世,
| |
---|---|
反常嶼峽龍已知遺骸 | |
阿氏嶼峽龍已知遺骸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
綱: | 蜥形綱 Sauropsida |
總目: | 恐龍總目 Dinosauria |
目: | 蜥臀目 Saurischia |
亞目: | 獸腳亞目 Theropoda |
科: | †暴龍科 Tyrannosauridae |
亞科: | †暴龍亞科 Tyrannosaurinae |
族: | †怪獵龍族 Teratophoneini |
屬: | †嶼峽龍屬 Labocania Molnar, 1974 |
模式種 | |
†反常嶼峽龍 Labocania anomala Molnar, 1974
| |
其它物種 | |
|
發現
1970年夏,國家地理學會與洛杉磯縣自然歷史博物館聯合發起一場古生物學考察,此次考察由地質學家威廉·莫里斯(William J. Morris)領頭,前往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亞州的羅薩里奧河谷(Arroyo del Rosario)。期間義工哈雷·加爾班尼(Harley J. Garbani)在塞羅拉亞多(Cerro Rayado)附近蓬塔巴哈(Punta Baja)以北發現破碎的獸腳類骨骼。[1]
收集到的標本,即IGM 5307(原LACM 20877)是在疑似屬於紅河口組的岩層中發現的。之前認為該地層時間為大約7300萬年前的晚坎帕期,近期研究提出的時間則與之相矛盾,即最早可能為大約9360萬年前(森諾曼期至土侖期),[2]但椎骨遺骸顯示其年代稍晚。[3]標本由一具相當破碎的骨骼組成,其中含顱骨遺骸,包括一個右隅骨、一個左額骨、一小塊左上頜骨、一塊齒骨碎片、一根人字骨、一對坐骨上部、右恥骨干中段、第二右跖骨大部分、一節趾骨及幾顆脫落的牙齒。材料發現時業已脫節且嚴重風化,分散在約兩平方米的表面上。遺骸還摻雜着鴨嘴龍超科的肋骨。[1]
1974年,拉爾夫·莫爾納根據此遺骸描述了模式種反常嶼峽龍(Labocania anomala)。屬名取自紅河口組,該地層命名自la Bocana Roja一詞,意即「紅色河口」。種名在拉丁語中意為「反常的」,指骨骼獨特的形態特徵。[1]
2024年,里維亞-希爾瓦與朗里奇根據墨西哥科阿韋拉州坎帕階普韋布洛山組發現的破碎遺骸描述了第二個種阿氏嶼峽龍(Labocania aguillonae)。種名致敬標本發現者瑪莎·阿格隆(Martha C. Aguillon),其本人也是一名久居科阿韋拉州的古生物學家。正模標本CPC 2974由部分上頜骨、額骨、左淚骨、鼻骨、左鱗骨、頸椎、背椎、骶椎和尾椎、左肱骨、部分髖骨及部分左後肢組成。屬於一具更大更成熟個體的齒骨CPC 3077亦被臨時歸入阿氏嶼峽龍。[3]
描述
嶼峽龍是種中型食肉動物。2010年,格雷戈里·保羅估計反常嶼峽龍長7米(23呎)、重1.5長噸(1.7短噸)。[4]2016年,莫利納-佩雷斯與拉臘門迪給出長8.2米(27呎)、重2.6長噸(2.9短噸)的更高值。[5]阿氏嶼峽龍正模標本要麼屬於一隻亞成體、要麼屬於一隻較小的年輕成體,體長估計為6.3米(21呎)。另一件臨時歸入的標本,則屬於一隻更大的個體。[3]
分類
嶼峽龍是根據破碎材料所建立,故親緣關係不明。莫爾納注意到其與暴龍超科存在相似之處,尤其是坐骨上端擁有低矮的三角形閉孔突及圓形側凹,但並未將嶼峽龍歸入任何一科,而是列為地位未定的獸腳類。莫爾納重點將其與「毛爾圖吉蘭泰龍」(後為獨立屬假鯊齒龍)和印度龍比較。[1]托馬斯·霍茲等人在2004年的研究中認為嶼峽龍可能屬於暴龍超科,並指出其與暴龍科的相似之處,總體上也是其與虛骨龍類的共同特徵(不含暴龍超科共有衍徵)。此外嶼峽龍還具備某些阿貝力龍科特徵,如厚實的額骨及傾斜的隅骨。人字骨呈L形及第二跖骨外側平坦均表明其屬於堅尾龍類。[6]
2024年,安德里亞·考爾將反常嶼峽龍納入一份大規模系統發育數據集,發現該物種屬於鯊齒龍科並與假鯊齒龍組成演化支。[7]
在對嶼峽龍新種阿氏嶼峽龍歸入材料的描述中,里維亞-希爾瓦與朗里奇(2024年)發現嶼峽龍屬於暴龍亞科怪獵龍族,並在系統發育分析中與虐龍、力怖龍、怪獵龍及來自阿古哈組和雙麥迪遜組的兩個未命名分類單元組成演化支。結果如以下分支圖所示:[3]
| ||||||||||||||||||||||||||||||||||||||||||||||||||||||||||||||||||||||||||||||||||||||||
參考資料
Wikiwand in your browser!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Every time you click a link to Wikipedia, Wiktionary or Wikiquote in your browser's search results, it will show the modern Wikiwand interface.
Wikiwand extension is a five stars, simple, with minimum permission required to keep your browsing private, safe and transparent.